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交通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2017-01-01 07:15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排序参考文献稿件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1 征稿范围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公开发行,月刊。2015年被列入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设有战略投送、军事运输、国防交通、装备保障、车辆工程、军事物流、教育训练、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科学与技术栏目,重点刊载国家、省(部)级和军队科研基金项目产文以及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撰写的优秀论文。

2 编辑部与作者关于投稿方面的约定

2.1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凡属国家、省(部)级和军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产文,应在文中注明,本刊将优先发表。军队作者投稿应经团级以上单位进行保密审查,注明“已经本单位保密审查,同意发表”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或主管领导签字。

2.2来稿接收电子稿。院内作者可通过学院网站“军事交通学院学报稿件采编系统”(http://23.87.131.168)投稿;院外军队作者可通过全军政工网网盘(用户名:xbbg56381)投稿;地方作者可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xbbg56381@vip.163.com)投稿。

2.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投稿2个月后,作者可查询录用情况(联系人:高凌杰,洪梅;电话:(0251)56381(军),(022)84656381(地))。

2.4来稿文责自负(包括政治、学术、保密、署名等)。编辑部有权对刊用稿件作必要的修改和删节,但实质性内容的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作者须按编辑部要求对拟用稿作必要的修改,修改后的打印稿和电子稿应及时送(寄)给本刊编辑部。

2.5稿件一经发表,编辑部将付给作者稿酬,并赠送作者该期样刊3本。

3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3.1稿件应论点明确、逻辑严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图表清晰,不得涉及国家和军事秘密,每篇正文字数(包括图、表)以5 000~7 000字为宜。

3.2稿件内容和书写的顺序:题目(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作者署名(科研项目产文一般不超过5人,其他文章一般不超过3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地和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以及综述报告;B——实用性成果论文);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姓前名后且姓的字母均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英文作者单位及所在地和邮编以及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文后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基金项目来源及项目或计划编号。中、英文作者单位要依次写明所在的学校(学院)、院(系、校区)名称。

3.3文稿的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2.1,2.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2.1.1,2.1.2,…排序。引言(或概述)不排序。

3.4论文摘要一般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一般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文中必要的信息。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必要时可适当加长英文摘要的篇幅。中英文的摘要均须采用第三人称,不得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3.5关键词选词要规范(一般为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

3.6文、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物理量符号一律用斜体,矢量和矩阵符号用黑斜体,单位符号和词头用正体字母。易混的各种符号、希腊和拉丁字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等应用在文中标明。

3.7图、表随文出现。插图要清晰,要有序号和图题(全文插图统一连续编号),坐标轴要有名称和单位(尽量用字母表示)。表格须使用“三线表”,要有序号和表题。

3.8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内部文件和资料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须按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并列入文后按最新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

3.9 其他约定: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的首页注明,本刊将另做适当处理。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排序参考文献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作者简介
恐怖排序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节日排序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