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涪云,陈欣雨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2.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100044)
白晋研《易》方法论析
张涪云1,陈欣雨2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2.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北京100044)
伴随着第三次基督教入华,耶稣会士白晋及其弟子将研究的重点放置到对《易经》的研究上,在研《易》过程中,结合《易经》的文本经义以及具体语境,从《圣经》与《易经》的历史同源追溯、汉字的字义拆分分析、数理图像的比较解读以及文本的义理互释等方面对白晋易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述,通过方法论的建构将《圣经》的思想与中华传统经典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思想上的理论创新。
《易经》;耶《易》;易学方法;白晋;《天尊地卑图》
到了明代末期,伴随着“基督教入华的第三期”[1]17-23,即继唐、元代之后,明代基督宗教传入中国的浪潮,基督教对《易经》的研究骤然兴起,形成了“耶《易》”。法国耶稣会士白晋(Joachim Bouvet,1656 -1730),作为六位“国王数学家”(Mathématiciens du Roy)①[2]169-185身份之一,于1685年来到中国,成为了耶《易》主要代表,可以说他是对《易经》进行专门系统的学术研究的第一人。关于法国传教士白晋早年的成长经历,德国学者柯兰霓在《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一书中已经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3]12-18。他对《易经》情有独钟[4]518,不仅著有易学著作,创立了“索隐学派Figurism”(“索隐学”、“索隐易学”)②[5],从而开启了耶《易》研究的大门。关于白晋的中文易学著作,主要藏于梵蒂冈图书馆编号为“Borgia· Cinese 317”里面,主要成书时间为1711年到1716年之间。根据笔者的抄录和梳理,其中2°/16°《易钥》、3°《易经总说稿》、4°《易考》、6°《易引总稿》、10°《易学外篇》、8°《易学总说》、7°《易稿》、9°《大易原义内篇》、15°《天学本义》等十篇,皆为白晋所著。此外,他的易学研究著作还有藏于罗马耶稣会士档案馆的《天尊地卑图》③、《易经释义》等等。白晋的易学研究涵盖内容丰富,涉及到易学研究的诸多方面。他对《易经》的研究,不仅为他的索隐派思想寻求到诸多的诠说依据,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易学索隐方法论。
白晋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旨趣,试图通过《圣经》故事来解读《易经》,将基督宗教教义纳入到《易经》的思想内容之中,把时间倒退到宗教起源的开端,将中国历史与《圣经》体系契合,从而追寻天学、心学的本源。在他看来,二者皆为圣道古传,蕴涵着圣学真理,虽分属东西方,却同含一理。他说:“天主《圣经》先天、后天之大旨,乃因幸略悟易学等经之大旨,而若可见,古学之原意也。”④
首先,白晋结合《乾》卦中的六龙运行、六位时成,对《圣经》中先天造物主创造万物以及后天救世主降生为人的时间进行了估算。具体而言,造物主造先天万物之功六日而成;天主圣子降生为人造后天救世之功,亦是六日而成⑤。千年为一日,六千年不仅象征《圣经》中的创世纪的六日,第七日为休息日,“古必每七日罢工,报本反始之礼”⑥;这亦对应《乾》卦之六爻以及《复卦》中所讲“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即为“七日来复”之年⑦。故在《圣经》时间观念里面,“六”被当作时间的象征,亦是完美数字的体现,为一、二、三(象征“三位一体”思想)之和。在《圣经》中,总可以找到显著事件作为转折点,比如亚当夏娃犯下原罪、先师亚伯拉罕以及圣人每瑟的事迹、救世主的诞生以及恶魔与上帝的决斗等故事,都蕴含到《乾》《坤》的每一卦六爻之中,从而统合中西宗教文化的起源时间,使得文化源头趋于一致。
