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弓”——浅论二胡右手技巧

2016-05-05 05:55刘文天
剧影月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运弓琴弦手腕

■刘文天



说“弓”——浅论二胡右手技巧

■刘文天

二胡艺术是弓的艺术,这是我这几年在舞台上表演二胡时越来越深的感悟和体会。在任何一首二胡曲中,上至浩瀚磅礴之气势,下到强弱疾徐之神韵,无一不是通过弓的丰富变化而得以充实和体现。弓的多变和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会拓宽,展衍音乐内容的表现范围。例如在我演奏的《新赛马》乐曲里,我用超强的快弓演奏连续半音的上行模进,乐曲以激越的音调活灵活现地在听众面前展现了一幅万马奔腾,相互竞赛的欢腾场面。那气势、那速度让人激动,催人奋进,即使是不懂音乐的人,也会被那疾风般的节奏强烈地感染,怦然心动、拍案叫绝。这就是快弓给人传达的艺术效果。而我在演奏《风神》乐曲时,我在快速律动的伴奏音乐中,让长弓慢慢展开,使一段优美的旋律扶摇直上,乐音似乎飘忽在无尽苍穹的云海里,随着我形体赋予的动感舞姿,让听众产生一种腾云驾雾的特殊的意象。风在宇宙之间飘忽不定,它温柔时象一个含情脉脉的美丽女孩搀起你的手在旷野中愉悦地奔跑,让你的心充满悸动;威严时又象一个气宇轩昂的帝王,不可一世地在天上人间主宰着所有的一切,让你仰慕、让你敬畏。这种意象是模糊的、多变的,它引发人的无限遐想,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阅历,随着二胡乐曲不断地向前推进,想象的翅膀腾飞而起,随着乐音的力度变化,向前伸展、伸展……

传声达情、形神兼备。这是现代二胡发展的必然。在形式上由坐姿改为站姿,以至发展为边拉边舞边唱,这就是内容赋予形式的一种深刻的变化,也是当今人们在听觉和视觉完美统一下的一种企求。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二胡是用弓拉出来的”。这一个简单朴素的说法,道破了二胡在最初层次上的关键原理,即:磨擦发音。用擦上松香的马尾弓毛磨擦发出音响。因此,运弓也就是发音的动力,运弓用力的大小,弓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二胡的表现力。本文从运弓的技巧说开去,探讨在各种不同的乐曲和场景下,如何使右手的运弓技巧得以充分的发挥,更好地让乐曲的内容展示给所众,这就是“弓”的目的所在。

弓的控制点是右手持弓的大拇指与食指交接处,它握住弓杆,使弓杆平、直、稳地运行,而中指和无名指则是控制弓毛的强、弱及运行方向。演奏外弦时,用中指第一关节处向外顶出,演奏内弦时,用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节指面同时合力向里勾住弓毛。运弓的基本要领是:肩部、大臂、肘部、小臂及手指的各部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是独立的又是有内在的密切联系。不管是拉外弦还是内弦,必须控制弓杆和弓毛的平衡稳定,其中弓毛应贴近琴杆,演奏时力点集中,方向一致,力度均衡,这样弓的运行畅通无阻,音色、音质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胡弓法繁多,变化细微,但总体而言,主要分为四大类,即长弓、短弓、顿弓、跳弓。

长弓:是从弓根到弓尖,也称全弓。长弓的演奏,从弓根到弓尖,音量要保持均匀,弓速要防止忽快忽慢。从右手的力度控制上来说并不完全一致,从弓根到弓尖,运弓的力度是逐渐增加的,右手越远离琴筒用力则越大,形成“”型。相反从弓尖到弓根,运弓的力度就逐渐减少,右手越靠近琴筒则用力就越需减少,形成“”型。这种运弓是有意识的加强力量的控制,否则就会造成拉弓强、推弓弱,弓根部强、弓尖部弱的毛病。演奏长弓时,肩部、大臂、肘部、小臂、手腕及手指都要有紧密的配合,充分调动每个部位的转动作用,以达到弓子在右臂科学力量的支配下,弓毛与琴弦成90°作垂直振动。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摩擦接触,使弓子与琴弦得到充分的振动,从而发出饱满、纯净的乐音。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卡乐·布莱什曾说过:“运弓技术比左手技巧更为复杂,因为后者手指和琴弦直接接触而右手则需通过弓杆和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由此可见,运弓技术并非简单,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真正掌握。

