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乳腺神经鞘瘤

2014-12-10 04:11彭承斌董芊芊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鞘瘤包膜象限

彭承斌 董芊芊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 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如拇指大小,不伴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无畏寒发热,不伴局部疼痛,局部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病后未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肿块逐渐增大,遂就诊。门诊彩超示(图1a):左乳3 点位见一3.5 ×2.2cm 低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门诊以“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分别于2011 年和2012 年于外院行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具体不详。体格检查:T36.4℃,P76bpm,R20bpm,BP 110/70 mmHg。专科情况: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房外侧象限可见两条约4.0cm 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乳外侧象限可及一肿块,大小约4.0 ×3.0cm,边界清楚,质地硬,表面光滑,压痛(+),活动度可,无皮肤颜色改变,挤压乳头无血性分泌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外侧象限可见一肿块,约5.0 ×4.0cm,边界欠清楚,剖视呈实性,有明显包膜,呈鱼肉状,锐性切除肿块及周围少许正常组织约6.0 ×5.0cm 大小。术后标本经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图1b):左乳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CD117(-),S-100(+),Vim(+)。

图1a

图1b

2.讨论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许旺氏细胞,多发于颈部、前臂、下肢、臀部[1],发生于乳腺极为少见,国内文献仅10 余例个案报道[2,3]。该病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0~50 岁的中年人,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临床上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多因无意中触及包块而就诊。神经鞘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者生长缓慢、包膜完整,恶性者生长多较快且包膜不完整,恶性神经鞘瘤可由良性恶变而来亦可为原发[1~4]。有文献报道[3]神经鞘瘤的发病可能与I 型神经纤维瘤病有关,本例既往两年内行同侧乳腺两次手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但无法证明本例患者罹患神经纤维瘤病。

术前超声检查对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价值。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差别大,超声显示肿瘤包膜的清晰与否及形态是否规则对判定神经鞘瘤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价值[1,4]。若超声检查过程发现肿块两端连接神经干则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手术彻底切除是目前治疗良性神经鞘瘤的理想方法,但因其存在恶变可能,术后长期随访是有必要的。本例术后随访13 个月未见复发及恶变征象,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1 刘菊先,彭玉兰,向波,等.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5):865 -867.

2 贾志芳,吕振海,宋创业.男性乳腺神经鞘瘤1 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1046.

3 刘芳芳,廖松林,沈丹华.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3):204 -206.

4 李鹏,张惠,赵京,等.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鞘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9):1763 -1764.

猜你喜欢
鞘瘤包膜象限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丛状神经鞘瘤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