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在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中的作用

2017-02-24 08:28谷小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辅导辅导员

陈 慧,谷小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研究生处,湖南 娄底 41700)

网络媒介在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中的作用

陈 慧,谷小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研究生处,湖南 娄底 41700)

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都产生巨大影响,对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网络媒介的创新与普及,让其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交流工具;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和集纳性,为及时把握大学生动态提供有效途径;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为高校辅导员的深度辅导提供有效平台。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关注学生网络账号、加入学生网络群聊、建立公众号和在线个别交流等形式,开创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新思路,开辟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网络媒介;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和健全心理。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如马加爵事件、“硫酸泼雄”事件、药佳鑫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辅导员工作的滞后性和时效性差等问题。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大学生的情感变化并进行深度辅导,已成为衡量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及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1]7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逐渐显现。大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媒介,例如QQ、微信、微博和公众号等,它们具有刷新频率高、时效性强、信息储存量大等特点。网络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它也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运用网络媒介的功能和特性与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就成为高校辅导员思考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在深度辅导中运用网络媒介的必要性,以期探索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深度辅导。

一、在深度辅导中运用网络媒介的必要性

(一)网络媒介的创新与普及,让其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交流工具

网络媒介是一种以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为依托的新型大众传播媒介,其特点是传播内容大、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长为26.1小时/周,大学生人均上网时长约为31.7小时/周[2]。显然,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时代最主要的生力军,在该群体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接近100%[3]。网络媒介大量普及,让其成为大学生喜爱并追捧的交流工具,互联网生活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他们习惯于在网络媒介上学习交流、获取资讯、网络社交和休闲娱乐。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它的双向传播特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PC电脑和智能手机是学生使用最多的网络媒介载体。网络媒介打破时空限制,为大学生及时了解周边环境与国内外形势提供“知情权”;大学生可利用网络媒介自由接受与发布信息,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在网络媒体上,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沟通群体,并及时反馈信息,享有不同于传统媒介的“互动权”。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因具有个体年轻化、知识层次高、学习接受能力强等特点,让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运用得心应手,成为网络媒介最大的使用群体,网络媒介也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和集纳性,为及时把握大学生动态提供有效途径

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媒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全新载体,为高校辅导员了解大学生的动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4]。互联网最基本的特性是开放性,网络媒介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上,不仅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媒介“畅所欲言”,宣泄、交流情感,高校辅导员也能通过网络媒介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网络媒介的使用者基本是“90后”或“95后”,该群体的代际差异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得较为明显。第一,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并存。在网络媒体的广袤领域,他们的求知欲达到顶峰,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非理性判断的情况时有发生;第二,心理复杂性和多维性并存。在独生子女性格成分中,既有热情、大方、活跃的一面,也有自私、孤独、任性的一面;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有较为合群的一面,也有与同学交流存在心理障碍、内心极为敏感脆弱的一面。第三,独立自主意识强与自理能力差并存。大学生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不喜欢父母和老师干涉其私生活,喜欢自己的小群体生活,很多学生上大学之前的日常生活活动都由父母代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必然自理能力较差,寝室生活的矛盾冲突也会突显。高校辅导员可在网络媒介上与家长、学生进行交流,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更好地服务大学生。

(三)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为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提供有效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0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均指出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辅导,谈心交流时,利用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和参与性非常必要[4]。互联网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媒介突破传统媒介单项传播的局限,让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便捷,使用者可以发表日志、图片、视频等,也可转载、推荐感兴趣的文章和信息,网络的交汇性极大地扩充了交流的渠道和视野,为高校辅导员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动提供有效平台。此外,网络媒介的开放性以及高度的信息共享性,让受众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可以自由选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转载、分享、评论等,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处在平等地位,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播。因此,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和参与性也是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有效法宝。

二、高校辅导员在深度辅导中运用网络媒介的作用

(一)关注学生个体网络账号,持续了解学生生活动态,提高深度辅导的科学性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同时,创新人才培养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和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网络媒体时代的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网络媒介的运用能力和素养,才能胜任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和思政教育工作[5]。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运用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介载体,如QQ、微信、微博等,了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以网络媒介为载体的思政教育互动,把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首先,高校辅导员应长期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动态,将思政教育与网媒结合起来,积极发现、处理学生的问题与矛盾;其次,对于日常生活与网络生活差异度较大的学生要建立长期动态关注机制,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学生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的爆发;最后,对于学生个体网络账号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处理,如学生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大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单纯,接触社会生活不多,对一些特殊情况和信息缺乏正确判断,高校辅导员只要发现账号有异样,就要第一时间应对,积极关心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辅导,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二)加入学生网络群聊,关注学生群体活动动态,提高深度辅导的针对性

