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2014-08-09 01:44陈伟霞秦书敏郑培永邢练军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降脂症候合剂

陈伟霞,黄 芸,秦书敏,郑培永,季 光,邢练军,3*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科,上海 200032;2.上海中医药研究院脾胃病研究所,上海 20003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育群工作室,上海 20003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现代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为降脂降酶治疗,远期疗效未能令人满意,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针对脂肪肝患者多为嗜食肥腻、困碍脾胃、湿热内生等特点,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通过流行病学症候调查分析,精简药味研制而成降脂合剂,疗效明显。笔者收集湿热中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观察运用降脂合剂治疗湿热中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通过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湿热中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降脂合剂治疗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8岁,平均病程为(8.65±3.15)月。强肝颗粒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1岁,平均病程为(9.35±5.28)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有关诊断标准作出诊断。湿热中阻证的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的辨证分型标准。主症:胁肋胀闷、隐痛、不适。次症:乏力,脘腹胀满,肢体困重,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舌脉:舌质红或胖大,苔黄腻,脉弦滑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受试者年龄范围在18~70岁之间,近3月内未使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其他药物,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积极配合者。

1.4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肝脏疾病,严重的各系统原发病病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酗酒和精神药物滥用者,未按规定服药者,不愿意合作者。

2 干预方法

治疗组:降脂合剂,由龙华医院中药房煎制,200 mL/袋。主要成分:绞股蓝15 g,虎杖15 g,茵陈蒿9 g,丹参9 g,荷叶6 g。2次/d,1袋/次,早晚餐后30 min加热温服,治疗12周。对照组:强肝颗粒。生产厂家:内蒙古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圣龙分公司,5 g×12袋/盒。主要成分:板蓝根、茵陈、当归、白芍、郁金、丹参、黄芪、党参、泽泻、地黄、黄精、山药、神曲、山楂、秦艽。2次/d,1袋/次,早晚餐后30 min冲水温服,治疗12周。2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均给予行为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处方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3]制定。

3 疗效标准

3.1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标准,采用临床观察表于每个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的缓解程度,进行相应中医症候积分评定。主症: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乏力、脘腹胀满、肢体困重、口苦口黏、大便不爽各分为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肝脏B超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肝脏B超无脂肪肝声像。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脏B超改善提高一个等级。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肝脏B超改善但不是很明显。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肝脏B超无变化或更严重。

3.3 数据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所有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性别、年龄、病程、BMI比较

4.2 2组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比较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3 中医主症、次症程度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除次症大便不爽外,2组的症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降脂合剂可以显著改善次症脘腹胀满、肢体困重、大更不爽(P<0.01),余症与对照组比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见表3。

表3 中医症候程度治疗前后对比 例(%)

4.4 2组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治疗前后比较 2组TG,TC治疗前后比较,降脂合剂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TG。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TG、TC的变化情况 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5 肝脏B超分析 肝脏B超分析2组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B超临床评分综合疗效(n=30) 例

5 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肝小叶上肝细胞脂肪浸润弥漫的临床病理综合征[5]。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类无过量饮酒史临床脂肪肝病理综合征。研究[6]表明,患脂肪肝与肥胖、高血糖、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健康人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控制BMI等是可以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的。通常原发于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紊乱后,其病理生化基础是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7]。脂肪肝在我国古医籍中无相对应的病症,从症状上推测,《内经》中的肝满、腹胀的论述比较符合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后世医家多将其归属到“痰证”“湿证”“积证””胀满”及“胁痛”等范畴[8],现临床上较多将其命名为“肝癖”[9]。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均有关。其发病机制与中医理论中的脾虚、痰凝、湿热、血瘀等密切相关,正如《内经》所云:“肝之积,曰肥气”,亦称肥气病,多因饮食失宜,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浊而致气滞瘀血,停滞于肝;或者因情志失调久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机不畅,痰瘀于肝;又或因劳逸失度,脾失健运,痰阻气滞,痰瘀积聚于肝[10]。故认为湿热中阻,脾失健运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秉承沪上名医黄文东先生学术思想,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从“湿热中阻”治疗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通过进一步临床流行病学症候调查分析,凝炼总结学术思想,精简药味,针对脂肪肝研制出降脂合剂,由绞股蓝、虎杖、茵陈、丹参、荷叶等5味中药组成。方中绞股蓝健脾化痰、清热解毒为君,臣以虎杖、茵陈,虎杖清热利湿、解毒化痰、利胆退黄,君臣合用针对本病痰湿困脾基本病机。

丹参活血凉血祛瘀,荷叶清热解暑,生发清阳[11]。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针对脂肪肝痰湿困脾,郁而化热,久病入血的病理变化。

通过本临床研究结果可发现降脂合剂对中医症候改善总有效率及影像学疗效优于强肝颗粒;血清学指标TG,TC,2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但降脂合剂改善TG情况更明显。在肝脏B超有效率评定上,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证明,降脂合剂的临床疗效优于强肝颗粒。

[1]郑伟民,朱肖鸿.自拟化痰行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8例[J].吉林中医药,2012,32(6):609-610.

[2]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2):120-124.

[3]Tilley B C,Marcle J,Geller N L,et al.Use of a Global Test for Multiple Outcomes in Stroke Trials With App lication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t-PA Stroke Trial[J].Stroke,1996,27(11):2136-2142.

[4]焦亚龙,王运其,赵瑞占.扶阳达肝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腹水[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121-122.

[5]Paul Angulo,M 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N Engl J Med,2002,364(16):122-121.

[6]韩海啸,江一墩,胡立明,等.北京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症候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3):219-220.

[7]Farrell G C,Chitturi S,Lau G K,et al.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executive summar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775-777.

[8]南月敏,李文聪.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49-252.

[9]殷果华,殷云勤,赵和平,等.降脂益肝冲剂治疗脂肪肝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14(2):193.

[10]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

[11]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1.

猜你喜欢
降脂症候合剂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