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探析

2018-01-18 11:06王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左房房室显性

王钢

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非常快速的心室率, 但是患者旁道的不应期短, 不存在递减传导或者是延缓传导, 这一疾病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分析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 以便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1,2]。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和同期单纯房室旁道无心房颤动的32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总结了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和心理特征, 对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实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32例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32例单纯房室旁道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8例,女4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7例。根据旁道性质将观察组分为隐性组(8例)和显性组(24例), 根据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再发心房颤动分为再发组(4例)和无再发组(2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合适的心电图机对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进行采集, 运用电生理记录仪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并在X线引导下通过三维标测系统重建心脏解剖模式, 实施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标测导管的选择和放置, 将电极导管通过血管置入患者的心腔, 并释放电流使患者的心肌出现局部凝固性坏死, 从而达到阻断旁道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分析隐性组和显性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病特征、再发组和无再发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是否消融心房颤动对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观察组患者年龄(54.8±3.6)岁、心悸病程(12.6±9.7)年、左房内径(36.8±4.3)mm、基础心脏疾病17例(53.1%)、显性旁道24例(75.0%)、右侧旁道15例(46.9%);对照组患者年龄(48.2±2.7)岁、心悸病程(10.8±7.9)年、左房内径(33.9±4.1)mm、基础心脏疾病19例(59.4%)、显性旁道11例(34.4%)、右侧旁道7例(21.9%)。观察组患者年龄、左房内径、显性旁道例数、右侧旁道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旁道、年龄大、左房内径大、右侧旁道是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

2.2 隐性组和显性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病特征分析 隐性组患者年龄(60±5)岁、心悸病程(9.2±7.8)年、心房颤动病程(8.1±7.2)年、左房内径(37.3±3.9)mm、基础心脏疾病7例(87.5%)、左侧旁道5例(62.5%)、心房颤动平均心率(175±32)次/min、最短PR期间(295±31)ms;显性组患者年龄(53±12)岁、心悸病程(12.6±8.9)年、心房颤动病程(8.5±6.4)年、左房内径(35.6±4.5)mm、基础心脏疾病10例(41.7%)、左侧旁道12例(50.0%)、心房颤动平均心率(180±37)次/min、最短PR期间(270±44)ms。

2.3 是否消融心房颤动对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分析 观察组中单纯消融旁道患者23例, 手术后依然存在心房颤动的患者有3例, 所占比例为13.0%;同时进行旁道以及心房颤动消融术患者9例, 手术后依然存在心房颤动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为11.1%, 两种消融手术方式术后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再发组和无再发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比较 再发组患者年龄(57±14)岁、病程(17.4±3.2)年、左房内径(38.4±3.2)mm、显性旁道4例(100.0%)、右侧旁道2例(50.0%);无再发组患者年龄(52±13)岁、病程(12.3±4.8)年、左房内径(35.5±4.3)mm、显性旁道24例(85.7%)、右侧旁道14例(50.0%), 再发组与无再发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左房内径、旁道性质和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在房室旁道患者中的具体发病率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而在所有因为心律失常性症状而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房室旁道患者中, 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所占的比例在10%~35%, 这一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相关的实验研究和报告表明, >60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高达27%左右, 为了患者的更好治疗和康复分析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3,4]。

显性旁道、年龄大、左房内径大、右侧旁道为房室旁道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 年龄>60岁房室旁道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几率较大, 且旁道部位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 右侧旁道患者与左侧旁道患者相比出现心房颤动的可能性更大, 同时心房颤动的发生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与旁道特征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一些房性或者是室性早搏均容易诱发心房颤动, 与此同时神经功能变化等诱因也可能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 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性考虑, 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显性旁道、年龄大、左房内径大、右侧旁道为房室旁道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 显性旁道、年龄大、左房内径大、右侧旁道是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 消融旁道的同时是否消融心房颤动对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无影响。

[1] 张莹, 刘怀霖, 袁义强, 等.经房间隔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左侧后间隔房室旁道的疗效分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9(6):751-753.

[2] 温旭涛, 谭海斌, 杨希立, 等.射频消融治疗45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3, 42(14):1639-1642.

[3] 莫静兰, 卫展扬, 陈丽华.早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3):59-60.

[4] 梁明, 杨桂棠, 孙鸣宇, 等.导管消融希氏束区房室旁道的入路选择.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z1):58.

猜你喜欢
左房房室显性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