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表情的面具》一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23 03:01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面具学会探究

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马 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表情的面具》一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马 田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新的识与技术是一时的,“会学”才是终生的。基于对“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考,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接受式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设计了“表演激趣—触摸探究—合作体验”三个教学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和技能 学会学习 发现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他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他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记得刚工作不久第一次执教五年级美术课《有表情的面具》时,笔者收集大量的面具素材,采用传统的手工教学模式,教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到了练习环节学生的作品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甚至一节课下来,还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完成。是我课前准备的图片不够丰富?教学示范不够详细?困惑。

带着疑惑我翻阅起教学杂志和教育专著,希望从中能够找到答案。“发现学习”这四个字一下子吸引了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地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出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显然,传统手工课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改进,这次笔者再次执教了《有表情的面具》,尝试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采用“表演激趣—触摸探究—合作体验”三个环节,力求让学生动起来,在交互的课堂活动中一步步掌握面具制作的技巧和方法。

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川剧变脸吗?你能试着用自己夸张的表情变个脸吗?”话音未落,表演欲极强的学生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

“快上来试试”,几位活泼的学生走上讲台,喜、怒、哀、哭、愁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

“同学们,夸张的表情是不是很有意思,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有趣的表情定格下来呢?”

“拍照”“画下来”“把它们做成面具”。

“没错,面具是虚构出来的脸是夸张表情的定格。今天我们就用面具来定格表情吧!”此时播放古今中外的面具图片,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形形色色的面具各有特色:有的色彩艳丽、有的造型夸张、有的材料丰富、有的构思奇特。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教学中各种富于趣味的活动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巧妙设计导入方式,可以在刚上课的几分钟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地揭示课堂主题,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小组讨论,触摸探究

教师对学生而言不光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次教学教师改变以往的灌输方式,将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各发一个教师制作的面具,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面具的表情?摸一摸、拆一拆、议一议它是用哪些方法制作的?”各组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近距离地触摸分析教师制作的面具,共同寻求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面具立体装饰技巧是制作的难点,如果教师反复示范,学生也能学会,但从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角度出发,我还是把球踢给了学生,本以为他们会头疼,没想到很快就有学生兴奋地嚷起来“我会了!”“这是纸弹簧”只见楠楠拉开了面具立体的眼睛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并用桌上的纸条折了起来,“老师,我折的对吗?”教师此时无需过多地全班讲解,走入各小组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触摸探究、尝试模仿。

“老师,小丑面具的鼻子好像是球做的。”“不对、不对,你快捏捏看看,很有弹性的,鼻子应该是废纸做成的球。”说着亮亮用带来的废报纸像模像样地揉起纸球来。

“老师,这张面具的头发是用卷的方法制作的吧!用细笔杆卷起纸条,轻轻地松下来就成卷卷的了,我说的对吗?”……当求知的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提起来了,小组中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在课堂中掀起了一次不小的高潮。到底是“实践出真知”啊,不一会儿各小组都掌握了折叠、卷曲、撕揉等制作技巧,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寻求新知识的方法。

此时教师赶紧趁热打铁及时总结示范和梳理面具的制作步骤与方法,难点一个个被击破,学生不但掌握了“面具”的制作技巧,同时也学会了一种自主探求知识的方法。

三、大胆尝试,合作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但创意不足。如果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既能分享彼此的材料和创意;又能在合作中各展所长,那一定是最佳组合。课堂上孩子们拿出了各自收集的材料交换着、共享着,一个个在个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快乐地创作起有趣的面具来,你剪、我画、他粘……合作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一会儿,卡纸、皱纹纸、羽毛、毛线等材料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变成了一张张个性十足的面具。

“你们小组真有创意,居然想到用眼镜架做面具的头圈,这是谁的点子啊?”晶晶开心地合不拢嘴,露出了两颗可爱的大门牙,兴奋地喊道:“是我的主意!”每组的作品都汇集了整组同学的才能和创意,他们争相戴上新鲜出炉的面具,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处处绽放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

愉悦的合作体验,既有小组内的协作,又有小组间的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又提升了作业的效果。合作式作业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当孩子们在合作练习中品尝到了甜甜的成就感时,定会爱上这有趣的创作过程。

这是一堂很有趣的课,学生本身对面具就充满了好奇,更何况这堂课可以自己来设计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当孩子们用“玩”的方式在创造有意义的东西时,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负担了,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真正的快乐。

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是一时的,“会学”才是终生的,手工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还得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创新。合作的形式为学生共同探究提供了更好的便利,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探索意识,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课堂是教师生命力的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师从

知识的给予者变成了带领学生探寻知识的启发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效果的见证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都将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使他们受益终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苏振明.启发孩子的美术潜能[M].台湾:台北光佑文化,2000.

[3]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4]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面具学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学会分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面具中的鱼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