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调查分析

2012-11-27 07:49柳丽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中职专业学校

柳丽荣

(庆阳市卫生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中职教育承担着帮助未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就业的责任,是对初中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决定着这些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状况。因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相关的知识,关注行业的信息,接受系统的职业培训,是成功的最佳途径。但实际上,却存在学生盲目选择专业,迫于家长或外界压力被动学习,或已接受了某种职业教育后不得不重新选择其他的职业教育,甚至出现多次换专业的情况。这一方面浪费了已放弃的职业教育的资源,再培训又增加了教育经费投入,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推迟了学生的就业时间,拉长了就业准备期,浪费了学生青春。为避免这种多次、盲目、无效的培训,减少社会和个人的损失,特作此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6—2008年入校4周至毕业的3个年级的中途退学学生。

1.2 方法

1.2.1 资料来源 查看退学手续;通过查看学生入学基本信息,获取学生家长电话及个人电话,或通过其他学生获取该生的联系方式,以电话或Q Q等方式,了解其退学原因和去向。经调查,3个年级的流失学生人数分别为86人、93人、99人,其中取得联系获得调查结果的人数分别为83人(96.51%)、87人(93.55%)、93人(93.94%),占总流失学生数的94.60%。

1.2.2 资料分析 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χ2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各学期学生流失情况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情况为:流失的第一个高峰时间段在第一学期(包括寒假),第二个高峰时间段在第二学期(包括暑假),其他时间段无学生流失或虽有流失但人数较少。具体见表1。

表1 我校各学期学生流失情况[n(%)]

2.2 流失学生生源调查

中职学校主要生源为当地农村,农村和城市学生比例基本为4∶1,在对流失学生生源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的流失比例大于城市学生。具体见表2。

表2 我校流失学生生源情况[n(%)]

农村学生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对现代化都市的繁华程度了解不多,进入中职学校后,因个人学习习惯不良,纪律观念差,自控能力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原因,面对花花世界,极易迷失自我。同时,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窄,交往对象单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缺,极易上当受骗,导致部分学生学“坏”而退学。

2.3 流失学生家庭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缺乏父母监护或父母监护不力的学生容易流失,流失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行使监护权的占43.00%;父母虽在家,但忙于自己的事业对其监护不力的占22.00%;父母文化程度低,对其学习不闻不问的占16.00%。

2.4 流失学生去向调查

调查发现,自认为获得了理想的职业而退学是学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学生或家长对社会了解较少,对某些用工信息的欺骗性难以识破,当他们面对理想的经济收入的诱惑时,往往选择辍学。学生去向是本次调查中最难的部分,多数学生辍学后发现自己的选择不如预期,在被调查时往往三缄其口,因此,本调查的调查数据不足,不能达到有效数据量(67%),调查中做出正面回答的只有23.00%,其余44.00%的去向是从其他学生处得来的。流失学生选择其他专业重新学习的有38人(2年以上的中长期学习),接受1年以内短期培训而就业的(如驾驶、机电修理、美容美发等)有109人,其余人员或回家务农或从事店员等简单职业。

2.5 学生入学时对所选专业及行业了解程度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96.00%的流失学生在选择职业教育前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从业条件,81.00%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差异,多是父母、亲戚为其选择(151人,占57.41%)。入学后由于课程难度大,从业标准高等原因,这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得不中途离校,这种现象还存在于部分在校学生,因面对同样状况而产生退学念头,从而成为潜在流失学生。

3 讨论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为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后,他们面临无学可上的现状。由于年龄较小(多在15岁左右),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生活技能,多年来的生活方式(以上学为中心)将要发生改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对进入社会的恐惧心理,学生希望“上学”这种惯性生活能够延续,因此,面对中职学校的招生信息时,受这种心理支配或因家长的干涉,这些学生就盲目报名。入校后,才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较大差距,或难以适应学习、生活等,一些人不得不放弃而重新选择。因此,第一学年就成为学生流失的主要时间段(占全部流失学生总数的87.08%)。另有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缺乏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在学习上难以取得较好成绩,最终不能进入高中,这种惰性延续到中职阶段并成为不能掌握职业技能而转学他技的原因之一。

中职学校学生的在校学习实质是就业前的技能培训,中职教育强调就业和市场需求,这种过多的强调易使学生产生“就业就是目的”的观点,因此,面对社会就业信息时,尤其是面对那些无条件限制的招聘信息时,辍学就业成为一个选择。因此,单纯地、不恰当地、过分地在学生面前强调就业并以能否就业作为学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会使提前就业、短期就业和无发展就业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会使部分学生面对就业陷阱时不加分析地急急跳入。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职业保障,这些学生多数都在社会“用工荒”结束后被辞退,最终造成学生、家庭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多重损失。

此外,家庭对学生的漠视和教育不足也是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对多数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节的缺失,使其早早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这成为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根源和必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在学校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就业门槛对他们来说高高在上、触手难及,因此,半途而废的现象数不胜数。调查中,有个别学生明确提出由于家长对自己的关注不够,为报复家长对自己的漠视而放纵自己,中途退学成为报复的手段之一。

当然,学生流失除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中职教育自身的缺陷——学不能致用。目前,中职教育的专业由行政机构设定,专业调整也缺乏引领性,跟不上市场变化,供需不符的现象十分突出,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异,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人才紧缺而学校并不培训此类人才,另一方面市场人才过多而学校却在大量培训产出,导致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另外,中职教育机构本应是职业技能的培训者和鉴定者,学生的学业层次应由其所掌握的技能水平来决定,不能简单地以学历代替能力,但社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更为关注学生的学历层次,如我省面向社会招聘公务员时,报考条件均有学历要求却并无能力要求,再如庆阳市在进行社会人才招聘时的报考条件也是大专以上学历,中专层次的学生不能参加市内的统一招考,这就使中职教育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不被社会认同是中职教育难以发展的死穴,正因如此,学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辍学和毕业同境遇的现状无疑成为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中职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学校推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