其次,白晋非常重视《易经》中的先天、后天的天、地、人三才之道,认为三才之道与三易之道、三皇等同,“先天未变,先天易变,后天不变,三易之道,一分各兼三才,而为三才之道,各本于函三一太极也”⑧,称“天皇、地皇、人皇,连山、归藏、周易,是也”⑨,故天、地、人三才之道为文化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白晋结合《圣经》,一方面以三易之纲作为划分人类历史的标准,将人类历史划为先天未变(人类堕落之前)、先天已变(元祖犯下犯罪,人类堕落之后)、后天不变(救世主诞生以后)三个历史时期⑩,《易经》中的天、地、人三才即为天主三位,天主合三才于一体。天主造万物之初而吉为易简连山先天之景(天皇),人祖(亚当、夏娃)自绝于天之时而凶为变易归藏先天之因(地皇),救世圣子诞生之期天地不变为不易周易后天之始(人皇),通过此将《易经》的发展脉络视为《圣经》的历史发展轨迹。
最后,白晋探寻《易经》和《圣经》有着相同的性质和起源,二者皆为圣道古传,亦是对天学心学的阐释。“观自然归于大《易》天学心学之大,即合于天主《圣经》之道者,则可决之为真传”11。他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对《圣经》进行了中国式的阐述。在先天大旨中,白晋以天主“三位一体”为核心,将天主造万物作为仁爱之本;正义之神米歇尔战胜地狱撒旦势力而作为忠义之始;人祖亚当、夏娃始为夫妇之礼,合三纲五常,行先天五伦之大道;且用《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6]93,来诠释《创世纪》中人祖所犯下的原罪和天主的宽恕与仁爱。在后天大旨中,他以赫诺格(E-noch)作为后代万民先师,教七十二弟子,制文字,开文明之先风;以诺亚一家八人三子三媳象征《易经》八卦,以示天主仁慈以留人种;摧毁巴别塔(Babel)而成七十二样语言,以分东西诸国;以中华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为救世圣子降临之期;而后天圣子耶稣的一生乃尽忠尽孝,至仁至义,爱主爱人,体圣教之纲,为万世之元祖等等。
故白晋通过以《易经》为依据,对《圣经》的发展阶段重新进行了划分,以先天、后天大旨统合中西经典的时间脉络,并结合《圣经》的传续历史,将圣学之旨合于中华文明之发生,进而探索中西宗教文化的源头。
白晋对汉字的学习,一方面吸收圣经类型学(Typology)的诠释理念,将《旧约》和《新约》对照解释,即“新约隐匿于旧约之中,旧约借助新约得以显现”[7]112;另一方面借用西方神学诠释法,力图从《易经》中索隐《圣经》的遗迹,探求古籍的深层含义,分析汉字结构背后的内涵,从中国儒家文化中寻找基督宗教的影子,找到对弥赛亚和末日审判的寓言以及对三位一体、人类堕落与救赎的喻指,“大易乃真为文字之祖”⑫,故对《周易》研读便是对中华文字的研究。
首先,白晋试图通过文字拆分来对《易经》的作者伏羲作了大胆的推测。他将中华古代圣人与《圣经·旧约》中的人物进行对比[8]43:
对应序号《圣经》人物中华圣人1亚当(Adamus)Adam盘古(Pan cu)Pan gu 2塞特(Serh)Seth,Sheth天皇(Tien hoam)Tian huang 3以诺(Enos)Enoch地皇(Ti hoam)Di huang 4该隐(Caïnan)Cain人皇(Gin hoam)Ren huang 5玛勒列(Malaléël)Mahalalel有巢(Yeu chao)You chao 6撒拉(Sared)Sarah燧人(Sui gin)Sui ren 7赫诺格(Enoch)伏羲(Fo hi)Fu xi 8马太(Mathusale)Mattaniah神农(Xin num)Sheng nong 9拉麦(Lamech)Lamech黄帝(Hoam ti)Huang di 10诺亚(Noé)Noah帝尧(Ti yao)Di yao
