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析

2015-10-12 20:08李秋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习氛围语文素养创新意识

李秋玲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从阅读练习、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个性发展,展现自我。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素养 学习氛围 创新意识 展现自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60-02

现在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不断改进,作为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师来说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跟随着新课改的脚步继续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目前,教育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产生了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

一、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去读课文,使阅读效果更好。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拓了学生思维。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能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特别要加强朗读的训练。所以在不同层次的读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学会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使学生乐学、爱学语文,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教学时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在听、说、读、写这几方面严格要求,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回答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特别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别人在说他也抢着去说,别人说什么他根本没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回答声音要响亮。另外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写字,总是以横平竖直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给学生示范,这样就慢慢养成了语文学习的规范性,形成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用丰富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的翅膀,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激发兴趣,还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提出有价值问题要鼓励,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真设计小学语文的作业这四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学习氛围语文素养创新意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