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PKS背诵模式的认知优势——基于思维导图和词块的应用

2013-12-01 02:21王小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词块图式导图

王小军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一、背诵现状分析

背诵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取法经典”的思想也影响了外语教学,背诵进而被广大师生奉为英语学习的法宝。然而,细究背诵现状,也有几丝不和谐的反调。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尽管教师一再强调背诵的意义所在,但许多学生或是因词汇能力低下、语法薄弱造成理解障碍,或是因缺乏记忆策略造成记忆力低下,都亲历过背诵的“良药苦口”,导致背诵策略在应用上是“雷声大雨点小”,能成功贯彻到底的少有其人。另一方面,在背诵研究上,中外学界也抱持截然不同的态度。相对于国内在背诵方面的研究热情及对背诵功效的一片喝彩[1-3],Cook认为“逐字重复”(verbatim repetition)和“死记硬背”(learning by heart)是“两个歹徒”[4],不利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

看似在应用研究方面背诵存在不少矛盾现象,其背后原因却并不复杂,对背诵的“单一”定位正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戚亚军[5]分析过,背诵之所以“良药苦口”,是因为学习者在背诵中普遍存在情感屏障,大脑加工所要求的“动态整合生成”与传统背诵强调的“单向精确复制”在操作程序上严重错位,从而导致背诵失败。然而,这一切均源于背诵即“机械性复制”的单一定位。问题是,背诵能否存在其它形式呢?如果背诵可以是学习者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产出,或者是学习者与作者以及学习者之间彼此互动合作后的产物,那么机械记忆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就会减少,“情感屏障”就不易产生,这种富有主动创造性和互动合作性的背诵模式更符合大脑加工的“动态整合生成”要求,并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全部身心参与意义学习,背诵过程中的一切矛盾则迎刃而解。因此,本文尝试对传统背诵重新定位,借助词块理论和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理论,提出一种更符合心理认知过程的PKS背诵模式,希望该模式可以彻底扭转背诵中的“苦口”现状,使背诵策略能够让学习者乐于实践并从中受益。

二、PKS背诵的涵义

PKS背诵,即生成性关键词图式背诵(Productive Recitation Based on Key Words Schema)。该背诵模式以词块或意群(词块集合)为背诵输入输出的基本单位,要求学生在集体合作下发挥想象力寻找合适图片来表达词块,从而对高频词块形成视觉映像,并选取背诵文本中起衔接作用的语篇词汇为关键词来串联词块,再绘制背诵文本的思维导图,学习者通过视觉、听力、朗读三种感官刺激强化输入效果,先后经过文本词块识别、词块图片联想、看图强化词块及视听读复述四个环节,最终达到成功建构文本图式,通过回忆导图即可背诵全文。PKS背诵重点培养学习者的词块识别能力,词块的图片联想和视觉映像能力,以及绘制思维导图创建文本图式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提高词块识别能力来克服学生因语法词汇能力薄弱所带来的理解障碍;通过词块的图片化以及思维导图的绘制,加上视听读多感官输入方式的结合以及学习者的互动,彻底摆脱传统背诵特有的枯燥乏味,扫清背诵时的情感屏障;从根本上改变背诵“良药苦口”的局面,帮助学习者抓住背诵输入的重点,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全脑学习能力。