长弓的力度运用及控制是二胡音色和音质的关键。推拉力量不均,换弓时杂音频出;拉长弓时力量浮浅,弓尖部软弱无力,这都是运弓的力度运用及控制不甚理想所造成的。那么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呢?通过我自身的练习和演出实践认识到:二胡运弓的力度主要来自正确的持弓与右臂部的有机配合所生产的力源。你的运弓要想随心所欲,流畅自然,首先就得有正确的持弓,正确的持弓主要是把握好握弓的三个力点:一是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持弓的交接控制点;二是右手中指第一指关节处向外顶出的外力点;三是中指及无名指的第一指面同时合力向里勾住弓毛运行的内力点,这三点是演奏时用来控制力源的主要调节点。只有在三个力点的基点上充分的调动整个右臂部的运弓的积极性,力量才能通过总枢纽的大臂带动肘部、小臂直达手指的三个力点,使臂部的力量顺利的输送到琴弓及琴弦上,此时右臂的运弓轻松自如、畅通无阻,二胡的音色和音质也松弛流畅、圆润柔和。

了解了运弓的力源和长弓的运弓技巧,在演奏某一个乐曲或某一个乐段时,在研究弓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曲者的意图。比如二胡曲《月夜》,乐曲中写长气息的乐句很多,这是刘天华先生的擅长,但他在乐曲中表现的是一种宁静的、清莹的那种环境和氛围。因此,我们在运弓时要强调弓速的平稳、连续和流畅,切不可在每个音上都要渐强、渐弱俗称“大肚子弓”。而乐曲《二泉映月》的运弓同样是长弓为主,但在演奏长于四分音符时,弓的用力轻重有变化,有起有伏,给人以顿挫感,有人称它为“浪弓”,这里强调的是波浪式的起伏感。乐曲《长城随想》的第一乐章关山行中的二胡主题,第一个音就是优美而抒情的长音,这一长音的出现,在乐队“金声玉振”的古老交响音乐伴奏中,让人仿佛看到了长城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的奇伟现象。这一弓,我从心里敬佩地称它为天下第一弓,因为这一弓的奏出,不仅是对古老雄伟的长城的歌唱,更由于它在连续不断的展开中又揉进了古琴和京胡的音韵,使独奏主题的音韵更加突出和动人,以立体式的磅礴的气势和热情赞颂了中国人世世代代为之骄傲的古老长城。

短弓:只用弓子的某一小段或更少一点。它在长弓中可偶尔出现,在快弓中更为多见。它常常是与长弓对比而言。比如说《二泉映月》中的是这一种弓法,它介于快弓和顿弓之间。

它的运弓方法是右手臂明显地向内靠拢,右手腕的力度适中摆动幅度不易过大,它奏出的音响效果是:发音优美、典雅、纯净,犹如浮云柳絮般令人神往。

快弓是短弓的一种,快弓的好坏涉及到两手的技术。奏快弓时右手会遇到弓向、力度、里外换弦等方面问题,左手会碰到换把、指序、保留指等方面问题。正确的快弓要求出音饱满、干净,极富颗粒性。运弓的手腕动作小而有力,手腕关节放松而又灵活,甩动敏捷,弓毛贴弦,两手配合紧密,弓段要均匀。

顿弓:用弓极少,发音短促有力,每音之间必须断开,顿弓有单顿和连顿之分。具体演奏时,首先应将弓毛贴紧弦上,手腕在出音时的动作迅速有力,每一音均需停顿,出音果断,不拖泥带水,音质结实饱满。其中手腕的屈伸动作起主导作用,顶着弓毛的中指、无名指起辅助作用。顿弓的力度是靠手腕的放松和中指、无名指的灵巧托奏结合而成,这两个环节少一不可。

跳弓,是利用弓毛手腕部的弹力使弓毛弹跳点控制琴弦而发出短促、清脆、明快的声音。跳弓的类型很多,如抛弓。它是跳弓的一种,大多是用来再现欢快跳跃的情绪。《赛马》《奔驰在千里草原上》《战马奔腾》等不少乐段都多次应用此弓。演奏抛弓时,要注意持弓的松紧变换,提弓时持弓要紧,而往下落(抛)弓撞击琴弦之后,持弓立即相对放松。同时,要控制好小臂的旋动动作。抛弓一般在外弦演奏比较方便,内弦比较有难度,但如长期反复练习,仍然可达到与外弦同样的效果。

以上说“弓”,只说了平常我们在演奏中使用的一些常见弓法,这些弓法必须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来制定具体的弓法。至于实践中如何掌握火候,我引用二胡艺术家张锐的几句话来结束此文:“

持弓不能持太紧,

太紧不会有弹性,

持弓时紧时而松,

松紧之间可‘丢弓’。

‘丢弓’并非弓离手,

‘丢弓’只为手放松,

‘丢弓’手需套住弓,

丢弓’又为巧持弓。

巧持弓,艺无穷,

天籁之音跃苍穹。”

猜你喜欢
运弓琴弦手腕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谈18世纪小提琴运弓技术
杠杆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学研究
谈二胡演奏时的运弓技术
常转手腕可通便
常转手腕可通便
额头上的琴弦
绿色的琴弦
二胡的运弓及其音乐表现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