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中的瑕疵——浅谈《三国演义》“赤壁大战”中的地理错误

2014-10-31 09:37詹春生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曹军罗贯中荆州

詹春生

(武钢大学 图文信息中心,湖北武汉 430081)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杰出的长篇章回小说之一,从某些方面来看,它也是中国优秀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它将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政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它对中国文学史、文献史的贡献是很多作品都很难与之比肩的。时至今日,它仍是中国人的经典读本。其精彩章节多次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之中,其精彩情节每每被国人列为茶余饭后享受之品,其精彩谋略更是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们纷纷终身效仿之典范。

但是,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瑕疵。尤其是书中有不少地理错误的存在,这是其它任何古典文献所不能企及的。当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地名等都是可以虚构的,但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记实性的文学作品,地名绝大部分是真实的,却又有少量地名和地理错误夹杂其间,就会对读者产生误导,这是不应该的。

本文仅以“赤壁大战”中存在的地理问题予以说明。

赤壁大战是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之势的前兆;是诸路英雄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是《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乐章。其场面恢弘壮观;其情节引人入胜;其故事曲折动人;其人物栩栩如生。可说是罗贯中的得意之作,成功之作。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草船借箭”、“孔明巧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周公瑾打黄盖”、“曹操江面赋诗”等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赤壁大战史有其事。但其作战地点自南北朝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就形成了“文武赤壁”之说。

“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在今湖北黄岗西南长江之北岸(见附图二),岩壁为赤色,是罗贯中笔下赤壁大战的主战场。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曾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著名诗词,词中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一句“人道是”,分明是“听人们都说”之意,不可当真。然而有趣的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信以为真,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大概也不知其详。

“武赤壁”则位于今湖北蒲圻(现改为赤壁市)西北长江之南岸(见附图三),岩壁亦为赤色,这才是赤壁大战的真实所在地。考古工作者已先后在此发掘出当年大战残留的许多折戟、断枪、箭镞、以及刀、矛、剑、斧、铜镜、铜钱等古代兵器及古人用品,经鉴定这些文物都是东汉晚期的遗物,这就是当年赤壁大战就在此地的铁证,已无需争辩。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不但把赤壁大战的主战场地点搞错,而且在长达八回的赤壁之战的描写中,地理混淆不清,地名前后矛盾。会给读者造成错觉、困惑和紊乱,这是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引起注意的。

一、分析曹操进军路线,三方大战地点应在武赤壁,而非文赤壁

小说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中写道:“却说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红、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荆襄,就探看虚实。”由此可见,曹操赤壁大战前南下的起点是许都(今许昌)。

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写道:“夏侯淳与于禁等引兵至博望,……淳便将人马摆开,问向导官曰:此间何处?答曰:前面便是博望坡。”说明曹军南下第二站为博望坡。

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中写道:“却说曹仁、曹洪引军十万为前队,前面有许褚引三千铁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来。”说明曹军南下第三站为新野。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写道:“却说曹操在樊城,使人渡江至襄阳,召刘琮相见。”说明曹军南下第四站为樊城、襄阳。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写道:“却说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坂桥消息,回报曰:‘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说明曹军南下第五站是长坂坡。

该回又写道:“却说曹操见云长在旱路引军截出,疑有伏兵,不敢来追;又恐水路先被玄德夺了江陵,便星夜提兵赴江陵而来。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已备知襄阳之事,料不能抵敌曹操,遂引荆州军民出郭投降。曹操入城、安民已定。……操从其计,一面发檄遣使赴东吴;一面计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沿江而来,西连荆、峡,东接、蕲、黄,寨栅联络三百余里。此说明,曹军南下行营应为荆州城。

综上所述曹军南下进军路线为:许都——博望坡——新野——樊城——襄阳——长坂坡——荆州,再沿长江东进进入赤壁大战战场(见附图一)。从曹军进军路线可看出,赤壁大战战场在“武赤壁”更合乎情理。

二、曹军从荆州如何东进三江口交代不清,大本营设在何处地点不详

曹军到达荆州后,东进“武赤壁”进入赤壁大战,既符合史实,也与曹军进军路线相吻合。而罗老先生人为将赤壁大战移至“文赤壁”,引出了诸多矛盾。本来文学作品进行一些合理的虚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虚构的情节不能自相矛盾,不能漏洞百出。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写道:“瑜辞出,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便邀孔明同往。孔明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三江口而进。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今鄂州市西山名还在)结营,周围屯住。”这里已明确指出吴军是在三江口迎战曹军。

三江口位于长江南岸,“文赤壁”对岸上游约十公里处(今鄂州市临江附近,见附图二);夏口即今武汉市武昌区;西山在今鄂州市城区内长江之南岸,吴王避暑山庄当年亦在此;吴国的战时大本营设在武昌(今鄂州市城区)。

罗贯中还在小说的这一回的后面又交待了曹军的情况,书中写道:“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这就是罗贯中赤壁大战两军对垒的前沿。即认为赤壁大战地点就在“文赤壁”处。