PKS背诵的基本原则有三点:第一,在选材方面,PKS背诵强调背诵输入语料必须有意义,有音频,并与学习者先在的认知体验存在高关联性。有意义的文本是方便学习者通过想象产生视觉映像;有音频的材料是保证输入方式中的视听读结合;高关联性则使学习者对所输入语料较易产生心理认同和共鸣,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层次语料加工提供可能性。第二,在输入输出内容上,PKS背诵可根据训练目的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给学习者提供一篇、多篇、甚至是分类的若干句子,让他们自由背诵,可以是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或者是整存零取多种方式。这种输入输出要求的灵活选择便于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避免强制背诵失败造成的挫折感。犹如小朋友拿到一盒或几盒积木玩耍,他可以随意抽取几块积木按照自己的想象任意搭配,建造不同的房子、高塔、大桥等等,不管形状如何,他都会因自己的创造产生成就感;如若父母在此时硬要逼着孩子把积木整盒还原回去,孩子自由发挥的乐趣就会被打断,而当他无法完全还原积木时,还会因此产生挫败感。第三,在输入输出环节,PKS背诵不以精确复制文本为目的,而是用各种方式引起学习者对词块的注意和意义加工,融合多文本中的词块或补充词典中的词块,以个性化、多样化的词块选择为特点,强调个人与集体绘制思维导图的结合,以关键词来带动词块,以词块带动句子,再对句子进行意义上的深层次加工,形成背诵文本的心理映像,最终完成生成性的图式背诵。

为了清楚描述PKS背诵的操作流程,笔者绘制了一幅PKS背诵操作流程图。图1完整地展示了PKS背诵从选材、输入、到绘图、输出各环节的要点和具体流程。

图1 PKS背诵操作流程图

三、PKS背诵的理论基础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地能够清晰表达发散性思维轨迹的可视化工具。它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凭借发散式和节点式的结构图,将不同分支的主题链接起来,并充分调动大脑皮层的各种功能,集图形、关键词、分支、颜色等于一身,使原本无迹可寻的思维变得清晰可见。

思维导图自20世纪60年代由Tony Buzan[6]提出后,就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刮起了一场风暴,成为许多国家大型企业和大、中、小学的培训课程。在我国,目前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为了更好地说明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功能,笔者制作了一幅思维导图功能图。

如图2所示,思维导图正如瑞士军刀一样,兼具多种功能。在英语教学领域,思维导图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导图的计划功能可帮助学生养成运用元认知策略的习惯,记忆功能促进想象力,集体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应用导图来进行头脑风暴和写作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PKS背诵就是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的计划、记忆、集体学习、头脑风暴等功能,降低背诵输入的情感屏障,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重点突出的内容,彻底改变了机械式背诵固有的枯燥乏味,令传统背诵焕发新彩。

(二)词块

图2 思维导图功能图

词块习得在国内已有很多相关研究。它们或是调查学习者词块应用现状;或是探讨词块与英语口语及书面语之间的关系;或是从语义韵及主题词的角度分析中介语特点。这些研究都以丰富的实例说明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存在频繁出现的类联接(词的语法层面)失误及搭配(词的词汇层面)失误。[7]这些词汇层面的失误连同语篇层面的失误,即学习者能否通过联想成功构建围绕主题词语义的词块网络[8]以及能否按语义韵正确选择词块[9],是决定学习者中介语输出质量的关键。正如濮建忠[7]强调地一样,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点必须放在词块教学上,因为是否掌握本族语者常用的词块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考虑到背诵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变背诵模式促进口语和写作的输出,PKS背诵融合了按语法结构和按功能对词块进行分类的优点,并参考Biber和Butler的分类方法,将词块分为语篇词块、人际关系词块和话题内容词块。其中,语篇词块起衔接作用,可以流畅串起句子及段落,并表达各种逻辑关系,如because of,as soon as,as a result等。人际关系词块则具备交际功能,例如in my opinion,in general,of course等。而话题内容词块可以创造语言情境,具有情境体验功能,其下还可以按语法结构细分为3小类[10],即参与者(名词词块,如mental health,bad influence等),过程(动词词块,如look up,deprive of),和环境(形容词、副词、介词词块,如convenient for,no longer,in the morning)。这种词块分类法不仅方便了背诵输入的操作,更有利于学习者输出时按话题选择词块。

PKS背诵模式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对词块的注意,提高了他们对高频词汇和词块的识别能力。词块的积累可以减轻大脑处理的负担,节约语言处理的时间和精力,使学习者获得“像本族语者一样的流利性”;由于词块兼具整存整取的特点及融词汇语法于一身,在背诵输入中采用适当策略促进词块的学习可以极大地减少学习者的言语失误,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使其获得“像本族语者一样的选词能力”。[11]PKS背诵模式正是结合了思维导图和词块在认知层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左脑的逻辑思维和右脑的形象思维,不仅使背诵摆脱了枯燥乏味的定式,而且使学习者的中介语输出变得更加地道、流利和多样。

