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5-05-30 10:48陈智勇
中学理科园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有效利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陈智勇

摘 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资源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资源,如学生的 “动力资源”、 “情感资源”、“差异资源” 、“经验资源”等资源不同。只有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资源,才能使学生在物理教师诱导、引导、指导下真正地“用心、用眼、用脑、用手、用口”快乐地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才能更有效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资源;有效利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可以使初中物理课堂成为诱导主动学习“动力”、 引导学生 “快乐”学习、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展现学生 “成功”经验的物理课堂。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1 有效利用学生的“动力资源”, 让物理课堂成为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动力”的物理课堂

所谓学生“动力资源”是指学生与生俱来的好表现、好奇心与求知欲所拥有的一种资源。

所谓主动学习“动力”的物理课堂:就是教师用“趣”味性的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好表现、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实现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动力”的物理课堂 [1 ]。

例如:在研究“大气压”时,我创设用将一只瘪气球裂一破处套扎在透明的矿泉水瓶口处,叫学生来吹气球,但学生用尽全身力气都不能把气球吹大,我跟学生说“我能轻松吹大气球”,学生不相信,我让学生认真注视气球,见证奇迹的发生,学生看到我轻松地吹大气球,不用再吹气,气球仍能鼓着大大的。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问:“老师,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其实是我事先在矿泉水瓶底开一小口,我吹气时,用手堵住瓶底小口,气球自然鼓起来。由此学生对“大气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我又提问:“能否不用吹的方法将气球吹鼓起来?”,我拿出抽气筒,在瓶底开口的地方插入抽气管,对矿泉水瓶进行抽气,学生瞪大眼睛注视着气球,气球鼓起来。学生们非常诧异地连续发问:“为什么?为什么?”。可见,创设与生活经验相悖的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给学生造成悬念,诱发学生急得想要学。创设“趣味性”物理实验的作用,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天性、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等学生的“动力资源” ,让物理课堂成为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动力”的物理课堂。

每一节物理课堂都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味”的物理实验,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利用学生的“动力资源”, 让物理课堂成为诱发学生主动学习 “动力”的物理课堂。

2 有效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 让物理课堂成为引导学生 “快乐”学习的物理课堂

2.1 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探究活动的机会,诱发“情感资源”

所谓“情感资源”是指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诱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资源。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物理实验,诱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老师和“小先生”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实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个体的学习压力、紧张和困难,变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为学习动机,引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情感资源”,使他们带着积极、主动、愉悦的心情学习和思考。

2.2 教师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 [2 ]上课,让物理课堂成为引导学生 “快乐”学习的物理课堂

所谓“快乐”学习的物理课堂:就是在物理课堂上,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表扬、鼓励,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微笑,而并非因为快乐而笑”。

例如:今年,我发现初二有个班上有位同学叫李伟星,上课很调皮,经常与同学开玩笑,上课什么都不带,什么都不听,作业都不做,并且故意在上课时打断同学的听课,当然成绩也特别差。我上课就对他微笑,他有反应且有所纠正,课后我通过与他交流了解之后,发现他还是比较懂事,也很聪明,他是隔代管教的学生,了解情况后,与他聊天,我尽可能从他身上发现优点,时时在课堂上把他美美地表扬、鼓励一下,后来我发现,慢慢地他上我的物理课变得较认真,并适时引导他在其它课上也该怎么做,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有得较大的进步。

教师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上课,让物理课堂成为引导学生 “快乐”学习的物理课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物理倍感亲切,学生“乐”于实验、肯于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 有效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 让物理课堂成为指导学生 “合作”学习的物理课堂

3.1 有效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

所谓“差异资源”是指由于学生之间的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造成学生理解、应用的差异性,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中通过学生“识异”、“思异”和“用异”生成的“差异资源”。

3.2 优化合作学习小组,让物理课堂成为指导学生 “合作”学习的物理课堂

所谓“合作”学习的物理课堂:就是教师按优、中、弱三个程度的学生进行优化合作学习小组为4人一个“合作”小组,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充分利用学生“差异资源”,真正让学生以不同优点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碰撞并产生智慧的活跃的物理课堂。

例如:我组织学生“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课时,我让4位不同程度的学生组合为实验合作学习小组,第一位同学拿着弹簧测力计不动;第二位同学拉动小木块下面的木板或棉布或手巾,使小木块相对木板(棉布、手巾)有动力,没必要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很难做到;第三位同学读弹簧测力计上读数,此时,方便读数;第四位同学记录第三位所报的读数。四位同学还可以轮流工作让不同能力的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充分利用学生“差异资源”,真正让学生以不同优点展现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到一些较弱能力的小组进行快速组织、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合作探究.让物理课堂成为指导学生 “合作”学习的物理课堂。

4 有效利用学生的“经验资源”, 让物理课堂成为展现学生“成功”经验的物理课堂

所谓学生的“经验资源”就是学生个体因生活环境不同而积累了一些不同的 “成功”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学生资源。

所谓展现学生“成功”经验的物理课堂: 就是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去发现、激励、欣赏、尊重学生的“经验资源”,让物理课堂成为展现学生自身已有正确的认知和 “成功”经验,并与新的物理知识结合、加以分析、应用、归纳与总结的物理课堂。

例如:我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时,我叫学生利用周末,去公园玩跷跷板,我在课前制作一个小型的跷跷板和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橡皮泥人”,问:“如何让两个大小相同的“泥人”坐在跷跷板上不动?谁能做到?”,学生们凭生活经验上台,都使“泥人” 在跷跷板两边不同位置水平平衡,引导学生总结出:两边离中心的距离是相等。我接着提问:“能不能用小的“泥人”和大的“泥人”分别放在跷跷板两边且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吗?谁能来试一试?”,有两位学生上台尝试,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两边泥人离中心的距离是不一样;我改变“泥人”的大小,让学生们重新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学生总结: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平衡条件可能与压力F的大小有关,还与支点两边力臂L有关。然后让学生根据“成功”经验和已有的认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总结出平衡条件:F1L1=F2L2 [3 ] 。

因此,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交流、讨论、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见闻、经历、体验和感受,整理与筛选学生的“经验资源” [2 ],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资源,只有让学生结合 “成功”的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来理解新的物理规律,加深理解物理知识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经得起更多的生活实例检验、从而形成系统、完整、正确、适用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经验资源”, 让物理课堂成为展现学生 “成功”经验的物理课堂。

总之,只有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资源,让初中物理课堂成为诱导主动学习“动力”、 引导学生 “快乐”学习、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展现“成功”经验的物理课堂,才能使学生在物理教师诱导、引导、指导下真正地“用心、用眼、用脑、用手、用口”快乐地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才能高效地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 李海兵.刍主探究课堂的有效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2(10).

[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5.

[3]郭纪萌.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有效利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渭南市主城区文化事业设施调查与有效利用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