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CT 诊断特征

2014-12-10 04:11仲卫东沈中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包炎心包结核性

仲卫东 张 发 张 靖 沈中林

缩窄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这种病变大多是结核性的,往往是先被误诊误治,特别是胸部X 线片无特异征象时更是这样。作者在临床中发现,CT 对诊断这种疾病具有很好的价值。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63 岁,咳嗽,胸闷、气急、心悸约2 月。痰为白色黏液性,无痰血、无盗汗,曾在本院内科“肺部感染”治疗3 个月,效果不明显。有“高血压”病史10 余年。“结核性胸膜炎”病史30 年。2001 年3 月1 日入外科。体检T 37.0℃,BP140/100mmHg。神清,自主体位,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静脉充盈,两肺呼吸音低,心音遥远,心律齐,心率86 次/分,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两足踝部凹陷性水肿,实验室:WBC 4.5 × 109/L,RBC 3.85 × 1012/L,ALB 34g/L,GLU 5.02,ESR 9mm/h,胸水、痰未查见抗酸杆菌、恶性肿瘤细胞。腹部B 超:腹腔少量积液。心脏彩色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肌缺血。胸部X 片:胸膜肥厚,左上肺陈旧性结核、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胸部CT:左上肺结核、左侧胸腔积液、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术前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Ⅲ型肺结核、原发性高血压Ⅱ期。2001 年3 月10 日在全麻下,左前外切口心包剥离术,将厚约2cm 的钙化心包剥离,使被束缚心脏收缩功能恢复。病理报告为结核性心包炎。术后予以抗结核维持心功能等治疗,1 个月后恢复好。

病例2,男性,69 岁,1 年前胸闷、气急、咳嗽、咳痰为黄白黏液性,无痰中带血,无盗汗,时有低热,以午后明显。体温在38.0℃以内。曾在内科以肺部感染治疗约半年,有“糖尿病”病史2 年。2007 年3 月29 日入外科。体检T37.0℃,BP120/70mmHg,神清,端坐位,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静脉充盈,两肺呼吸音低,心界不大,心音遥远,心律齐,心率80 次/分,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两足踝部凹陷性水肿。实验室:WBC 4.5 ×109/L,RBC 2.85 ×1012/L,HB 83g/L,ALB 31g/L,GLU 14,ESR 98mm/h,血抗结核抗体阴性,胸水、痰未查见抗酸杆菌、恶性肿瘤细胞。腹部B 超:淤血肝。胸部B 超: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色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胸部X 片:心影稍增大,两侧胸腔积液。胸部CT:两侧胸腔积液、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图1,图2)。术前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2 型糖尿病。2007 年4 月6 日手术剥离部分钙化的厚约1cm 的心包。病理报告为结核性心包炎。术后恢复好。2008 年1 月9 日CT 复查,原心包缩窄完全改观,不仅左前及左侧心包缺如,右前侧、右侧心包厚度也比原来的变薄,心脏已不被局限(图3)。

图1

图2

图3

病例3,男性,72 岁,因剑突后疼痛1 月,于2009 年6 月19 日入院。否认结核病史。入院体检:T 36.8℃,P 72 次/分,BP 100/60mmHg,神志清楚,心肺部无阳性体征,两下肢无可凹性水肿。胃镜及病理:食管下段鳞癌。X 线胸片:左肋骨角钝些。胸部CT:食管下段壁局部增厚,左侧胸腔积液,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图4)。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试验室检查:ESR 38mm/h。予抗结核药物,并于2009 年6 月24日全麻下行上腹正中、右前外二切口食管下端癌根治术,术中见右侧肺上中叶与胸壁粘连紧密,有多个硬性结节样小肿块,右心房右下腔静脉入口处心包增厚柔软度存在,右心室心包增厚硬如石。予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经过顺利,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随访两年无心功能恶化改变。