四、PKS背诵的认知优势

(一)思维导图促进背诵图式的建构

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皮亚杰强调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因此,学习是个体在外部环境刺激与内部先在图式的相互作用下,建构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个体认知图式的形成要经历同化、顺化、平衡三个过程。认知发展过程具备螺旋性的特点,个体的认知图式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不断循环中走向完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认知图式的成功建构需要帮助学习者在其先在知识架构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其发现新知识的意义所在,从而完成同化、顺化、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使新知识具备可理解性,帮助学习者察觉新旧知识之间的意义联系,才能顺利完成图式建构。然而,传统背诵却完全背道而驰。首先,由于传统文化强调“取法经典”,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背诵经典名篇,却忽略了学生与作者在认知能力、范围、及社会经历上的差异性,由此导致背诵输入文本不具备可理解性;其次,学习者个体之间也存在认知差异,不同学生由于英语教育环境和认知能力的不同,通常在语法水平、词汇能力、阅读策略上都有差异,而传统背诵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输入同样材料,没有因人制宜地引导学生建立意义联系,学生之间不同先在图式的差异导致他们难以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和固着点,最终表现为背诵失败;最后,背诵的成功输出取决于背诵的成功输入。只有学习者能够成功的从输入文本中提取出作者的思想架构,再现其认知图式,才能完全理解文本并完成背诵输出。然而背诵材料通过阅读输入,许多学生因缺乏阅读策略而采用的线性阅读方式将关键词埋没在字里行间,不利于认知能力差的学生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在提取意义和再现文本图式上产生障碍。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的可视化工具,以其发散性的框架结构,强调绘图过程中关键词的选择以及图形、分支、颜色的应用,自然成为辅助背诵的最佳利器。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关键词、绘制不同的图形、调整颜色和分支的逻辑结构,来充分表现出他们对输入文本的个性理解和其认知图式的建构完善过程。其中,词块的提取和图片化可以帮助差生克服理解障碍,发现输入文本的意义所在,也可以帮助优生更多注意词块和提高记忆效果;语篇关键词的选择强化了学生的语篇意识和对起衔接功能的词块的注意;词块分类标记颜色,有利于学生按主题归纳核心词汇的高频用法和语境,促进语言输出的地道性和流利性;调整分支的逻辑结构,帮助学生再现作者的思维图式。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绘制提高了背诵输入的可理解性,引导学生变读者为作者,重建再现作者的思维架构,其绘图过程就是学习者认知发展和扩充认知图式的过程。PKS背诵采用思维导图来管理背诵输入输出过程,自然是最佳选择。

(二)PKS背诵中思维导图加词块的助记功能

Wray指出,对词块的掌握是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标志。[13]大量的词块积累可以帮助二语学习者达到母语般的词汇选择和流利性(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11]国内实证研究现已证实词块能力与语言综合能力及具体语言技能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14-15]。濮建忠及刁琳琳的调查都证实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块能力总体来说不容乐观[7],[14]。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对词块应用现状的调查,或是探讨词块与具体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词块教学模式上却少有涉及。PKS背诵结合思维导图和心理学中的视觉映像策略,为词块的教学记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视觉映像,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记忆辅助手段。许多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记忆各种材料时,若能对作品中所描述的事件形成视觉映像,会有助于记忆。[12]记忆术(mnemonics)常用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技术就是充分利用视觉映像才达到记忆效果。PKS背诵中为了强化学习者的词块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想象力,要求他们用手绘简笔图或电子图片来替换背诵材料中的高频词块,并选取语篇词汇为关键词,制作自己独特的背诵思维导图,取得了较好的记忆效果。图3①图3为笔者绘制的背诵思维导图,背诵材料取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李建军著的《英语四级满分范文背诵》的第27篇 College Students’Career Design.即为笔者制作的一篇四级作文的思维导图,由于篇幅有限,此图仅为范文的一部分。

