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2017-01-12 21:34俞鹏征赵洪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下肢

俞鹏征 赵洪勇

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俞鹏征 赵洪勇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闭合复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我科采用牵引床下闭合复位PFNA手术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7例,男65例,女82例,年龄37~91岁,中位年龄77岁;车祸外伤22例,高处坠落伤17例,行走跌伤108例;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国际创伤骨科协会(AO/OTA)分型:A1型30例,A2型56例,A3型61例。

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年龄<50岁的患者予以下肢胫骨结节骨牵引制动复位消肿止痛,年龄>55岁的患者予以下肢牵引套皮肤牵引固定,并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对伴有内科基础疾病的患者,予以内科会诊协同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内环境。147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平卧位牵引床固定,健侧下肢极度屈髋外展外旋位固定,患侧下肢在C臂X线机透视下,先通过高频低幅抖动使髋部骨折复位满意后固定于牵引床上,常规消毒术区后铺巾。沿股骨干纵轴向近端延长,与髂前上棘垂线相交,以此交点为中心作纵形切口约4cm,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钝性分离臀中肌显露大粗隆顶点,在大粗隆顶点偏前内开口,透视下插入导针,透视见导针位于髓腔内,近端扩髓,置入型号合适的PFNA主钉,调整主钉深度及前倾角后置入长度合适的股骨颈加压防旋钉,最后置入远端静态锁定钉。

术后均常规预防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加强卧床护理避免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对原有基础疾病的对症治疗。术后1天开始股四头肌锻炼及足踝部的功能锻炼,术后3天开始髋部的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周非负重下站立,术后4周扶助步器行走。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术后进行门诊定期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采用Harris评分法[1]对患髋功能恢复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

3.2 结果1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无下肢静脉栓塞、无心力衰竭、无高血压危象、无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良好愈合。无螺钉内固定松动、断钉,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0例,良56例,可11例,优良率为92.5%。术后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褥疮,经对症治疗患者痊愈。

4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轻微跌伤就可引起[2]。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全身多种疾病,且保守治疗后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并发发生泌尿系感染、褥疮、肺炎、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大多学者认为若没有绝对的手术禁忌证,都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3-4]。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为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治疗方法。

我们在手术操作中,通过健侧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患侧下肢伸直内收固定于牵引床上,同时上身靠向健侧,有利于主钉的置入,方便手术操作,同时双下肢间放置C臂X线机,便于术中拍摄粗隆部的正侧位片。术者双手牵引患侧踝关节,并作高频低幅抖动,常可使转子间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如果复位不满意,常常为远近骨折断端相互卡住,通过极度屈髋及内收外展髋关节可使复位满意,或通过主钉切口插入复位钳夹持断端达到解剖复位。Russell TA等[5]研究证实转子间骨折较少累及股骨粗隆顶点的前内侧,且操作时容易触及并定位,因此我们认为在股骨干纵轴向近端的射线与髂前上棘垂线的交点为中心作切口3~4cm,能将导针顺利插入远端髓腔,而且偏内扩髓能减轻主钉的撑开效应和对骨折近端的内外翻挤压。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要求通过较小的创伤达到稳定的固定,使患者术后能够早期下地活动。通过本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手术技巧容易掌握,能降低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的优点,有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

[1]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 0int surg Am,1969,51(4):737-755.

[2]Thomas PR,Richard EB,Christopher GM.AO principles of fracture management and expanded edition[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0.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10-711.

[4]李石玄献.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6):493-494.

[5]Russell TA,Sanders R.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time for change[J].J Orthop Trauma,2011(4),25:189-190.

(收稿:2017-01-03修回:2017-03-20)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骨科(杭州311261)

俞鹏征,Tel:13606638558;E-mail:lpypz@126.com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