由上表可知,白晋将赫诺格(Enoch)⑬[9]30与伏羲等同,二者同为古先师。“在东传为包犠氏,在西传为赫诺格”⑭,“有一出类拔萃,聪明睿智之圣人出焉,名赫诺格,号再三大之先师,一如中国之太昊伏羲也”⑮。“白晋认为《易经》的作者为伏羲,伏羲是该隐的后代以诺(Henoch,亦称艾诺克)”[10]8。从字义上讲,“伏”为“人”合“犬”,即是人身狗头的智慧之人;从历史演进上讲,伏羲乃“犬首人身”[6]50。此外,二人在历史功绩上也颇为相似。伏羲不仅是《易经》的作者,而且是汉字的发明者;而赫诺格亦是先师圣人,不仅通晓天地奥秘,而且修百宫、制文字,开启文明之风,“生一大德圣贤,名赫诺格,为后代蒸民之先师,赋之以大聪明,通数典乐之微妙,洞天运之玄奥,修百工之作用器具,极精极详,立诸学,教弟子,制文字,明知历代天文之序,万物之列,一一所像之吉”⑯。二人同工同劳,均俯仰天地,撰写经文,开东西文明之风。可见,对伏羲身份的认定是白晋进行文字拆分的一大“成就”,打开了经典在中西方共同传承的可能性。
其次,白晋通过《圣经》故事对汉字进行解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对“船”字的解释,即取用《旧约·创世纪》中“诺亚方舟”(Noah’s Ark)故事。诺亚一家八口人乘一舟,“乃天下第一之船(船字从八口舟,原本于此)”⑰,从而以由“舟”、“八”、“口”所形成的“船”字暗示在天主因人之罪而造的大洪水灾难中唯一避难所,从而存留人类之根[2]675。更进一步,白晋认为,诺亚一家八人(父母三男三女)即八卦乾坤(父、母)生三男(震、坎、艮)三女(巽、离、兑),以示天主仁慈以留人种;并且传续古传圣经,为千古不刊之典。而在解释《屯》卦六二“婚媾”时,将圣母玛利亚定神婚之期以降下圣子作为婚媾之事。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的“十”,白晋引用《易学外篇》中的“至于十年,数穷理极”⑱,来说明“十”为数之极,以此形容圣母的至贞程度,以此暗示了圣母玛利亚的受孕和救世主的到来。
再次,关于具有形而上意义的词汇,白晋做了字义上的强调。比如“天”,白晋认为其中蕴含了体一位三的思想,天由“二”与“人”构成,“二”乃代表“圣三一”思想中的第二位,乃为圣子,圣子降生为人,则是天之表现。而古主字“丶”,一方面,有独立的意义,为文字之始“丶”者主也,为一、二、三未分之一(三位一体之一),“丶,丶丶,丶丶丶也者,一、二、三者也,一、二、三者也,一本两元者也,一本两元也者,易所由函三位一之太极者也”⑲;另一方面,也构成其它的字,比如“太”字,由“大”与“丶”构成,据文字本义“丶”,“大”为至大,“丶”一者,三一也,故“太”,为先天根本主宰,太一含三(圣父、圣子、圣灵),合一而为圣三一大主。
最后,在具体的卦爻辞解释中,白晋对关键词汇进行了解读。如《需》卦的“需”字是与“儒”字相连,“言”字与“信”字相连,以需其人为儒者(等待救世主),故需人为儒字;听其言而信之(信造物主、救世主之言),皆为信者,故人言为信字,“后百世之人,凡听其言而信之,皆为信者”⑳。而“人”字分大小有二,大者乃至尊上主,帝天君父,“一人为大,一大为天,尊无二上之号”㉑;小者又分二,一为居傲亢上之小人,以此象征人祖亚当夏娃获罪于天,失先天之性,二为谦卑顺从之小人,代表救世主耶稣受命于主,降生成人,“以复得先天大人之元良”㉒。在“人”的基础上,白晋以“木”作为耶稣的代表。首先,“木”象征春天万物萌生的状态,比喻圣人的仁德。而耶稣正是立洪仁之德,为万世子民赎罪,故“木”以此来形容十字架上的耶稣,成救世再造之功,“耶稣顺圣父之命,乘十字……耶稣钉十字架时,正午春分既望,大岁之秋,时乃权衡天平复得其正,元吉之象”㉓。其次,“木”由“大”加“十”而成,人(救世主)如大人,乘十字以至仁之木德王,故其“木”为耶稣受难之象征,以此赎万民之罪,故在《乾》卦九五中言及“时乃救世大圣,乘苦悬十字,再造化之枢纽”㉔,以此形容耶稣内外乾乾,对上让造物主宽恕人祖亚当夏娃犯的原罪,对下使得人类能够反省自己的罪过,重返元善,成就后天再造之功。
由此可见,白晋对中国汉字的解读,一方面是需要遵循卦爻的本义,另一方面也结合《圣经》赋予了汉字基督宗教的宗教象征意义。
从白晋“国王数学家”的身份以及他的易学手稿可以看到白晋的卓越数学才能,这为他利用算术、几何、图像、天文、音乐等来对《易经》做解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他研究《易经》的主要路径之一。柯兰霓认为,“白晋研究《易经》的日程表及康熙读白晋研究论文后的御批,主要内容就是交流《易经》所包含的数学问题”[3]10-11。在数理方面,白晋“相信数学是反映天主设计意图的宗教科学”[11],他特别看重二进制的使用,将伏羲的六十四卦与二进制进行统合,这也获得了已经发表二进制论文的莱布尼茨的认可与支持[3]42。在给莱布尼茨的信中,白晋认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即体现在《易》图之中。