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品阅读与文学史教学

2016-05-30 18:44李桂全
新校园(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学史文学作品教学

李桂全

摘 要:在当前网络如此发达的环境里,尤其是手机上网更加便利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致使其阅读呈现碎片化、片段化。许多学生难以沉下心来去阅读一部经典的作品,对文学史课程所要求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这一困境,笔者做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史;教学

文学史课程对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培养方案中,无论哪所高校,文学史在课程设置中都占据很大的比重。许多高校除此之外也设置一些断代文学或国别文学专题研究的选修课,以丰富文学史教学内容。

但总体而言,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学生文学史的培养以史纲为主,围绕着教学侧重有许多优秀的教材可以选择,如现当代文学部分有朱栋霖的《现当代文学史》,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古代文学部分有袁行霈编的四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编的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外国文学部分有朱立元编的两卷本《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编的《外国文学史》以及曾艳兵编的《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教材有着非常多的优点:首先,历史脉络清晰,对文学历史的发展都有非常好的概述。其次,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条理也十分明晰,给教学带来诸多方便。从教师方面看,按照史纲有利于教学,考试出题也容易。从学生方面讲,只要按照史纲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进行记忆、理解,就便于准备考试。

许多高校非常侧重文学作品的阅读,因此,在选择文学史纲性质的教材时往往配以文学作品选作为教学辅助。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完成教学计划,课堂上呈现最多的往往还是史,对文学作品阅读往往寄托在学生的课下功夫上。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笔者对某一普通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系大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2份。调查问卷共涉及10个问题。

本文从样本数据出发,真实记录调查问卷所反映的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文学史教学的质量。

二、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问卷中,题号表示调查问卷每个题目的编号,选项表示每个题对应的项,纵横交叉部分表示每个题的选择人数。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发现学生文学史的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

1.学习方法

对于调查问卷的第一题,近半数的学生选择了B和D选项。也就说,这些学生很少阅读文学作品,只是考试临时突击。第二题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计划,缺乏自我阅读的培养。

2.课程认知度

从第三题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通过文学史的学习能够影响个人思维及写作水平的只占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把所学知识内化并伴随自己的成长。从第四题可以看到,虽然学生认识到文学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学习实践上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甚至一些学生认为仅仅拿个学分就可以了。

3.学习时间的分配

身为中文系的学生,每天阅读文本的时间达不到四个小时,并且大量时间用在浏览手机、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中文系学生阅读量少,大三这一学年的阅读量多数学生达不到5部作品。

4.学生学习的欲望

对自己当下的学习状态,半数学生表示后悔,有改变现状的想法。调查发现,学生自我期待的阅读量远远大于实际的阅读量,教师如果进行合理的引导,会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

从这份调查报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往往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并且花费在社交软件上。学生的阅读呈现碎片化、片段化的现象,他们往往难以沉下心来去阅读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量太少。

对文学史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想法是仅仅花费最少的努力来通过这门课,获得学分。这种“努力最小化”策略让大学生自己错过了学习一生受用的技能,以及培养洞察力的最佳时机。相反,如果学生将文学史的学习看作是获得知识、发展心智、拓展思考的新方式,进一步增加生命的体验,就必须对文学史进行更深刻、更长久的学习,并且必须阅读原典的文学作品,从作品本身出发,而不是从别人总结的内容出发。曹顺庆先生在《无学术大师时代的文艺学危机》一文中指出,“‘多而空‘窄而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导致了學生知识不扎实、学风空疏”。同时,他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办法——阅读原典。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上,他认为要减少多而空的课程的开设,并且要具有一种大文科的意识。这些都为我们的文学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解决方法。

四、意见建议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合理的引导计划,让他们产生对文学史学习的自我愿景。

1.幫助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在执行中给予指导

在开课之初制订每学期阅读书目和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更加合理的阅读书目,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并且指导其完成,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并且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其阅读的计划能够和教学内容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互动

由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多数学生把时间消耗在浏览手机上,尤其是社交软件。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关注,在每次上课之前推送课堂所讲的内容以及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提前了解。通过评论回复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进行合理的引导。教师也可以通过推送检测问卷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

3.合理设置课堂内容

由于课堂时间短,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尽量减少概述性的内容,授课直接进入作品,从作品出发,结合学生的阅读安排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思考成为他们内在的习惯。

总之,希望以上三点建议,能使学生阅读作品和教师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文学史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透彻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美] 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M].侯玉波,姜佟琳,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曹顺庆.无学术大师时代的文艺学危机[J].社会科学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文学史文学作品教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