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讨

2018-01-17 15:21周华杰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将语文课本中的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声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完成课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形式。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是阅读的起点,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可以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课文进行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对文章中的优美文字进行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1.朗读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规范

朗读不同于背诵,在阅读的时候,学生不仅眼睛看着文字,而且还要发声,通过耳朵来确定发出的声音和看到的文字是否对应,这样学生不容易读错字,并且语调也不容易出错。同时,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普通话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对字词语调的不断纠正,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而且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将课文中停顿的部分正确表达出来。总的来说,朗读帮助学生对文字的形音义进行辨析,也加强了口语表达的规范。

2.朗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是对语文课本或者优秀的文章进行有声阅读,使学生从口头语言的表达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表达,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在朗读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1.教师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师对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吐字更加清晰,同时语言表达更加流利,阅读更有感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自身的先天性与生理性发音方式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进行重音处理,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达情感;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停顿,合适的停顿也可以体现课文表达的情感。

2.在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的标准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对你说的话进行修饰,而是能够将你想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别人。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进行理解,如在朗读《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然后在朗读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描述,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在课文中找答案,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在朗读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十里长街送总理》文章为例,教师可以从几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第一,通过朗读声调高低的转换、朗读语速快慢的结合体会文章情感的变化;第二,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对课文进行简单复述,增强课文中对总理的怀念、热爱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4.在朗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于语文课文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进行朗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有声加工,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再加工,使单调的文字转化成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这种角色扮演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明白狼和羊的性格特点,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规范。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朗读的不同形式进行探索,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子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7(2):199.

[2]李良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7(2):18.

[3]吕立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1):182.

作者简介:周华杰(1973— ),男,江西进贤人,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