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

2014-08-09 01:44付玉娟韩东岳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黄褐斑面膜中药

付玉娟,韩东岳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黄褐斑,中医称之为“肝斑”“蝴蝶斑”或“黧黑斑”,英文名为melasma或chloasma,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该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占97.9%。皮损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面部美容的追求亦随之增高。黄褐斑,作为一种损美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本病尚无特效药。目前,该病的治疗目的是在毒副作用最小的前提下,减轻复发程度并减少病变的面积,改善美容上的缺陷,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1]。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面膜对于改善黄褐斑有独特的功效。其方法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用其粉末或水煎液、提取液等,适当添加辅助成分,调成糊状直接涂于面、颈部或以药液纱布、棉片等贴敷于面部,保留一段时间后揭去棉片、纱布或用清水洗去即可。此类面膜的优点在于调配灵活、方便,取材广泛,简单易用,局部作用直达病所,针对性强,在损美性疾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黄褐斑的治疗,展现了其独特优势。

1 资料采集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中药面膜外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研究对象: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拟定的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3)干预措施:治疗组采用中药面膜(其中所选药材、选择部位及疗程不限),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药物种类不限)。4)结局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

1.2 排除标准 1)有严重全身疾病、先天性遗传性色斑患者。2)未设对照组的文献。3)动物实验研究。4)不以中药面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1.3 文献检索 电子检索文献数据库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99—2012),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1999—2012),万方数据库(1999—2012)。检索词为中药面膜、中药外用、黄褐斑等。所有检索时限均截至2012年。

1.4 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3]质量记分法进行评分,RCT总分为5分,≥3分为高质量研究。

1.5 统计学方法 文章使用Cochrane设计的Review Manager 5.0专业软件对临床实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根据数据可能出现的异质性因素对亚组进行分析。当亚组内各研究之间无异质性时,那么应该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选取随机效应模型。此外,用森林图来表示Meta的分析结果,用漏斗图来表示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1.1 纳入文献的特点 见表1。经筛选共查到相关文献86篇,经阅读文题、摘要、全文后,共有8篇(共80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进入最终评估。

2.1.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见表2。从表2中可知,1)基线情况,8篇文献均交代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随机方法,有4篇说明使用了统计学处理,余均不清。3)分配方案隐藏,均未描述。4)盲法,均未描述。5)随访,只有1篇提及随访。Jadad评分普遍不高。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黄褐斑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 有8个研究比较了使用中药面膜和其他治疗方法对黄褐斑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的影响。共806例,实验组511例,对照组295例。各研究间具有较好的同质性(P=0.95,I2=8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z=6.52,OR=1.46,95%CI(1.30,1.64),P<0.000 01],见图1。

表1 纳入研究的特征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图1 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森林图

图2 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漏斗图

2.2.2 发表偏倚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的8个试验中,以治疗组的数据为纵坐标,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程比值OR为横坐标对漏斗图进行绘制,从图2可看到漏斗图图形不对称,Meta分析示中药面膜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药面膜组与对照组存在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理论依据 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12]。肝失于条达,气机郁滞,郁而化火,灼伤阴液,而使颜面气血失和;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且无力升清于面,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此外肾阳不足,阳气不能上荣于颜面亦可发生黄褐斑。中药面膜作为一种外治法应用于黄褐斑的治疗显示了其独特的功效。其理论依据源于《外科正宗》所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面膜中中药的配方依靠中医的辨证分型选取,黄褐斑的中医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类[13]。脾胃阴虚型,黄褐斑患者可表现为面呈蜡黄色,带有淡黄色的色斑,食欲不佳,并且容易出现腹胀,全身乏力,舌淡苔薄,脉濡而细,这类黄褐斑患者应选用健脾益气类中药配膜。肝肾阴虚型,黄褐斑患者的面呈灰黑色,色斑的颜色发黑,伴有头晕耳鸣、浑身疲乏无力等症状,舌红少苔,脉象沉细,这类黄褐斑患者应选用滋补肝肾类中药配膜。阳虚血瘀型,黄褐斑患者的面部灰暗,没有光泽,色斑的颜色发黑,伴有口渴,容易出汗,经血颜色带紫,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细,这类黄褐斑患者应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膜。此外,中药面膜所选药物以白色为主,且大多具有活血、养血通络,美白、润泽肌肤的作用,因此可针对黄褐斑局部皮肤气血失和,血络失养的病机特点治疗。

中药面膜相对于口服药物具有安全、方便、作用直达病所、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现代研究[14]表明,中草药中富含的成分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因此能使黑素体的生成减少从而达到美白的目的。此外,中草药中富含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美白作用,且能够改善末梢循环,改善皮肤新陈代谢的同时还具有滋润养颜的功效。

3.2 黄褐斑Meta分析的意义 以往针对黄褐斑的综述,多从每个医家个性的角度对黄褐斑的治疗原则、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性以及医家个人经验的不同,往往不能很可观的衡量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因此对黄褐斑进行Meta分析,整合多项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随机对照试验,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合并成为大的样本量,从而增加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结论的强度[15]。此外,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可以解释原来某一项临床试验中尚未提及或是不能回答的问题,尤其用于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所得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笔者将对中药面膜所选用的药物、面膜的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加有效的应用于黄褐斑的治疗中。

[1]Williams H,Bigby M,Diepgen T,et al.Evidence-based dermatology[M].London:BMJ Books,2003:553.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7(7):440.

[3]Jadad A R,Moore R A,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

[4]李志英.复方杏仁面膜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5):692-694.

[5]廖燕.祛斑中药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54例[J].陕西中医,2008,29(11):1468-1469.

[6]邹米红.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41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334.

[7]李彦.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120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9,16(1):19-20.

[8]蓝海冰.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53-2254.

[9]沈黎明.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90例[J].四川中医,2012,30(8):116-117.

[10]谭志平.自制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5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451-452.

[11]黄文平.自拟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12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9):58-59.

[12]叶世龙.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9):636-638.

[13]蓝善辉,余土根.黄褐斑的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现状[J].浙江中医杂志,2007(6):365-367.

[14]张理平,陈丽,胡筱,等.外用中药斑白搽剂对黑素产生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68-169.

[15]欧爱华,老膺荣,李晓庆,等.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4):290-293.

猜你喜欢
黄褐斑面膜中药
雾面膜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面膜里的新乾坤
哈哈镜 面膜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面膜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