一方面,白晋认为莱布尼茨所言的自然规律,如物质和推力等,这与《易经》中的阴阳、动静变化相同[12]2;另一方面,白晋将邵雍的《先天图》卦序与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顺序联系起来,以此证明二者的相似性,在信后附上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茨根据白晋所寄来的图,于1703年向巴黎科学院呈送了《二进位算术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Explication de l’arithmique Binaire,qui se sert des seuls caracteres 0 et 1,avec des remarques sur son utilit?et sur ce quelle donne le sens des anciennes figures Chinois de FOHY)一文,对二进制算术与中国八卦图之间的关系做了阐释[13]8。在图像方面,白晋从最基础的天、人、地《三极三才图》开始,不仅对《河图》《洛书》二图的起源(河图密法,洛书密法)、周敦颐的《太极图》做了详细的解释,对《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图》《伏羲六十四卦圆图》《文王六十四卦原图》等都做了研究,其原稿存于耶稣会士档案馆㉕[12]30。除了耶稣会士档案馆中所存白晋对照《钦定日讲易经讲义》所载诸图之外㉖,白晋对李光地所撰《周易折中》(两卷)以及章潢所编撰《图书编》(七卷)[13]引用最多,对其图皆有借鉴。比如在《易引》、《易学外篇》中多次引用《图书编》的《三才图》[14][15]卷七,872-873,还借鉴《周易折中》的《加倍变法图》《大衍勾股之原》[16]552,546等。可见,在对《易经》的研究中,白晋非常乐于利用图像的方法来解释《易经》,从而理解《易经》的深意。其中,《天尊地卑图》(T’ien-tsun ti pei t’u)[17]337为其以数学研究易学的典型体现。
白晋对《天尊地卑图》研究非常上心。一方面,《天尊地卑图》单独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分别出现于梵蒂冈图书馆Borgia-Cinese,361-1°(C)IV和耶稣会士档案馆Japonica-Sinica,IV25-1),且是梵蒂冈图书馆所存白晋最重要中文易学著作《易学外篇》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天尊地卑图》是他给康熙进献的《易经》成果的体现,在康熙的御批中多次提到《天尊地卑图》㉗(共四次)。在白晋的著作中,《天尊地卑图》为万数象之宗㉘,《易经》的卦爻之数皆由其所出,“伏羲画卦作《易》,其先天数象图,尽于六十四卦,圆方天地之二图,其圆方二图之数象,俱备于《天尊地卑图》”㉙。以《天尊地卑图》分天地阴阳,成尊卑万方之位;定天历地律,为音乐律吕之本。在他看来,首先,《天尊地卑图》的理论基础即《周易》中三才之道,从而造成这生生之天地。其次,《天尊地卑图》为先天未变自然之象,其数始于一,终于十,天数五,地数五,得始终自然之全,天地之十位数,次第相乘,终所得者,即为先天未变始终之数㉚,并在图像上体现为《三角三边数象总图》、《四角四边数象总图》、《五角五边数象总图》㉛。再次,白晋结合象、数、理,对《天尊地卑图》之图像所对应之数做了一个详尽的推算,分别以数学几何图形和微圆示范,子数字(laterafigurarum)从1到10之数,分别取微圆有三角微圆(Trigoni)、六角微圆(Hexagoni)、五角微圆(Pentagoni)以及几何图形三角形(Triangul)、六边形(Sexangulares)和五边形(Quinquangulares)为例[8]附图,最后演化出《河图》、《洛书》之数(《河图》为3025,《洛书》为2025),由此白晋将《天尊地卑图》与《太极图》、河图、洛书之数相联系起来[7]C。进一步,白晋对照《天尊地卑图》,对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全称《新编直指算法统宗》)中所载“开方求廉率作法本源图”以求其本。其图与李光地《周易折中》一书中的《加倍变法图》相同,“此图用加一倍法,出于数学中谓之开方求廉率,其法以左一为方,右一为隅,而中间之数则其廉法也”[16]552。