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研究

2018-01-18 11:06程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根治术

程岩

由于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的影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逐渐提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肺癌通常在早期就会被发现。临床上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通常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胸腔镜手术又分为单孔操作和双孔操作的方式, 由于双孔操作包括主操作孔和副操作孔, 手术过程中施术空间和角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操作方式会加大对患者的创伤[1]。故本研究主要分析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对结果进行简单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选取70例进行研究, 所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57.92±12.68)岁;病灶直径(7.28±1.91)cm;鳞癌10例, 腺癌23例, 腺鳞癌2例;TNMⅠ期20例, TNMⅡ期1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58.13±11.77)岁;病灶直径(7.16±1.88)cm;鳞癌11例, 腺癌22例, 腺鳞癌2例;TNMⅠ期23例, TNMⅡ期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采取气管内插管的麻醉方式进行全身麻醉, 使患者保持侧卧位,在患者的4~5肋的间隙前外侧皮肤上切开12~20 cm, 利用撑开器将胸腔撑开, 依次从静脉、动脉以及支气管切除癌变的肺叶, 然后对纵隔系统性淋巴结进行清除, 通过导管留置行胸腔闭式引流, 最后关闭胸腔。

1.2.2 实验组患者给予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患者采取气管内插管的麻醉方式进行全身麻醉,使患者保持侧卧位, 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行单肺通气, 于患者腋中线7~8肋间行1.5 cm长的观察孔切口, 将胸腔镜置入并详细探查, 在患者的4~5肋的间隙切开3~4 cm作为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并依次从病灶肺叶血管、支气管等切除癌变的肺叶, 仔细取出病灶组织, 然后对肺门和纵隔系统性淋巴结进行清除, 最后留置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 最后关闭胸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化疗并随访, 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185.65±38.66)min, 术中失血量(166.78±25.46)ml,术后引流量(225.59±26.75)ml, 术后引流时间(66.45±10.44)h,住院时间(10.15±3.26)d;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161.43±30.16)min, 术中失血量(121.78±25.22)ml, 术后引流量(155.63±23.26)ml, 术后引流时间(53.77±9.65)h, 住院时间(7.04±2.58)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42±1.05)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1.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肺持续性漏气1例, 肺复张不良1例, 切口感染4例, 术后大出血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8/3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肺持续性漏气1例, 肺复张不良1例, 切口感染0例, 术后大出血0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会出现180万例新发肺癌患者和160万例肺癌患者死亡,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占据首位[3]。在此情况下, 随着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增加, 对人们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早期肺癌患者的淋巴结和癌细胞通常未发生转移或扩散, 所以尽早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因此在对早期肺癌的治疗上应把握好时机,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早期肺癌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 由于癌细胞未发生扩散, 故而病灶周围的组织被浸润较轻, 可以利用手术切除肺叶上的癌组织, 抑制癌细胞扩散[4-6]。在传统的治疗中, 主要采取开胸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此方式能够彻底清除淋巴结, 但对患者造成损伤较重, 且容易出现疼痛较重和感染等情况, 故而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临床中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逐渐替代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方式, 此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切除癌变肺叶, 还具有创伤小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7,8]。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185.65±38.66)min, 术中失血量(166.78±25.46)ml, 术后引流量(225.59±26.75)ml, 术后引流时间(66.45±10.44)h,住院时间(10.15±3.26)d;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161.43±30.16)min, 术中失血量(121.78±25.22)ml, 术后引流量(155.63±23.26)ml, 术后引流时间(53.77±9.65)h, 住院时间(7.04±2.58)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42±1.05)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1.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情况和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综上所述, 早期肺癌患者采取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以及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不但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车国卫, 喻鹏铭, 苏建华, 等.胸腔镜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44(1):122-125.

[2] 林称意.单操作孔电视胸腔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肺科杂志, 2015, 20(4):630-633.

[3] 谢宏亚, 倪斌, 马海涛, 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93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14(6):529-530.

[4] 李畅, 马海涛, 何靖康, 等.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中国肺癌杂志, 2013, 16(9):53-57.

[5] 王光宇, 初向阳, 李国, 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早期肺癌淋巴结清扫及疗效的对比研究.中国医药,2014, 9(1):37-40.

[6] 郑贵雄.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当代临床医刊, 2016, 29(2):1951-1952.

[7] 李伟民, 王建设, 邝文明, 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4):448-450.

[8] 初向阳, 薛志强, 刘毅, 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19(2):113-115.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根治术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