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2013-03-18 16:21张晓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药剂学学时课程体系

郭 允,白 杨,张晓红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在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药剂学的实验技能更是应用极其广泛的实用技能,因此,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和药学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质量。本文对当前中职学校药剂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

1 当前中职学校药剂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宽而不精

首先,中职学校的药剂专业学制三年,包括前两年的在校理论学习和最后一年的实习。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不但要学习语文、政治、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普通高中文化课,还要学习十几门专业课,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疾病概要、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基础、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等,此外,还有很多实践技能训练。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导致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操作技能不熟练。

其次,药剂学理论知识过多且缺乏针对性。如片剂这一章节包括中药片剂的制备,对于将来从事西药生产的学生来讲,该部分根本不需要掌握,但对将来从事中药制剂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又不够用。此外,还包括浸出药剂、生物药剂学简介等章节,这无形中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目的。

最后,实践内容重复。例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这两章,虽然是两个章节的内容,但它们同属固体制剂。药剂学[1]教学大纲安排了12学时理论和15学时实践,看似实践很多,但是实验内容完全可以合并,因为在这些固体制剂中存在着较多的重复操作,如粉碎、过筛、混合三大基本操作。针对这些问题,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统筹设计,让学生毫无创新性地进行简单的重复操作,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1.2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药剂学[1]教学大纲共144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一半,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学时却未能超过总学时的20%。究其原因如下:

(1)缺乏相应实验条件。如注射剂与滴眼剂,该章共29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15学时,但是该章内容较多,除了常见的安瓿制剂、输液剂外,还有热源、灭菌方法等内容。而安瓿剂的制备、热源检查、滴眼剂的制备等实践根本无法在学校进行实验教学。有些学校带学生到药厂注射剂车间参观,有的则无此条件,导致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佳。

(2)教师自身缺乏技能训练。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普通师范院校和高等院校,理论知识雄厚,但缺乏药厂、医院等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在教学中会“避重就轻”,加大理论学时,压缩实践学时。此外,实验课大都是做教材安排的验证性实验,书上怎么写,课上就怎么做,实验基本是机械模仿,缺乏创新性,造成学生动手兴趣不高,不够重视。经典实验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但仅靠这些学生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

2 中职学校药剂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1 细分专业方向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即可直接上岗。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感到药剂学内容繁杂,信息量大,难以掌握,这就要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比如对于对药品销售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强药理学、药事管理等专业课的训练,同时对其进行人际沟通、礼仪等方面的指导,适当减少对其制剂技术的培训等;对于将来要在药厂工作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制剂技术操作培训,培养生产型人才;对于将来要在医院工作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药理学方面的培训,使其牢记药理作用及用途、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药剂学[1]中制剂的稳定性、生物药剂学简介这些章节内容重点讲解,对其他章节的贮藏方法及质量检查项详细讲解,同时多安排些药物的性质实验,减少其制剂方法的操作训练。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提高的需要选择学习某一模块和几个模块,掌握所需的药剂学知识和技能[2]。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

(1)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此,学校要加大基础实验室建设,同时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药学人才。

首先,将现场参观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仪器、设备齐全的药厂参观学习,观看操作演示;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现场介绍车间的工序、布局、工艺条件及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各工序技术的管理要点、质量控制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而且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制药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加深学生对现代制药企业的流程和制药设备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及对药剂学发展趋势的了解,增强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3]。

其次,建立开放性实验室[4,5]。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成立实验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另外,可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

(2)改革药剂学考试模式,加大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6,7]。实验内容多样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后,若没有一套较为合理的考核制度,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实验考核制度。比如在总成绩中提高实验成绩比例并分项单独记分,实验课考核可以实施全程量化管理,分平时表现、综合预习、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课终考试等5部分,单项不及格需补考,否则不能参加理论考试,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技能操作,促使学生多看多练,提高药剂学实验教学质量。

2.3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药剂学教师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较少,不利于知识结构的更新。因此,为确保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教学工作会议,不仅可让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就药剂学教学改革等问题与各高校教师探讨;按照岗位的要求采取进修、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大校企合作,使教师深入到医院药房、药店、药厂及科研所、药检所等医药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充分了解行业最新状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并将其反馈到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特殊性、多面性和复杂性促使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探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高宏.药剂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3]毛小环.高职高专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1):103-105.

[4]刘强,沈群,易延逵,等.《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203-204.

[5]张翮,鲁莹,邹豪,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999-1001.

[6]罗格莲.谈药剂实验教学改革[J].海峡药学,2009,21(10):191-192.

[7]宋凤兰,刘意.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09,36(5):139-140.

猜你喜欢
药剂学学时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