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的外科诊治分析

2014-03-06 11:35苗旺黄壮士
疑难病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供血实性胸膜

苗旺,黄壮士

肺隔离症的外科诊治分析

苗旺,黄壮士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S)的临床特点、诊断、分类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5例PS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的515例P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20例PS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为1.3∶1;20~40岁高发占76.0%(395/520);临床表现无特异症状,以咳嗽、咯痰、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查无特殊,X线、多层螺旋CT、MR、动脉血管造影有助确诊;病灶左肺多于右肺,叶内型多于叶外型,肺内、后基底段发病率高,病灶分为实性、囊性、囊实性。治疗首选手术,可常规开胸或胸腔镜手术,预后良好。结论肺隔离症临床少见,及时确诊并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肺隔离症;诊断;分类;治疗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疾病,仅占肺先天性畸形的0.15%~6.40%[1],指发育异常的一段或一叶肺和正常肺组织隔离开来,形成相对隔离的肺。近5年笔者收治5例并结合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515例患者,探讨其临床诊断、分类及外科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 PS 5例,检索国内文献报道515例,共520例,男296例,女224例。<10岁47例,10~20岁39例,>20~30岁 255例,>30~40岁140例,>40~50岁25例,>50~60岁10例,>60岁4例。病程1个月~8年,中位数4.3个月。其中合并膈疝12例,膈膨升1例,漏斗胸1例,心脏发育畸形(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心包异位)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左肺先天二裂1例,右肺裂缺如1例。叶内型447例,叶外型73例。左上肺尖段2例、舌段3例,左下肺背段4例,左下肺内、后基底段350例;右上肺尖段1例、后段2例,右下肺内、后基底段143例;左右下肺同时均有病变2例;膈下腹腔13例。所有患者均无家族史。

1.2 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发热127例(24.4%),咯血或痰带血23例(4.4%),轻咳5例(1.0%),胸痛或背痛10例(1.9%),前述综合症状245例(47.1%),吞咽困难2例(0.4%),突发上腹痛1例(0.2%),无临床症状52例(10.0%)。55例文献中未描述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4~10)×109/L,中性粒细胞 0.45~0.65 ,血红蛋白110~163 g/L;凝血功能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均行痰抗酸检查等排除结核。

1.4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叶内型常表现为肺下叶内、后基底段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有分叶的团块状阴影,部分呈含气囊腔阴影,几乎均临近膈肌;叶外型主要表现于膈肌上下的胸部或腹部孤立肿块或三角影。CT检查:可呈含有气液的囊肿,软组织肿块,肿块周围肺气肿改变,局限性肺多血管征。实性病灶200例(38.5%),平扫CT值为32~35 HU,增强可达58~90 HU;囊性病灶180例(34.6%),增强后仅边缘强化;囊实性病灶140例(26.9%),因其密度不均,囊变区CT值常为8~20 HU,增强后实质区强化值可达88 HU。经三维重建,多可见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R检查:病变呈囊性或实性改变,囊内可见分隔,边界清晰,光滑,T1 加权像呈中等或高信号,T2 加权像则呈高信号,信号常不均匀。动脉造影:明确有自主动脉系统的动脉分支供应病变区。

1.5 治疗及预后 叶内型多采取肺叶切除,叶外型采取隔离肺切除。520例病例中手术476例:肺叶切除473例,肺楔形切除3例;常规开胸443例,胸腔镜术式33例。治愈474例,并发呼吸性衰竭死亡1例,术后1年内因合并食管癌而死亡1例。余44例未接受手术,给予对症用药治疗好转8例,5例症状反复,其中1例再发咯血窒息死亡;介入治疗异常供血动脉栓塞15例,症状再发3例;未治15例,均有症状反复;胎儿PS引产3例;胎儿期确诊出生后自行消失1例;失访2例。