至此,罗贯中已完全把赤壁大战战场从蒲圻移到了黄州。这一虚构,问题就来了:曹军是如何从荆州水陆并进、长途跋涉到达三江口的呢?百万大军的大本营又安设何处?水、陆、骑三军又是如何协同?书中未作交待。如果战场设在“武赤壁”的话,则由于离荆州较近,可不作交待。但“文赤壁”离荆州实在是太远了,在古代信息不灵、交通不畅的情况下,一百万水、陆、骑兵怎能说走就走,说到就到了呢?这与曹军南下路线形成鲜明对比:曹军从许都南下至荆州的行军过程、行进路线交待得十分清楚,写得十分自然;而曹军由荆州沿长江东进到“文赤壁”的进军路线和行军过程只字未提,曹军犹如坐直升飞机空降到了三江口江面。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罗贯中主观改变战场地点,其编造是拙劣的,上述问题没交待清楚是编造不好露出了破绽;二是,罗贯中根本不知道世上有两个赤壁,他可能认为文武两赤壁是一个赤壁。

三、在赤壁大战的过程描写中,地理错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中写道:“曹操自遣徐庶去后,心中稍安,遂上马先看沿江旱寨,次看水寨,乘大船一只于中央,……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愁,惟有杜康。……’”

这里,柴桑指今江西九江市,夏口指今武汉市武昌区,樊山指今鄂州市樊口区之一小山,而乌林则在“武赤壁”江对岸,今湖北洪湖乌林镇。这一来,就有矛盾了。曹操人既已在三江口江面上,即黄州“文赤壁”附近,又怎能“北觑”洪湖之“乌林”呢?

如果我们再看看周瑜和孔明在赤壁大战中调兵遣将的过程,则矛盾更多,更不能自圆其说。你会觉得赤壁大战一会在“文赤壁”,一会又在“武赤壁”,来回移动,把人搅得稀里糊涂。下面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在文赤壁)周瑜纵火”中写道:“瑜从其言,唤集诸将听令,先教甘宁:‘带了蔡中并降卒沿南岸而走,只打北军旗号,直取乌林地面’(在武赤壁)……;第二唤太史分付:‘你可领三千兵直奔黄州地界,断曹操合淝接应之兵’(在文赤壁);第三唤……吕蒙‘领三千兵去乌林接应甘宁’(在武赤壁)……;第四唤凌统‘领三千兵,直截彝陵界首,只看乌林火起’(在武赤壁)……;第五唤董袭‘领三千兵,直取汉阳,从汉川杀奔曹操案中’(在武赤壁)。……瑜又差人西山放火炮(在文赤壁);……云曰‘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取荆州(在武赤壁)。不知向那条路来?’孔明曰:‘南郡势迫,曹操不敢往,必来荆州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在武赤壁)……。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在武赤壁)。……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在武赤壁)。……孔明遂与玄德往樊口,看周瑜用兵,留孙乾、简雍守城(在文赤壁)。……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在文赤壁)。

四、曹操赤壁战败后的逃走路线,与赤壁大战地点相左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三国演义》是如何写的吧。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写道:曹操赤壁大败后,正在逃走中,“操令军寻路,张辽指道:‘只有乌林地面空阔可走。’操径奔乌林。……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说明曹操想回江陵。到监利后曹操又问:“哪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分拨已定,遂上马引众奔回许昌。

曹操上述所走的乌林,就是今日洪湖之乌林镇,在“武赤壁”的正对岸;曹操上述所经的华容道,则是今监利县城东十里处之华容道。

不难看出,罗贯中在其大作中,所虚构的曹操赤壁战败后逃走的路线是:“文赤壁”(战场)——乌林——华容道——荆州——许昌。

这就是罗贯中的可悲之处,他把赤壁古战场移到了“文赤壁”后,那么曹操在文赤壁(黄州)战败后要逃跑的话,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一下子就能到达洪湖的乌林。即便是一下子能够到达,也没有必要绕一个大弯子,去受这趟走华容道的罪(华容道地窄路险、坑坎难行),而可直接由黄州向北回许昌,或由黄州向西北奔襄阳。

“文赤壁”——乌林的逃走路线,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只有“武赤壁”——乌林——华容道——荆州——许昌的逃走路线才合情理,也是历史的真实(见附图一)。

图1 赤壁大战中曹军行军路线

综上所述,赤壁大战中由于地名错误和地理错误,而引起了小说前后矛盾、逻辑混乱、不能自圆其说,并与真实历史相违背,确实给历代读者造成了困惑和混乱。这是笔者提醒读者在阅读时要注意分辨的。

除此以外,《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地名或地理错误:如卧龙岗在何处,刘备临终托孤地点是否真实,还有“南郡城”、“荆州城”、“江临城”的互相混淆,诸葛亮北伐时其路线、地名差错等等,确实还大量存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述。

《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不足和差错,又是可以理解和谅解的。这是由于《三国演义》书中人物行踪所涉足的地域实在是太广:他们东到江浙,南临湘南,西至甘肃,北抵辽东。涉及如此广阔的地域,作为本书的作者不说每个地点亲自去过,就是每个地名亲自考证一遍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三国演义》有上述一些瑕疵,但它仍不失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历史文献宝典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图2 “文赤壁”处长江流向

图3 “武赤壁”处长江流向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岳麓书社,1986.

[2]沈伯俊.大师的迷失[J].中国国家地理,2005,(4).

[3]袖珍中国地图册[M].地图出版社,1973.

猜你喜欢
曹军罗贯中荆州
从《秋风纨扇图》谈珂罗版书画复制及发展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2016年2月日、月及行星动态
剑胆琴心向《三国》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写《三国》趣事多
罗贯中识鸟济贫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