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使用网络媒介的时间和频率较高,高校辅导员应有效探索网络媒介的发展趋势,主动、积极地运用网络媒介,发挥网络媒介的特点和作用,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关注大学生网络群体以及群体活动和信息,为大学生在网络媒介上打造一个健康成长、成才的环境。关注学生网络群体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大学生使用网络群聊的形式和特点,学习和掌握网络群聊方法,关注寝室、班级、年级和各种校园团体的群聊动态,积极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形地融入网络媒介中;二是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进网络的步伐,善于发现群聊中的异常动态和部分群内成员不良的跟风倾向,并及时制止与有效引导;三是将枯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无形的网络媒体中,以灵活和网络化的用语,在群体网络社交媒介上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把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教书育人结合起来,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开拓思政教育的新领域和新天地。

网络媒介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决定了大学生网络德育和思政教育也不受时空的限制。网络媒介的宣传作用,扩大了思政教育的大学生受众面和影响面。在网络媒介上,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和个别访谈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建立公众号,在线发布文章、观点,发起讨论话题,提高深度辅导的灵活性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最大的使用群体,他们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接触最多、使用最广的就是网络媒介。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公众号发布网络专题培训、分享座谈交流心得、发起热门话题大研讨等教育方式,向在校大学生传授网络健康安全教育知识,普及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分析和鉴别能力,明辨是非观念,对获取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提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服务大众的技能。此外,还可通过网络公众号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线上与线下同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教育大学生网络绝不是法律的“盲区”,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和自控能力[1]75。在公众号中,发布在校大学生网络诚信手册,相互监督与管理,提倡文明上网,并结合入学教育、文明教育、德育教育、网络热议事件等开展网络道德和文明大讨论,逐步实现大学生校园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同步与规范,自觉自愿抵制不良网站和有害信息,抑制网络低俗之风。

(四)突破时空限制,在线个别交流,提升深度辅导的实效性

大学校园是思想最为活跃和开放的地方,它理应成为网络媒介宣传引领的主要阵地。辅导员要紧紧抓住网络教育的机遇,依托网络媒介与思政教育者的互动作用,将个别交流与深度辅导相结合,开通辅导员微博或博客,在虚拟网络中构建班级和群体,利用校园网平台,把网络媒介休闲社交与大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网络育人新局面,突破时空优势,强化网络媒介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同时,建立网络舆情跟踪响应机制,对已经发生并涉及本校学生的网络热点和沸点问题要及时跟踪,通过校园网、网络公众号等官方网络媒介发布权威信息,公开应对措施,避免不良信息的扩散和外延,与事件当事人在线交流沟通,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加强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掌握网络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和符号文字,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高度弘扬网络健康教育和网络文明的主旋律[6],努力把网络媒介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切实提高辅导员深度辅导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1]王学检,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新华网.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03)[2016-12-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03/c_127453226.htm.

[3]新浪科技网.调查:大学生和白领互联网使用率近100% [EB/OL].(2015-03-23)[2016-12-04].http://tech.sina.com.cn/i/2015-03-23/doc-iawzuney1008905.shtml

[4]屈艳红,任晓勤.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6):44-45.

[5]郑景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2011(11): 54-55.

[6]张远航,庞源.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级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2012(8):10-1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a has a grea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thinking patterns and daily life.The innovation and popularity of network media makes it the students′ favorite tool of communication;the openess and collectivism of network media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rasp the dynamic thoughts; network media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depth counseling for college counselors offers an effective platform. College counselors can focus on students′ network account, join the students’ network group chatting, establish public and individual online exchanges and other forms so as to create new ideas for in-depth counsel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break new ground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work in the network times.

Keywords: network media; college counselors; in-depth counseling

(责任编校:彭巍颐)

TheRoleofNetworkMediainCollegeCounselors′Guidance

CHENHui,GUXiao-ke

(Graduate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 China)

G641

1673-0712(2017)03-0117-04

2016-12-14

陈慧(1982—),女,湖南沅江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谷小科(1979—),男,湖南耒阳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辅导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