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的护理体会分析

2018-01-18 11:06宋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甘露醇缺血性局部

宋薇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是脑部血管循环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腔阻塞导致脑部局部血液中断, 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临床根据脑组织血流中断的原因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 约占脑卒中发病总数的60%~70%[1]。在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继发性损伤中, 脑水肿因易导致颅内高压,进而发展成急性脑疝,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甘露醇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脱水剂, 在缺血性脑卒中约有70%以上的治疗方案中常规选用甘露醇给予预防或治疗脑水肿等并发症[3]。但是甘露醇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心力衰竭、颅内低压性头痛、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如何通过用药护理, 加强对不良反应发生的管控, 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护理内容。本文通过有效护理干预路径减少了甘露醇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纳入标准为符合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 存在甘露醇适用证, 而无药物禁忌证, 能够接受治疗方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27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2例;年龄50~68岁, 平均年龄(62.54±4.62)岁。干预组男16例, 女11例;年龄52~67岁, 平均年龄(63.47±3.8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入院治疗方案,根据临床诊断结合病情给予20%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滴速40滴/min, 2次/d, 连续使用14 d。

1.2.2 护理措施 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入院治疗方案基础上施加针对甘露醇药物使用的临床护理内容。针对甘露醇的药物作用和药性施加用药护理方案, 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体内容如下:①在用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宣教, 解释甘露醇的作用、药性以及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 提醒患者和家属在静脉滴注期间不能随意调节滴速, 以免因为快速输入造成一过性颅内压增高, 发生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提醒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与护士沟通。②在静脉穿刺操作过程中选择充盈血管进行穿刺, 即相对弹性良好, 局部血流丰富, 易于固定静脉留置针, 尽量避开活动性关节或静脉瓣以防止活动后发生药物外渗血管外造成皮下水肿。选择型号适宜、材质柔软、对血管刺激性弱的静脉留置针, 护士在留置静脉留置针之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输入液体总量、平均滴速、药物液体的性质、选择留置的静脉条件等情况, 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 以减少血管内留置针对血管壁的物理刺激。③在穿刺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局部静脉感染。对于穿刺操作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 尽量避免二次穿刺, 在给予甘露醇前先静脉滴注20 ml生理盐水, 以确保静脉留置针管内畅通,同时生理盐水能够起到局部稀释作用, 从而在用药初期减少对局部血管的药物刺激, 避免损伤性静脉炎的发生。④在输液期间根据病房环境温度注重对甘露醇进行保温, 使液体保持在35℃左右。输液期间采用热水袋或者温毛巾给予血管周围局部热敷, 以扩张局部血管, 加快局部血流速度, 进而减少甘露醇在局部血管周围的停留时间。用药结束后采用稀释肝素进行封管, 同时采用50%硫酸镁湿敷。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 包括一过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甘露醇外渗、静脉炎、肾功能损害等。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发生头痛2例、眩晕4例、视力模糊1例、甘露醇外渗1例、静脉炎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干预组患者用药期间发生头痛1例、眩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两组患者均未见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干预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甘露醇作为一种脱水药物, 常应用于各种引起颅内高压的疾病, 特别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甘露醇也同时存在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 比如过量应用甘露醇, 给药时间过长, 可导致渗透性肾病进而合并肾功能衰竭[5-7]。本文围绕甘露醇临床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有针对性的施加护理干预措施, 如严格控制甘露醇的滴速、给药时间、给药量, 以避免造成一过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的发生, 通过严格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培训强化操作技术, 避免甘露醇溶液外渗, 同时给予热敷缩短局部甘露醇的停留时间, 采用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甘露醇患者, 可以通过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 Lindsay P, Furie KL, Davis SM, et al.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global stroke services guidelines and action pl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2015, 9(A100):4-13.

[2] Lee JH, Cui HS, Shin SK, et al.Effect of propofol post-treatment on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 and cerebral edema after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Neurochemical Research, 2013,38(11):2276-2286.

[3] 杜正强, 王鸿雁, 王平, 等.甘露醇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8, 2(6):349-353.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246-257.

[5] 杨峰, 李彩琴, 姚婕.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甘露醇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 11(20):1698-1700.

[6] 李淑华.甘露醇在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 8(7):441-442.

[7] 徐岚, 苏翠红, 徐琴娟, 等.甘露醇对脑卒中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11):6.

猜你喜欢
甘露醇缺血性局部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0%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剂量的调查及启示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丁学军作品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