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发现胰阔盘吸虫

2013-03-19 08:10孙恩涛朱玉霞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吸虫淮南寄生虫病

孙恩涛,朱玉霞

(1.皖南医学院 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安徽淮南 232001)

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Looss,1907]属于吸虫纲 (Trematoda)、复殖目(Digenea)、双腔科(Dicrocoeliidae)、阔盘属(Eurytrema),是牛、羊的常见寄生虫,偶见寄生于人体[1-2]。该吸虫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在南方各省也有分布[3-4]。据调查,在安徽省的合肥、黄山区、无为、宣州、歙县、屯溪、当涂、和县、铜陵县、凤阳和蚌埠均有报道,但在淮南地区尚未见报道[5]。笔者2010年在安徽淮南地区窑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在沿岸居民饲养的山羊胰管内发现该虫,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淮南市地处华东腹地,属于温湿带气候区。窑河是高塘湖水入淮河的通道,沿岸居民散养数量不等的家禽和家畜。我们在该地区随机剖检居民饲养的患羊,采用常规的蠕虫学剖解法进行调查,将检获的虫体置于生理盐水中,使其排出肠内容物;虫体经常规固定、盐酸卡红染色和制片后,镜下鉴定[6]。

2 结果

在患羊胰管内检出6条血色样的半透明虫体,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厚而扁平,呈长卵圆形,前、后端均略尖,大小为(6.3 ~21.0)mm ×(3.9 ~6.8)mm。口、腹吸盘均较发达,口吸盘直径为1.6~2.3 mm,腹吸盘直径为1.3~1.8 mm,前者显著大于后者。口吸盘位于亚顶端,而腹吸盘位于虫体中横线附近。两个睾丸呈不整齐的团块状或边缘缺损状分叶,对称地排列在腹吸盘水平线的稍后方。左、右睾丸大小分别为(0.6 ~1.0)mm × (0.5 ~0.7)mm 和(0.50~0.85)mm ×(0.48 ~0.81)mm。长圆筒状的阴茎囊位于腹吸盘之前。生殖孔开口于肠管分叉处的后方。卵巢分3~6叶,位于睾丸之后,虫体中线附近;虫体有受精囊、劳氏管和梅氏腺,其中受精囊呈圆形,在卵巢附近。子宫弯曲,充满腹吸盘后方到体末端两肠管之间,内充满棕色的虫卵。卵黄腺呈颗粒状,位于虫体中部两侧,前端开始于睾丸水平。排泄囊呈“T”形。虫体标本保存在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3 讨论

胰阔盘吸虫病主要为牛、羊等家畜的寄生虫病,遍布于亚洲、欧洲及南美洲。1907年,国外学者Looss首次建立了阔盘属。国内唐仲璋和唐崇惕为本属虫体的生活史以及传播媒介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广大牧区流行最为严重,一般感染率在50% ~80%左右。病畜由于虫体机械性刺激、代谢产物的作用及营养的损失,引起胰脏的机能障碍,全身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造成死亡[7]。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的虫体经固定、染色和镜检,与文献中记载的胰阔盘吸虫形态特征基本一致[8-9],为淮南地区新纪录。胰阔盘吸虫的主要鉴别特征是虫体口吸盘显著大于腹吸盘,也是其鉴别要点。睾丸2个,圆形或略分叶,左右排列在腹吸盘水平线的稍后方。子宫有许多弯曲,生殖孔居中位,开口于腹吸盘前;腹吸盘近中线,卵黄腺大部分在中线后,生殖孔在肠分叉后。在鉴定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阔盘属吸虫相区别。

胰阔盘吸虫生活史中,阔纹蜗牛、中华灰蜗牛可作为第一中间宿主;中华草螽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牛、羊、猪、骆驼和人可作为终宿主。胰阔盘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及受感染情况均与胰阔盘吸虫两个宿主的分布、孳生栖息地点、其受感染情况及羊、牛放牧习惯等密切相关[10]。窑河沿岸植被种类多样,灌木杂草丛生,草螽类昆虫和淡水贝类资源丰富,当地居民有沿岸放牧牛、羊、猪、鸭、鹅等家禽家畜的习惯,因此推测患羊是在淮河沿岸牧草时被感染。本研究表明淮河沿岸有可能是胰阔盘吸虫的自然疫源地。此外,关于胰阔盘吸虫人体感染病例,国内外均有报道,人感染可能是吞食了含有成熟囊蚴的昆虫所致。患者可发生消瘦、贫血、腹泻、水肿等全身性营养不良反应,重度感染时会导致严重后果。据调查,当地居民并无生食昆虫类的习惯,其人体感染情况尚待进一步调查。

[1]张进顺,高兴政.临床寄生虫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张月娥,李光昭.胰阔盘吸虫人体感染一例报告[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64,2(4):393 -395.

[3]沈杰.中国家畜家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概况[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3(2):2.

[4]陈心陶.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5]陆凤琳.安徽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一)[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4,12(1):17 -24.

[6]李朝品.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研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张丽,孙月强.牛羊吸虫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6):124.

[8]黄兵,沈杰.中国畜禽寄生虫形态分类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李朝品,高兴政.医学寄生虫图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0]唐崇惕,唐仲璋.中国吸虫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吸虫淮南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
新疆石河子地区绵羊吸虫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