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9例

2016-03-10 08:56周深丽湛江市赤坎中医院524035广东湛江市中山二路67号
广西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药外敷电针穴位

周深丽 蔡 尧 湛江市赤坎中医院 524035 广东湛江市中山二路67号

电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9例

周深丽蔡尧湛江市赤坎中医院524035广东湛江市中山二路67号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9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予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远端取穴,施以电针,并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29例,占42.0%;好转39例,占56.5%;未愈1例,占1.5%;总有效率为98.6%。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电针;穴位;中药外敷;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1]是以肩部持续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临床表现的病证。由于风寒是本病的主要诱因,故中医学称为“漏肩风”“露肩风”。本病多好发于50岁左右的成年人,又俗称“五十肩”,本病为康复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炎症粘连和肌肉萎缩,肩部活动受限明显。笔者于2013年1月~2015年3月采用电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湛江市赤坎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69例。其中男32例,女37例;年龄35~78岁,平均57.2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6.3个月。临床表现:以肩前区疼痛为主,手阳明经证32例;以肩外侧疼痛为主,手少阳经证20例;以肩后侧疼痛为主,手太阳经证8例;以肩前近腋部疼痛为主,手太阴经证9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排除肩关节骨折、脱位。

1.2诊断标准参照《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2]制定的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①年龄为50岁左右,无明显诱因,缓慢发病;②肩关节周围疼痛,或夜间疼痛加重;③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④肩周有明显压痛;⑤X线检查肩关节为阴性,未见骨折、脱位征。

2 治疗方法

2.1电针以患肩局部取穴为主:肩髃,肩髎,肩贞,肩前,臂臑,阿是穴,曲池,阳陵泉;配穴:手阳明经证配合谷;手少阳经证配外关;手太阳经证配后溪;手太阴经证配列缺[1]。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肩,常规消毒皮肤,按取穴位置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针刺,健侧阳陵泉穴用直径0.3 mm、长75 mm毫针,透刺向阴陵泉,行针补泻时嘱患者作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留针30 mm,拔针后再刺肩髃穴用直径0.3 mm、长75 mm毫针向下斜刺入60 mm透向臂臑,使患者局部有酸胀感,并向肩周部扩散;肩贞穴直刺入50 mm,针尖稍向上,使局部有酸胀沉着感;肩前穴直刺入50 mm,针尖向肩贞方向,使局部有酸胀沉着感;臂臑穴直刺入25 mm,使局部有酸胀沉着感;阿是穴直刺入30 mm,使局部有酸痛感;曲池穴直刺入25 mm,使局部有酸胀沉着感。以上腧穴针刺得气后,接G6805-2A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留针30 mm。

2.2中药外敷在上述电针治疗完成2 h后进行中药外敷治疗。外敷中药处方:姜黄、羌活、白芍、黄芪、防风、徐长卿、伸筋草、桑枝、海风藤、千年健、木瓜各等份,打磨成粉备用。以上述中药粉煮成糊状,放置于18 cm×20 cm一次性非织造布上,待药糊温度适宜即覆盖于患肩上,用绷带和胶布固定,如无不适感,留至第2天电针治疗前再卸除。

上述治疗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共观察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2]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结果治愈29例,占42.0%;好转39例,占56.5%;未愈1例,占1.5%;总有效率为98.6%。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9岁,于2013年3 月15日到我科初诊。主诉:右肩部疼痛、后伸不能1个月,加重1周。患者1个月前始出现右肩部疼痛,曾自贴活血止痛膏,症状改善不明显,经朋友介绍到我科门诊治疗。症见右肩部疼痛,且夜间痛甚,后伸不能,无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弦涩。查体:患肩皮肤稍温,肩前区压痛明显,颈部功能无异常。肩关节DR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漏肩风(手阳明经证),气滞血瘀;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予电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1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临床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

5 体会

中医认为漏肩风的发生与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肩部筋肉,与手少阳、手太阳、手阳明、手太阴经关系密切。五旬之人,肝肾渐衰,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肉失于濡养,加之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筋肉而引起本病。劳损为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电针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电针具有增强代谢、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的作用[1]。针刺结合电刺激,能加强补肾益气、养血活血止痛的功用,濡养肩部筋肉经脉,疏通肩部凝滞的气血,达到治疗漏肩风的作用。本文中药局部外敷采用了祛风散寒、活血行气、祛湿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草药,配合电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总之,电针配合中药外敷,两者同治互用,巩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8-229.

[2]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编印,2003:932-933.

(2016-03-31收稿/编辑熊瑜)

中图分类号:R27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3-0054-02

猜你喜欢
中药外敷电针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评价
中药外敷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