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2014-03-18 21:25李明哲王春成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医学生课程体系体系

李明哲,王春成,刘 冰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李明哲,王春成,刘 冰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现状,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方法 结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推行情况,进行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结果 提出满足人才需要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结论 多方位开展应用性研究,建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我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向基层培养和输送融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的专业技能型、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进而改善基层医疗环境的重任。因此,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而作为高职高专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重要途径的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完善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长效机制,这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现状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依附性强和封闭性的特点,表现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教学特征,在片面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对新教学方法却较少涉及[1]。由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忽视,再加上存在学生角色定位不够、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校内外实践学习平台建设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差距、教学医院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致使培养出的医学生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水平较低。

2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2.1 注重全面培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大力发展,高职高专医学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与其他类别高职教育相比更具特殊性[2]。我们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入手,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制度学习、心理健康指导、法律安全教育等,重视学生—医生角色互换培养与新型师生关系创建的结合,加强对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责任心、敬业精神等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培养目标和自身定位的认识,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2.2 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据调查,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和接受新事物能力欠佳等方面[3],这与现行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以及尚未形成有利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密切相关。如存在实验实训课课时比例不高,学生人数多,示教时看不到,实验课以教师为主,学生动手机会少等问题。通过改革传统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在理论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基础上,强调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训练,课程安排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突出实践操作[4]。

2.3 重视医教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已将医教结合作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不断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但存在的问题是,作为主要实施者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尚未形成,“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思路也不成熟,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薄弱,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后续工作中,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培育一批既有深厚教学功底又有熟练专业技能的教学名师,通过让专职教师接受针对性的实践轮训和兼职教师有计划的挂职教学,定期开展专兼职教师集体备课,交流实践教学心得及方法,进一步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2.4 打造教学平台,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强调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应当坚持以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突出专业理论课的综合化、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加强相关行业的调研分析,力争打造一批具有高职高专医学特色的校内外相结合、实习与见习相结合的自主灵活、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2.5 健全评估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是调整实践教学方法,探索实践教学思路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往往只注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而忽视了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衡量[5]。显然,这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目标不匹配。因此,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同样是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现有的评估体系中,我们除了加强奖励外,还应将社会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医院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纳入整个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并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及时灵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紧跟社会发展需要,突显实践教学成果。

2.6 规范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实施

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既是在校学生,也是医生,需要接受学校和医院的双重管理。而如何建立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要从日常教学管理和毕业实习管理两方面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调整教学环节,完成实训实习计划内容;校院共同指导,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健全监督制度、责任制度、激励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

总之,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实现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之一。我们应当从培养具备较高技术水平,能从事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病因解释和相关指导、保健预防工作,能获取和运用新知识能力的基层综合型医疗人才的专业定位出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3]。

[1]孙欣峰,燕远伟,李明哲.河南省高职高专医学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构建[J].时代教育,2012(6):1.

[2]刘冬莹,周海燕,马迎,等.高职高专医学生应具备职业素质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5-6.

[3]吴国风.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现实的途径[J].华章,2012(3):155-156.

[4]李立群,麻加雷.高职临床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22-23,46.

[5]阳妮.高职高专实践教学问题的思考[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96-99.

G420

A

1671-1246(2014)13-0086-02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研究基金项目(2013-JKGHB-0098)

猜你喜欢
医学生课程体系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