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现状

2014-08-15 00:51郑剑波黄桂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脑心通阵发性病机

兰 俊 郑剑波 黄桂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1969 年schuknecht 提出嵴顶结石理论,1979 年Hall 提出管石症概念。本病在我国认识不足,大多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源性眩晕”等。手法复位治疗BPPV 疗效良好,近几年引起业内重视。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状况如何?笔者通过万方数据网检索1980~2013 年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BPPV 的情况,现归纳综述如下。

1.中医对BPPV 的病因病机认识

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查鹏洲等[1]认为与肝脾肾脏功能失调有关,发病以虚证居多;朱连雨等[2]认为以脾失健运、痰湿内阻多见;何乾超等[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以痰浊中阻、气血瘀滞为主要病机;李雪琴等[4]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本虚以脾气亏虚兼有肝肾阴虚,标实多为痰浊瘀血、内风上扰清窍;韩丽[5]则认为病机为气血瘀阻所致。综上所述,本病病机多本虚标实,肝脾肾三脏亏虚是本,痰浊内阻、气滞血瘀、风阳上扰是标。

2.中医药治疗现状

中医治疗本病用药复杂多样,有选用经方、自拟方、中成药等不同,少部分是纯中医治疗,大部分是与手法复位相结合,总体疗效尚满意。

2.1 选用经方 朱连雨[2]等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水煎服治疗31 例,连续服用1 周,有效率93.5%,对照组用倍他司汀片口服,总有效率为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痰湿症状如胸痞纳呆、全身困乏,倦怠乏力等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1);李雪琴等[4]选用《东垣先生试效方》中的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33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30 例用倍他司汀片口服结合手法复位,总有效率为96.67%,两者无显著差异(P >0.05);何乾超等[3]应用手法复位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 剂,水煎服,连用7 天,与单纯手法复位相比较,平均病程有明显缩短,复位时眩晕、眼震、恶心、呕吐、心慌、汗出等自主神经症状轻。

2.2 自拟方 部分作者根据病机自拟组方治疗BPPV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查鹏洲等[1]自拟天根地黄汤(天麻20g、葛根10g、熟地20g、半夏10g、钩藤10g、胆星10g、山药20g、枸杞20g、泽泻10g、升麻10g、甘草10g),每日1 剂,水煎服,连服3 周,治疗85 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用眩晕停口服,总有效率87.28%,治疗组前庭功能改善明显。

韩丽[5]用葛根25g、丹参15g、当归15g、菊花15g,水煎服,每日2 次,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50mg、ATP40mg、Co-A100u静滴,每日1 次,共15 天,与对照组口服安定VitB1、VitB6、眩晕停相比,平均病程缩短;金华锋等[6]自拟平眩汤(天麻30g、钩藤10g、杭白菊10g、姜半夏10g、白术10g、益母草10g、茯苓20g、泽泻20g),水煎服,每日1 剂,结合手法复位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用倍地司汀片6mg 口服,每日3 次,以30 天为1 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为76.74%(P <0.05),有明显差异,故认为加用平眩汤后可迅速缓解病情,减少手法复位次数,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2.3 应用中药提取药品及中成药 刘晓秋[7]及崔香淑等[8]通过手法复位结合口服金纳多片(银杏叶提取物)治疗BPPV,金纳多片10mg,每日2 次,连用15 天,发现疗效较好,复发率低,但两者均未设对照组。崔萍[9]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用药3 周,对照组用西比灵口服,结果脑心通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傅伟达等[10]在手法复位基础上亦加服脑心通胶囊口服,与对照组仅用手法复位比较,发现脑心通能有效预防BPPV 复发(P <0.01)。丁家夯[11]采用红花注射液静滴及对症处理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则在以上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手法复位,结果治疗组疗效更好(P <0.05),认为药物治疗可减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病情恢复。

3.中医药治疗BPPV 的展望与前景

由于本病在我国的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以及手法复位疗效较好,故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与报道不多,大部分认为通过应用中医药治疗后,调整了肝脾肾脏腑功能,祛除了痰浊、气滞、瘀血病理产物,从而改善了内耳血液循环,使疗效提高,减轻了手法复位时的自主神经症状,降低了复发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合并有颈部动脉狭窄、心脏病为手法复位的禁忌症,本病手法复位后的复发率较高,中医药在提高本病的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及有手法复位禁忌症患者的治疗方面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1 查鹏洲,荣培红,刘荣丽.无根地黄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5 例[J].陕西中医,2005,26(2):132-133.

2 朱连雨,潘冬青,何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672-1673.

3 何乾超,刘永辉,陈风毕.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内耳良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5):31-58.

4 李雪琴,王致道.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位置性眩晕33 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5):33-34.

5 韩丽.中西结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1 例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1):31.

6 金华锋,董卫华,李云燕,等.自拟平眩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3 例[J].陕西中医,2008,29(5):520-521.

7 刘晓秋.半规管耳石复位与中医药结合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4):94.

8 崔香淑,金元哲.半规管耳石复位与中医药治疗后的康复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879-880.

9 崔萍.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30 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2):246-247.

10 傅伟达,胡进,陈宁.脑心通胶囊预防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59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75.

11 丁家芬.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60 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58-59.

猜你喜欢
脑心通阵发性病机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华法林联合脑心通胶囊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