最后,结合《圣经》故事,白晋解释伏羲六十四卦方、圆二图的形成,白晋言“其圆方二图之数象,俱备于天尊地卑图”㉜。由此可见,对数理图像的运用,在白晋的易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首先,以象解易,注重象征意义。白晋注重对卦象的把握,并且在中华传统取象原则基础上赋予象新的意义。一方面,他遵循象的自然状态。如《屯》卦即“下震雷动,上坎雨未降之象”㉝;《蒙》卦乃“坎下艮上,山下有险,内险外止之状”㉞等。另一方面,他结合《圣经》,以人物做象之体现,从而运用到卦爻之中。比如在《比》卦中,以一人居上(上九一阳爻),象征天主圣父。
而白晋所宣扬的最重要的人物乃是救世主耶稣,他的形象最为丰富而生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圣经》中的传统象征形象,如“天主的羔羊”[17]161等,白晋在文中多次表达圣子是“上主最爱之羊羔”㉟,“乃圣父亲宠爱畜牧美善之羊羔”㊱。二是摩西杖上铜蛇之形象。“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17]257。这里的“蛇”便预示着基督的带来与命运,白晋引用其形象转铜蛇为金蛇,设杖为水杆、木,以金、木、水、血为德,配天地救世大圣之像。一方面,形容圣子为拯救万民而与邪魔相抗,以解释《泰卦》上六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寓意,“据天主《圣经》:古者立铜金蛇蟠于水杆,以为天主子降生,乘十字之木致命”㊲。另一方面,用其解释《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爻意,万世子民居野,受毒蛇迫害,作为先师的摩西(每瑟)“奉主命举立刚金之铜蛇,乘十字木,利子民见,而救之”㊳,预示救世主的到来。第二类为《易经》中的“新形象”,首先是“龙”的形象,如《乾》卦初九的勿用之“潜龙”、九二的在田之“见龙”、九三的“终日乾乾”之龙,九四“或跃在渊”之龙以及九五的在天之“飞龙”,即为耶稣从预备诞世到诞生人间的“开后天自出乎帝庭之始,至于诞世成功之终日”㊴的经历。除了“龙”的形象,还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如《需》卦中“百世万方可望需救之君师”和《师》卦中的“后天新民之师”等等;《屯》六三中猎鹿之“虞人”;《蒙》初六中救赎万世之“刑人”和《蒙》六三可配上主之启蒙“金夫”等等。第三类是将《圣经》原有的比喻和《易经》所描绘之物相联系的形象,最典型的是用《圣经》所象征救世基督血肉的饼食来解释《需》九五爻中所言“酒食”,需望于酒食,救世主行救赎之功,“化之为其体血之实,以为后世万方新民,所需望为保养厥永命饮食之须”㊵,故“食贞吉”。除了圣子的形象,圣父形象如《小畜》卦的“霖雨”;人祖天真“童蒙”到“困蒙”之“童蒙”的转变;圣母玛利亚为《屯》六二“女子不字”之“女子”和《蒙》九二卦中临下“纳妇”之“妇”等。而恶魔撒旦形象主要为诱惑人祖犯罪之“毒蛇”㊶;《乾卦》上九有悔之“亢龙”;《坤卦》初六中的“黑龙老阴”、上六爻的“黑龙傲鬼邪魔”以及《履》卦“九尾虎”等等。这些形象都是结合不同的卦爻,在《易经》中显现《圣经》的内涵启示。
其次,变动主易,强调爻位变化。白晋在对卦爻的理解上,非常注重变易之则。其一,他对卦爻的性质比如福、祸、吉、凶进行定位,以此讨论变易的因果。他通常以先天人祖犯下原罪作为凶险的开始,从而坏先天之元吉,比如《蒙》卦中的“山下有险”之“险”,或者《需》卦中“乾旱之地”和“人心之刚”;继而以救世主的降世为人,拯救万民,成后天救世之功,作为复先天元吉的转变,如在《蒙》卦中以天主仁慈降圣子作为启蒙之师,行启蒙之道。其二,卦与卦之间,进行着吉凶转变。最典型的即是《泰》、《否》二卦,白晋通常以先天元祖之元善作为先天之《泰》,然而人祖受傲魔诱惑,内小人而外君子,从而先天变《否》道,幸而圣子诞世为人,复得其正,而变为《泰》之吉。主要体现在《坤》卦、《小畜》初九爻以及《泰卦》。其三,在卦爻之内,六爻之中也进行着变易,从而形成一个变动的过程。比如《乾》卦,从初九“潜龙”(位置为渊,象征圣子出震之初,还未诞世)到九二“见龙”(位置在田,象征先师在人间预示圣子的到来)、九五“飞龙”(位置在天),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而从九五“飞龙”(吉利之象)到上九“亢龙”(有悔之象)又是一个形势下降的过程,其中阳由始而盛,到九五达到极致,物极必反,故渐显衰弱。而《需》卦的下乾三爻,从初九“远上坎之险”、九二“近于上坎之险”到九三“切近上坎”的渐变,形容所处境遇的慢慢变化。