由图3可见,每幅图片均代表一个词块,这些名词类词块如college students(大学生)、career design(职业规划)和动词类词块take courses(上课)、atte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es(参加课外活动)的词义都可以通过图片一目了然地清楚展示,从而避免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因忽略语言要点,即不同词汇的搭配用法,导致背诵失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经过绘图,识图、听力、复述、忆图五个步骤,即可轻松地完成背诵任务。

PKS背诵的助记功能显而易见。第一,现代神经学已证实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各有不同功能。左脑负责语言、逻辑、数学等,右脑负责音乐、图像、幻想等。对背诵文本中词块的识别依靠左脑的语言逻辑功能,对词块的图片联想则凭借右脑的图片幻想能力。思维导图的绘制要充分调动左右脑功能,背诵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第二,兼具词汇性和语法性的词块在背诵导图中的凸显,清除了部分差生因语法薄弱而带来的理解障碍,对文本的正确理解保障了背诵输入的质量。第三,大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极为有限,为7+/-2个单位,传统背诵模式下,单句词汇容量多数超过9个单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个单词,大脑记忆负荷超载,自然苦不堪言;PKS背诵模式下,学习者先关注词块再加工句子,通常词块的单词容量和句子的词块容量很少会超过9个,因此大脑可以轻松完成词块和句子语言形式的记忆加工。第四,PKS背诵的输入方式采用视听读结合,强调背诵材料的听力输入和思维导图辅助复述的统一,输入方式的多样化保证了记忆编码多角度的深层加工,自然效果卓越。第五,PKS背诵的输出经过关键词导图、无字导图、和忆图背诵三关,关键词导图促进了词块的识记,无字导图简化了文本结构和句子的逻辑关系,忆图背诵充分锻炼了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利于背诵进入长时记忆。

图4 背诵思维导图示例

由此可见,PKS背诵逐步减轻了背诵从输入到输出的记忆负担,锻炼了学习者变抽象文字材料为外显图式的能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背诵的枯燥乏味,随着学习者词块识记量的增加,更可以变单一背诵为产出式输出,真正提高学习者各种语言技能。

PKS背诵,融合了现代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多种成果,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背诵模式。然而,PKS背诵下的背诵效果,以及背诵输入和语言技能的关系,尚缺乏实证研究,留待以后进一步探讨。从长远看来,PKS模式不应只局限于背诵方面,该模式可以更为广泛地应用到词汇、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各个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模式,真正培养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1]丁言仁,戚 焱.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5):58-65.

[2]何家宁.关于大学生英语背诵的调查报告[J].山东外语教学,2006(1):60-63.

[3]戴祯琼,丁言仁.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外语研究,2010(2):46-52.

[4]COOK G.Repetition and learning by heart:an aspect of intimate discourse,and Its Implications[J].ELT Journal,1994,48:133 -141.

[5]戚亚军.背诵输入情感屏障的认知探析[J].外国语文,2009(8):27-31.

[6]托尼巴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7]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接、搭配及词块[J].外国教学与研究,2003(11):438-445.

[8]李文中.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主题词研究[G]//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74-192.

[9]卫乃兴.典型搭配、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中国学生英语中的语义韵特征研究[G]//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12-225.

[10]戚 焱.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词块使用情况的跟踪研究[J].外语界,2010(5):34-41.

[11]PAWLEY A,SYDER F.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G]∥RICHARDS J C,SCHMIDT R.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London:Longman,1983:191-226.

[1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2-188.

[13]杨 华.听力输入环境下的英语词块产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9(1):28-32.

[14]刁琳琳.英语本科生词块能力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7):35-38.

[15]张玉英.二语学习者预制词块识别能力与二语水平的关联性研究[J].外语界,2008(3):62-66.

猜你喜欢
词块图式导图
烃思维导图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及应用策略分析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词块中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第6章 一次函数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