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气道管理在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2018-01-18 11:06陈凤关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气道肺部人工

陈凤 关颖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1]。对于人工气道建立后, 不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 特别是老年患者群体, 由于丧失了上呼吸道的降温加湿功能, 易造成下呼吸道的失水, 引起下呼吸道黏膜干燥, 痰液排除不畅引起肺部感染等[2]。因此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避免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建立系统气道管理方案, 探讨其在人工气道中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应用人工气道通气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 每组28例。常规组中男16例,女12例, 年龄60~71岁, 平均年龄(65.4±3.7)岁。干预组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龄61~70岁, 平均年龄(64.3±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试验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以及护理常识方面的宣教、常规气道管理、用药管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系统气道管理方案,加强对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内容包括提供较为安静舒适的独立病房, 积极引导患者接受治疗, 为患者和家属建立治疗信心, 尽量满足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需求;同时建立气道管理二级责任制小组, 由科内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 床头护士为第一执行者, 明确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流程及责任, 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强化对人工气道的护理技能和意识。为提高对人工气道护理内容的熟练度, 强化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2.1 气道湿化操作[3]选用生理盐水20 ml混合庆大霉素80000U、α-糜蛋白酶4000U配制湿化液, 利用热湿交换器对气道进行加温湿化。

1.2.2 气道抽吸操作[4]抽吸前, 利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无菌生理盐水, 抽吸前注入气道内, 而后进行抽吸。在抽吸管的选择上选择质地柔软的吸管, 轻软缓慢的操作, 避免吸管头部对气道黏膜的暴力损伤。同时在抽吸左主气管时,应重视左主气管的解剖结构, 指导患者头向右侧倾斜, 便于吸管进入左主支气管抽取痰液。操作完成后评估气道内分泌物的量、痰液粘稠度决定下次生理盐水的注射量和频次。

1.2.3 气囊管理操作 避免气囊充气不足或过度, 每间隔8 h进行1次气囊压力检测, 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同时如果需要进行口腔护理等能够影响气囊压力改变的护理操作时, 护理前后均应检测气囊压力。当患者出现异常生命体征或症状时, 应重新检查气囊内压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气道黏膜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例, 未发生肺部感染26例,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1%;常规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 未发生肺部感染20例,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6%;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 P<0.05)。

2.2 两组患者气道黏膜出血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中, 1例患者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27例患者未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为3.6%;常规组患者中, 6例患者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22例患者未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为21.4%;两组患者的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8, P<0.05)。

3 讨论

对于非机械通气患者来说, 由于人工气道的介入使得人体正常呼吸解剖结构发生了改变, 吸入的气体未经过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 常造成对下呼吸道的刺激, 特别是在老年人患者群体中, 由于气道黏膜弹性变差, 对干燥气体的耐受程度降低, 易引起气道黏膜出血损伤, 同时由于下呼吸道内痰液缺乏湿润气体而粘稠度增加, 加大了痰液排除的困难[5]。因此在人工气道护理中, 如果避免气道黏膜损伤, 润滑痰液,促进痰液及时排除, 避免肺部感染, 是呼吸内科人工气道护理中应加以重视的护理内容[6,7]。本文通过整理既往研究人工气道文献, 通过建立系统气道管理方案, 通过强化管理、强化学习、规法操作流程, 有效避免了临床护理过程中人工气道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例, 未发生肺部感染26例,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1%;常规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 未发生肺部感染20例,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6%;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 P<0.05)。干预组患者中, 1例患者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27例患者未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为3.6%;常规组患者中, 6例患者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22例患者未发生气道黏膜出血, 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为21.4%;两组患者的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 P<0.05)。

综上所述, 应用系统气道管理方案给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气道开放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价值,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1] 刘英玲, 李志钢, 刘红玲, 等.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7):742-744.

[2] 苗慧, 宋晓莉, 刘钰, 等.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河北医学,2012, 18(3):413-415.

[3] 李坚.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27(5):742-744.

[4] 孙龙凤, 代冰, 王爱平.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16-18.

[5] 黄月.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医药, 2016(9):00157.

[6] 罗春霞, 刘妙秋, 曾丽云, 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6):128-129.

[7] 王蒨, 张萍, 孙玉蓉, 等.循证护理在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3):98-99.

猜你喜欢
气道肺部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从人工到大数据+AI:“一张网”稽核加速中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