再次,故事诠易,思想拟人化。在白晋的解释之中,多引用中华故事,结合《圣经》来诠释卦爻辞意义,主要集中在《蒙》卦、《比》卦、《小畜》卦、《履》卦、《泰》等卦爻辞中。比如在《蒙》卦九二爻中“昔伊尹负鼎鼐之才,成汤尊为元圣,宠以阿衡,传说具塩梅之望,高宗梦寐旁求,爰立作相,化被当时,声施后世,皆其象也”[10]6,便蕴含了《史记》中“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18]卷三,94的故事和《尚书》中“若作和羹,尔作盐梅”[19]卷十,253之语以强调良臣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又结合《圣经》故事,以圣子甘作天主下臣,相济刚柔,调和阴阳,化人心之无知顽蒙,复上下相交,包蒙之吉象。又比如在《比》卦初六爻中用《史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18]卷一,32为例,赞颂舜辛勤劳作,遵守孝道之事,象征耶稣能够履万苦,信孚上主,诚心事之,从而赎万民之罪。除此之外,《小畜》卦引用《史记》文王演《易》于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18]卷四,119,“详厥诸天文象之序”㊷为例,相应救世主等待来临救世之机等。可以看到,白晋所引用的多集中在《尚书》、《史记》等典籍中所记载的帝王、先师故事,如商汤、伊尹、舜等,还有《乾》卦《文言》中“帝尧”(帝尧乃其象㊸)、《需》九五的“后稷”(诗云:帝命率育,後稷乃其象也㊹)、《履》卦九四中“文王”“周公”(文王小心翼翼,周公赤鸟几几,乃其象也㊺)等。而在《圣经》故事选择上,白晋多以救世主耶稣基督一生的故事来解释卦义。在这十二卦中,卦卦出现圣子之名。如《师》卦中讲述耶稣显现神迹的故事;《小畜》卦中耶稣自比圣父畜养的羊羔,为万民赎罪;《蒙》卦中以“需于血,出自穴”象征耶稣被捕以及受难的故事,以耶稣之血象征“牺牲之血”;在《讼》卦中蕴含“最后的审判”,耶稣端坐中正至尊之位,从而成至讼之象等等,从而试图通过《圣经》故事与《易经》爻象结合,来完成耶稣存在的真实性。
最后,引经据典,赋予释经权威。白晋对中华经典涉猎之广泛,经、史、子、集皆有所涉及。而在梵蒂冈图书馆中关于白晋的易学著作,对中华典籍的引用多集中在经、史类。首先,白晋通过引用儒家权威经典以增强其理论说服力,以重申所阐释观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比如在《易钥》中称“兹故特先将天主圣经真传之大纲,与天主圣教大道之目,约列之为上卷,后择中华典籍所载古传之文,与易等经所论理道精微之文,约列之为下卷”㊻,对《易引》的说明“此引集中华典西土古传相引考证”㊼,《天学本义》则是“择某经文论上天奥妙之大要,各分其目而立其纲,为天学本义上卷”;“故今择集士民论上天公俗之语为天学本义下卷”㊽。之所以如此重视,是由于在白晋看来,“是知诸经典籍之道,既全具于《易》,皆实惟言天学心学而已”㊾,通过对中华典籍的研究,即可了解《圣经》之真意。在白晋的易学研究中,还涉及到道家《老子》《庄子》《淮南子》等经典,多引用于对《易经》的一三之纲、三一之理的解释,从而探讨一本二元三才之理,“一本二元,三才合一之礼,尽备乎此”㊿,对道家思想的引用,是《圣经》思想除了与儒家思想相合以外的另一种文化契合体现,在此不再展开论述。
由此可见,凭借用《易经》本身的特点,含有很多形而上词汇如太极、帝、天的称谓,卦爻具有形象学的意义,且内容玄远,义理高深,多可以演绎发挥,有强大的变通性等,白晋将《圣经》里面的造物主创世纪、三位一体思想、人类的堕落、弥赛亚和审判日等最能够体现天主教教义思想的《圣经》故事赋予其中。一方面,利用传统文化本身的力量,注入基督宗教文化的内涵,对《易经》研究另辟蹊径,有了全新维度的解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西方两大异质文明在碰撞交流中可融通之处,通过中西经典文化的学理交融,从而为天主教的传教事业开拓了新的方式。
注释:
①六名“国王数学家”除了白晋外,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1643-1710)、张诚(Jean-Franois Gerbillon,1654-1707)、李明(Louis le Comte/Louis-Daniel Lecomte,1655-1728)、刘应(Mgr Claudusde Visdel ou,1656-1737)、塔夏尔(Guy Tachard ,1651-1712)。传教士以数学家的身份进入中国,一方面是传教士们传教策略的确定,打算用宗教与科技文化相融合的方式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文化身份的问题,拥有“国王数学家”的传教士融合了政治、文化和宗教三种元素,也反映出中西文化遭遇时的复杂性。
②“索隐”二字,是与圣经《旧约》里的“Figura”(“Figurisme”或“Figurism”)相对应的中文翻译。“索隐学派”(Figurism)亦可称为“索隐学”,即为传教士们在研究中华传统经典特别是《易经》上所形成的学说。白晋结合经典言义,将《易经》不仅作为诸经典的主旨,而且将其放置到理解圣人之大旨的至高地位,以此对应西方的《圣经》,从而对《易经》的意义进行追索,以探寻中华宗教文化根源,这即是《圣经》在异域国度索隐研究的体现。法国汉学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将白晋称为“旧约象征说者”,将《易经》作为《圣经》的文本载体,通过“象征”的形式,试图在中国经典中能够预示《新约》的教义。
③白晋《天尊地卑图》,Japonica-Sinica 1V,耶稣会士罗马档案馆,25-1°。
⑨白晋《易引原稿》,2页。Borgia·Cinese,梵蒂冈图书馆,317-6°。
[1]陈垣.基督宗教入华史略[M].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
[2]STANDAERT B N.Jesuits in Chin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德〕柯兰霓.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M].李岩译,张西平,雷立柏审校.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4]CHAN A.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 in the Jesuit Archives in Rome:A Descriptive Catalogue:Japonica-Sinica I-IV [M].New York:M.E.Sharpe,2002.
[5]〔法〕戴密微.法国汉学研究史概述(上)[J].中国文化研究,1993,(2).
[6]〔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M]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加拿大〕诺斯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法〕白晋.识根本真宰明鉴[M].罗马耶稣会士档案馆:Jap Sin,IV5.
[9]〔美〕方岚生.互照——莱布尼茨与中国[M].曾小五译,王蓉蓉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王晓朝,杨熙楠.沟通中国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张国刚,吴莉苇.礼仪之争对中国经籍西传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3,(4).
[12]胡阳,李长铎.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3]WILHELM H.Heaven,Earth,and Man in the Book of Changes[M].Seattle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7.
[14]〔明〕章潢.图书编[M].梵蒂冈图书馆:Borgia·Cinese,103-107.
