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比较催发深度理解
——以《认识百分数》为例

2017-11-23 03:01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例子分母电量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张 英

深度比较催发深度理解
——以《认识百分数》为例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张 英

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为理解而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课应利用各种方法为学生理解性学习提供助力,比较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小学数学 比较 深度理解

数学理解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活动,对数学知识中的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进行解释,主动建构意义,并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通过同化或者顺应,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为理解而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课堂应利用各种方法为学生理解性学习提供助力,比较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人们对数学知识概念、原理等的深刻认识,大多都是在比较中实现的。现就以苏州吴江教科研手拉手活动中听到的《认识百分数》为例,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深度比较,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当学生的头脑中对新知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说明他们初步建立了概念。认识百分数也是如此,在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多次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对同类对象或者异类对象的异同点进行辨别,在层层递进的比较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深化了对百分数本质的理解。

1.比较中厘清百分数外延

仅凭一个例子来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是单薄无力的。而来自学生的鲜活例子往往又是同质、重复的。所以选择怎样的材料,教师是深思熟虑的。当学生利用旧有的分数知识解释氨纶10%、已下载65%、钙含量3%等的意义之后,教师出示手机屏幕截图,问学生看到百分数没有,它表示什么意思?因为有了先前的经验,学生明白这个21%是目前电量和总电量进行比较的结果,目前电量占总电量的。 教师问:“看到这个信息,我该干嘛了?”学生齐答充电。教师用课件出示电量的变化图,问学生目前电量大约是总电量的百分之几?从21%到50%,再到100%,当学生充分理解100%表示什么意思后,教师追问:“如果继续充电,目前电量可能超过100%吗?为什么?”学生认为不可能,把总电量看作单位1,再怎么充电都不可能超过单位1。教师说:“那你觉得生活中会不会有超过100%的分数?能举个例子吗?”学生不吱声。这时候教师出示线段图,连着问了三个问题:学生果园里有75棵桃树,100棵梨树,此时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根据市场需要果农们又栽了25棵桃树,现在桃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如果再栽10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随着数据的变化百分数也在变化,从75%到100%再到110%。这里暗藏着比较,学生举的例子基本都是部分与整体关系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而教师补充的例子就非常精心。手机充电情况,让学生理解了目前电量和未充电量的总和是100%,手机充电不会高于100%,而桃树和梨树的关系比较一下子冲破学生的视界,让学生的视线也变得越来越开阔:两种独立量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超过100%的我们都知道,百分数的内涵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外延是这两个数量可以是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以是“两个独立数量之间的关系”。在鲜活的例子的引领下,学生下意识有了比较,思维不断跨越,厘清了百分数的外延。

2.比较中明晰百分数内涵

在多个百分数的例子交流之后,教师指着板书:氨纶10%表示氨纶成份占衣服总成份的;脂肪3%表示脂肪含量占牛奶总量的目前电量100%表示目前电量占总电量的;110%表示桃树棵树占梨树棵树,问学生:“刚才我们交 流了这么多的百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但本质是一样,都表示什么?”学生回答都是一个量和另外一个量比较的结果,都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段教学又是一次比较,通过适切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实例,引导学生类比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从而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就是在比较中明晰同类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经过这段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浮出水面,但是学生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并不完整。所以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追问学生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说:“为什么百分数会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呢?”老师说:“是呀,为什么会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呢?让我们从几个例子中体会”。然后教师出示近视率30%等例子,让学生填一填。引导学生从百分数意义角度去解释百分率的含义,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和学过的比的知识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体会近视率30%,既表示近视人数是小学生总数的,也可以表示近视人数与小学生总数的比是30:100。百分数既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又表示为后项为100的比。在实例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仅有效沟通了与比之间的联系,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分数意义内涵的理解。不仅于此,教师还设计了一道练习题:①一根绳子减去,减去了米。②一吨煤吨,运走了它的。让学生辨一辨哪些分数可以改成百分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置于整个认知系统中去理解。在选择的过程中,学生自动比较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更是对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有了特别深刻的理解,至此学生头脑中的百分数认识内涵更加饱满、外延更为清晰。这种理解不再是形式上的,而是触摸到本质的。定义也不再是形式化的定义,而是学生思维上的真理解。

二、深度比较,深化对百分数价值的理解

有了分数为什么又要学百分数?百分数在生活中是否得到广泛的使用?百分数的价值如何得到凸显?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挖掘百分数作用和价值的教学中,教师又一次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学生脑洞大开、豁然开朗。教师出示三位队员的投篮情况统计表,问学生谁投得准一些。

三名队员投篮情况统计:

经过讨论和辨析,学生发现仅关注投中次数不行,关注失球次数也不合理,要比较谁投的准一定要比投中比率,也就是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因为给出的数据比较特殊,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将这些分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来比较。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一般数据呢?如果跟学生说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100的分数来表示,学生能接受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比较的方法吗?未必!所以,教师又做了第二层次的教学,又出示一组数据。

五名队员投篮情况统计:

在学生分别求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后,教师问:“你们打算准备通分吗?”学生说太麻烦了,教师追问学生:“那怎么办呢?”学生说:“也可以用小数来比较。”教师追问:“对呀,化成小数也能比较出结果,但是——”一个但是,引发了学生思考,有学生站起来:“如果用小数比的话,就看不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了。”教师表扬学生会思考,然后继续追问:“那有什么办法既能比出大小,又能看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吗?”经过短暂的小组讨论,学生认为可以取这这些小数的近似值,转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比较大小。教师又问:“为什么分母非得是100,为什么不转化成分母为10或者1000的分数呢?”学生的思维又给激活了,经过讨论,学生感觉分母为100精确度比较合适。这时候教师将8位同学的投篮命中率用分母为100的分数展示出来。教师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说比起来非常方便,还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有些分数,分子是小数。”教师相机说:“我们以前学的分数里没有这样的写法。所以,我们需要换一种书写的形式,我们一般写成百分数的形式。”现在感觉怎样?学生说非常简洁,比起来一目了然。让我们回顾这个过程,两组数据比较在里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比较让学生思维起了冲突,通分嫌麻烦、小数比较不能看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逼出了将所有分数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的需求。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便于统计和比较的特点深入学生内心,深切体会到百分数存在的价值。

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本节课,学生的认识经历了“比较——发现——理解”的过程。在对比中不断思考,思维清亮明澈。课堂充满着热烈的讨论、闪烁着思维的火花,不停迸发着细思妙想,对百分数的认识不仅有宽度更有深度!

猜你喜欢
例子分母电量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电量自补给装置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电量隔离传感器测试仪的研制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