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胰头部黏液性囊腺瘤

2014-12-10 04:11查晓华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性囊假性黏液

查晓华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9 岁,以主诉“上腹部疼痛不适2 个月余伴黄胆1 周”入院,患者既往有胆石症病史,近2 月来进含脂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渐进性加重,来本院就诊。门诊以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给予抗炎、利胆治疗后疼痛好转。查体:面色萎黄,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上腹部及剑突下深压痛,肝胆脾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21 ×109,中性粒细胞0.65,血红蛋白132.3g/L,肿瘤标志物:AFP7.6U/ml,CEA1.9ng/ml,CA-125Ⅱ11U/ml,C199U/ml,血生化:TBIL158μmol/L,D-BIL115μmol/L,GGT410.3U/L,ALT170.6U/L,AST190.6U/L。入院行增强CT 报告:“胰腺囊腺瘤?”(见图1)。腹部B 超检查:胰腺体、尾未见明显异常,主胰管不宽。在胰腺头部见一无回声区,界限清晰,形态规整,囊壁较厚,欠光滑,壁上可见强回声钙化斑,内部可见分隔,未见明确血运。肝、胆、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见图2)。病理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见图3)。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头部有一肿物,约40mm×40mm大小,囊实性,有分膈,包膜完整,行部分切除送病检,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好,病理诊断符合胰腺黏液性囊腺瘤。

图1

图2

图3

2.讨论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不常见,胰腺头部后方囊性占位更为罕见,大多数发生在胰腺尾部,约占胰腺囊肿的10%~15%,占胰腺原发肿瘤5%左右。胰腺囊腺瘤分为黏液性和桨液性囊腺瘤,以桨液性常见,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为胰腺外分泌腺的罕见肿瘤,均发生于女性,发生在胰腺头部以单囊或多囊组成,并且有潜在恶性,以厚壁卵巢型间质和黏液为特征。囊腺瘤生长缓慢,早期可无症状,此患者在体检时被发现,后期已出现阻塞性黄胆,患者因胰腺组织受损较多,易发生糖尿病。该病诊断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医学影像检查(B 超、CT 等)进一步明确诊断,但确诊需要病理检查,因胰头部发生黏液性囊腺瘤恶性程度较高,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胰头部囊腺瘤采取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或全胰切除等术式,手术应尽可能保证其包膜完整,以防种植转移。同时应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胰腺癌:常见于40 岁以上男性患者,也常好发于胰腺头部,常边界轮廓不清,癌瘤向周围组织呈蟹足样浸润;②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直径多小于2cm,多小囊,圆形或分叶状,海绵状或蜂窝状,囊内有放射状钙化,囊壁光滑,壁薄,囊液为透明水样;③胰腺假性囊肿,当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或外伤后易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这是胰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囊肿边界光滑、整齐,呈圆形,后壁回声增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是一种良性黏液性肿瘤,但具有恶性潜能,有进展为黏液性囊腺癌的可能,因此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体会:①要加强对此病的正确认识,早期不易被发现或确诊,需要较高的诊治手段;②特别强调的是在手术过程中易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采用内引流,术后极易复发或发生癌变;③此类疾病手术创伤比较大,要加强术后监测与护理,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④强化术后随访,有利于患者能得到更精准的治疗。

猜你喜欢
性囊假性黏液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分析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原发性肺浸润型黏液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