[15]〔明〕章潢.图书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6]〔清〕李光地等撰.御纂周易折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7]施维.周易八卦图解[M].成都:巴蜀书社,2005.
[18]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圣经(中英对照)[M].中文和合本,英文新国际版,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07.
[19]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Joachim Bouvet’s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ZHANG Fu-yun1,CHEN Xin-yu2
(1.School of Philosoph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2.Departemont of Philosophy,Beiji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Beijing 100044,China))
Along with the third time the Christianity entry into China,the French Jesuit missionaries Joachim Bouvet(1656-1730)and his pupils focus their research on Yijing,it introduces Bouvet’s method of Yijing investigation(figurism):integrating the Yijing text with specific contexts,such as tracing historical homologies between the Bible and the Yijing,dissect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nalyzing their constituent parts,comparative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symbols and mutual interpretation of textual meanings,and so on.Through this methodological construction,Bouvet organically united Biblical thought and the Chinese Classics,which was a creative innovation in the realm of thought.
the Christian Yi;Yijin g(Book of Changes);the method of Yijing Study; Joachim Bouvet;Tianzun Dibei Tu(T’ien-tsun ti pei t’u)
G122;B331
A
1000-5315(2016)03-0059-07
[责任编辑:唐 普]
2015-02-2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来华传教士易学思想研究”(15CZX027)及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学科建设项目“传教士易学思想研究”(2015XKJ002)阶段性成果。
张涪云(1981—),男,重庆南川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科隆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哲学;陈欣雨(1986—),女,四川仪陇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和易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