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重耐药菌病原学分析

2013-06-11 09:06詹以安王联群曾振国丁成志钱克俭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铜绿革兰单胞菌

李 青,詹以安,王联群,朱 峰,曾振国,刘 芬,丁成志,钱克俭

(1.江西省人民医院药剂科;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 330006)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其本身往往是危重状态,存在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重症感染[1],通常需要大量强效抗生素的使用来治疗,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有创操作的临床介入,MODS 患者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呈现出复杂性、 难治性变化,常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7 月收治的149 名MODS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ODS 患者中多重耐药菌的分布、耐药情况,以早期判断细菌感染的类型及耐药性,指导医师更加恰当的使用抗生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7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149 名MODS 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6 例,女性63 例;年龄21~76 岁,平均49 岁。 原发病主要有严重感染、各类休克、创伤、重症胰腺炎、中毒、热射病等。 全部患者均由上述各种病理因素致MODS,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为20~36 分。内科慢性疾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MODS 的诊断标准根据1991 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学会(ACCP/SCCM)制定的标准[3]。

1.2 细菌来源及药敏

标本来源包括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胸腹水、深静脉导管等,共计672 例。 采用仪器VITEKII-COMPACT 对应细菌类型平板进行药敏测试,仪器高级专家系统(AES)自动进行药敏结果校正。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 阴沟肠杆菌ATCC 700323 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本院保存。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4]。

1.3 结果判断及数据分析

按NCCLS 2005 年版[5]判断药敏试验结果,利用VITEK-2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中的数据储存系统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病原学分布

在149 例MODS 患者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有77 例。672 例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226 株,其中G+菌95 株(占42.04%),G-菌131 株(占57.96%)。其中多重耐药菌检测出117 株病原菌,占总分离率的51.77%。 其中G+菌28 株(占23.93%),G-菌89 株(占76.07%),G+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G-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等。所有多重耐药菌株主要病原菌分布见图1,其中前5 位为:鲍曼不动杆菌(33.71%)、铜绿假单胞菌(15.73%)、肺炎克雷伯杆菌(13.48%)、大肠埃希氏菌(7.87%)、金黄色葡萄球菌(6.84%)。

图1 多重耐药菌中主要病原菌分布

2.2 主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

革兰阴性杆菌中所有主要耐药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曲南和替卡西林的耐药率高于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40%。 但各类菌对不同的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低于20%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20%;肺炎克雷伯菌对厄它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20%。 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于60%;鲍曼不动杆菌对妥布霉素效果良好,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大于60%,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见表1。 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细菌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高的主要是β-内酰胺类药物、红霉素和四环素,其他药物在各种葡萄球菌中的耐药性结果表现不同,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见表2。

表1 多重耐药菌中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表1 (续)

表2 多重耐药菌中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3 讨论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病情危急,大多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防御能力差,并常常进行各种侵入性检查,长期和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易发生多重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因此,ICU 成为各级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中目标监测的重点科室。 近年来,MODS已成为ICU 中危重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6],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增加病死率。 因此,临床需要早期准确判断细菌感染的类型及耐药性,来指导医师早期恰当的使用抗生素,从而避免抗生素的进一步滥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杀灭病原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本文通过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中MODS 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ICU 中MODS 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7]。 本研究资料还显示病原菌总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占57.96%。 排名前五位的病原体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 年耐药监控情况基本类似[8]。对上述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主要表现为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严重,故不推荐将这些药物作为MODS 患者的一线药物使用。 但不同科室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别,应根据不同科室不同菌株进行经验选择。 敏感性高的主要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 需要指出的是,革兰阳性球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对氯洁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几乎100%耐药,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替考拉宁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9-10]。

上述研究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及控制多重耐药菌的蔓延,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及治疗措施提供了临床依据。 但由于细菌药物敏感性在菌种间具有较大差别,且MODS 患者具有脏器功能受损的特点,而抗菌药物的代谢是否会对个体的脏器功能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正确选择仍是一个需要慎重而全面考虑的问题。

[1]Yang H Y,Yen T H,Lin C Y,et al.Early identification of leptospirosis as an ignored cause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J].Shock.2012,38(1):24-29.

[2]王占科,胡新勇,柴长春,等.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和感染之间相关分析 [J].2005, 6(6):1-2.

[3]Bone R C,Balk R A,Cerra F B,et al.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The ACCP/SCCM Consensus Conference Committe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2[J].Chest.2009,136(5 Suppl):e28.

[4]董梅, 匡铁吉.临床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及对策[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2):101-103.

[5]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NCCL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Fif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nent CLSI/NCCLS document M100-S15[S].CLSI Wayne Pennsylvania,2005,25(1):1-167.

[6]Gootz T D.The global proble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Crit Rev Immunol.2010,30(1):79-93.

[7]彭卫华,廖晚珍,孙爱娣,等.ICU 病人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0):12-15.

[8]陈开森,廖晚珍,彭卫华,等.昌大一附院2008 年细菌耐药监控[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9, 27(5):481-484.

[9]肖小荣,罗金明,陈晓宇.ICU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药敏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7(8):24-25.

[10]涂萍,徐伟英,喻花萍.呼吸ICU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集束干预策略[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91-96.

猜你喜欢
铜绿革兰单胞菌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CU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