图4

病例4,男性,76 岁,患者2009 年6 月26 日以肺部感染入住本院内科,体检:T 38℃,P 90 次/分,BP 130/80 mmgHg,R 20 次/分,神志清楚,两肺呼吸音粗,心脏、腹部检查无特殊,两下肢无可凹性水肿。辅助检查:X 线胸片:两肺纹理增粗;胸部CT: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实验室检查:ESR 7mm/h。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咳嗽好转,于第4 天出院,继续予以抗结核治疗。随访两年无心功能恶化改变。

2.讨论

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是慢性病,多数病例起病缓慢、隐匿[1]。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腹胀,咳嗽,咳痰,有时端坐呼吸,肝肿大、胸水,腹水,故而有时被诊为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如例1、例2、例4 被诊为“肺部疾病”,在内科治疗期间,实验室低蛋白血症、贫血、结核杆菌找不到,拍过多次胸部X 线片无特异性,心脏彩色多普勒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难以明确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胸部X 线典型表现是心包钙化,但只有70%患者有钙化征象[2]。作者曾诊治1 例16 岁女患者,胸部X 线片侧位心脏外层是一弧形不规则钙化影,手术证实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此4 例都是70%以外的患者。老人心功能可能降低,肺部疾病也是常见,各种因素限制了正确诊断的确立。此4 例诊断都依赖于CT 检查。文献认为,缩窄性心包炎时CT 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的程度,阳性率占80%[2],心包不规则增厚(>3mm),粘连,钙化(盔甲心)[3]。此4 例CT 片确有心包不规则增厚,有的地方如心包的左侧后壁有部分钙化征象。

正常心包分壁层和脏层,壁层厚约2~3mm,其外为纤维层,坚韧,内衬为浆膜,脏层为浆膜,又称心外膜难于与心肌分离,脏层与壁层之间为心包腔,内有10~20ml 透明浆液,润滑心脏使之在跳动时减少摩擦[4]。正常人胸部CT 片上心包与心肌不能分辨,壁层心包与心肌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在此4 例CT 纵隔窗各断层片中,增厚的壁层心包与心肌明显分离,这是一个特征。手术中发现,增厚的心包韧性、硬,壁层剥离后显露结核性肉芽层,脏层心包部分也增厚,需要剥离之后心肌才显露,搏动才明显、有力。这就是CT 图像表现的原因。另外正常心脏的CT 图像层次形态是变化的,正常心包柔韧,心脏正常的舒缩运动不受限制,在CT 扫描中录下了不受束缚的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心脏形态。由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增厚,质硬,收缩的心包限制了心脏的活动,心脏收缩舒时幅度不大,所以CT 层次的心脏图像也是大致不变的,这也是一个特征。手术中,心包壁呈球弧状,硬梆梆,在心表面心脏博动波幅微弱,一旦剥离病变心包,心脏就大幅度运动起来。同样在CT 纵隔窗心脏各层次图像中,增厚的心包僵直,左右侧壁形态基本不变,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特征,由于心包纤维化、钙化、增厚、缩窄,束缚心脏,心脏的搏动也不可能改变心包的形态。而且,心包前壁与左侧壁所形成的弧度在110 ±5℃,各层次大致相当,心包前壁与左侧壁所形成的弧度,从可测得的最上一层至最下一层的图像自110℃到145℃递增,然后从145℃到80℃递减。这也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在正常人CT 影像中是没有的。

综上所述,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CT 图像不仅有壁层心包增厚钙化的表现,而且有增厚的心包与心肌分离,壁层心包与心脏在多时段图像大致相似,增厚的前侧壁心包形成特征性弧度,这些都有助于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术后检查,CT 纵隔窗显示,除残留部分心包呈增厚外,心脏前侧,两侧均能见到心脏整体影像,而且各层次心脏形态不相似,犹如正常心脏图像一样。

1 严志锟.心包疾病/顾恺时,主编.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第1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60.

2 李良彬,林尚清,李法荫,等.162 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体会[J].中华外科杂志,1994,32:735.

3 杨瑞,心包疾病/孙衍庆,主编.现代胸心外科学[M].第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61.

4 李松年,主编.现代全身CT 诊断学[M].第1 版.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1:581.

5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M].第1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609.

猜你喜欢
心包炎心包结核性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心包炎1例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18F-FDG PET/CT在心包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血沉检测在急性心包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