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13-08-15 00:50□文/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9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资产行政

□文/贺 亮

(石家庄公路主枢纽组织管理中心 河北·石家庄)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逐步深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已经得到了核实确认。笔者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以此次资产清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并且内控意识淡薄。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惯例办理,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单位虽已建立,但没有随社会发展形势、经济业务变化和部门职能调整进行修订改进。

(二)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问题既与固定资产配置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妥善等密切相关,又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存在着固定资产浪费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效率,很少评价资金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出现固定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三)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工作也同样,内控制度的制定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人,尤其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现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有效体现,因此对会计业务素质要求不如企业那么高。还有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兼任,对财务知识不了解,难以落实内部财务监督责任。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情况,极易出现管理漏洞。

(四)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主体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在资产清查专项审计中发现了不少这样账物脱节的现象。

(五)外部监督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因

(一)加强资产管理是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的监督越来越加强。各级政府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成为共识,而“行政成本”、“绩效考评”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加强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固定资产管理是财政改革必然触及的新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发展公共财政的思路,并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财政部门一直处在改革前沿,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内容的财政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由于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尤其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关注,政府也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当包括不相容岗位的分工控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并且配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合格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其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控制,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另外,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实物资产做好产权登记,完善资产处置,避免资产流失。

(二)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实行资产动态管理是适应财政改革形势,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即,在此次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以资产清查数据为依据,同时实时录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资产从购入、使用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全面、及时掌握资产信息。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共享。资产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资产清查已经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及各单位内部之间(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的信息共享,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四)重视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各类资产实物明细账,通过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进行账务核对,及时掌握会计核算所需相关信息。会计核算中心应认真履行核算监督职责,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并着重反馈和控制预算的执行信息,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用款,从总量上把握主体单位的资产状况。

总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维护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单位履行职能,对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