2 讨 论

肺隔离症是胚胎异常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无功能肺。隔开的肺组织生长于正常的肺实质内,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被,通过Kohn孔和/或细支气管与正常支气管树存在异常交通或不通者,称为叶内型肺隔离症;隔开的肺组织生长在正常的肺外,有独立、完整的胸膜包裹,与正常支气管树不通者为叶外型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高发年龄段为20~40岁,中位数28.16岁。男女发病比5∶4。叶内型/叶外型为6∶1。左肺/右肺为2.46∶1。下叶后、内基底段者占发病总数的94.8%(493/520);左肺下叶后基底段67.3%(350/520)。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以间断咳嗽、咯痰、发热、咯血、痰中带血等单一症状或综合症状占比例较高。而有10%的病例无任何症状,以不易合并感染的与支气管不相通的叶外型居多[2]。临床如见到无诱因反复发作局灶性肺部感染、间断咯血者,在排除肺脓肿、肺囊肿、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球、肺肿瘤、膈疝等疾病后,应高度考虑肺隔离症的进一步诊断[3]。X线检查可做初步筛查,进一步确诊则在于影像学发现来自体循环的异常血供。隔离肺血供均来自体循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居多,并可有膈动脉、肋间动脉、腹腔干、支气管动脉等多支血供可能。动脉造影为确诊的“黄金标准”,但其操作的复杂性、有创性,使目前更倾向于使用16排以上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或MR检查。如能显示出自病灶与体循环有条索状、圆柱状或形似“逗号” 的血管阴影相连,或三维成像见到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者,即可确诊,甚至优于传统血管造影,显示率可接近100%[4,5]。

肺隔离症采取保守治疗有反复继发感染可能,少数病变则可能癌变[6]。一旦确诊,应首选手术切除。早期手术可使残余肺组织良好代偿生长,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叶内型无自身胸膜,与正常肺组织无明显界限,如未合并感染,可行肺段切除;合并反复感染的,多造成周围肺组织炎性反应、充血、与胸膜粘连等,应行肺叶切除,一般在感染控制期手术。叶外型隔离肺有自己的完整胸膜,不与支气管相通,除非与消化道相通,一般感染机会很少,故采取隔离肺切除。识别隔离肺部位、查找并妥善处理隔离肺异常血管为术中关键。隔离肺组织无呼吸功能,术中可查见其呈无碳末沉着或有极少量碳末沉着不张状、或充血红润状[7];完全包被于肺组织内的隔离肺无法识别者,可结合术前检查或术前长细针穿刺定位查找。隔离肺的供血动脉直径5~51 mm,一般在10 mm以下,多于患侧下肺韧带内走行[8]。由于体循环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6倍,故血管壁弹力纤维比肌纤维多,早期即可有粥样硬化或伴有假性动脉瘤改变[9],容易破裂,且畸形变异性大,部分迂曲冗长。考虑隔离肺供血动脉内压大、壁脆、撕裂后易回缩等特点,应先结扎处理异常供血动脉,后处理肺动脉和肺静脉,术中处理时不必将其解剖过净,残留周围部分组织更利于血管结扎,避免滑脱。处理所有肺周粘连带及增厚的胸膜时均应妥善,避免遗漏处理其他多支供血血管。同时注意静脉引流畸形,以防不必要的损伤。

随着胸腔镜技术在国内各级医院的普及、提高,适应证的扩大,胸腔镜手术对PS的诊断、治疗,尤其针对无合并症的PS,逐渐表现出了其独特优势,可使视野扩大,手术盲区减小,有利于下肺韧带及膈面的显露与探查,异常的体循环动脉多能被安全地游离及切除,且开胸手术的转换率很低,可达到简单、快捷、微创的手术治疗效果。

总之,合理掌握PS诊断、分类、外科手术时机及切除方法,做好相应的处理预案,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1 Lu G, Shen K,Hu Y,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19 children with pulmonary sequestration[J]. J Appl Clin Padiatr, 2010, 25(10): 748-750.

2 郑浩胜,傅俊惠.肺隔离症的诊治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86-88.

3 肖静,刘立恒,吴玉芬.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治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45-1647.

4 潘琴梅.肺隔离症临床诊治方法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2):167-169.

5 李栋,张志泰,区颂雷,等.肺隔离症的外科诊治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3):135-137.

6 Yucel O, Gurkok S, Gozubuyuk A, et 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J].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on, 2008, 56(3): 154-157.

7 孙玉鹗.胸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22-224.

8 李泽坚.实用临床胸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75-278.

9 顾恺时.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72-774.

450000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外科(苗旺);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胸外科(黄壮士)

黄壮士,E-mail:chest@163.com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4.07.028

2014-04-10)

猜你喜欢
供血实性胸膜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辣语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