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2018-01-19 03:48毛可适王正阁任艳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百分比外周血颈动脉

毛可适 王正阁 任艳玲 蒋 颖 刘 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长期的免疫炎性反应过程,免疫调节性T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CD4+CD25+Treg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性T细胞,具有一定抗AS的作用,但目前尚无其在脑梗死急性期动态变化及与AS程度相关性的研究〔3〕。本研究旨在分析CD4+CD25+Treg细胞比例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与AS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经常州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AS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年龄≥65岁且<80岁,男女不限;(2)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证实〔4〕;(3)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 mm;(4)于发病当天入院。排除标准:(1)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2)近3个月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类固醇等可影响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的药物;(3)近1个月内发生感染性疾病者;(4)合并糖尿病、代谢性疾病和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5)合并神经精神类疾病者。将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5〕分为轻度组(1.0 mm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实验试剂及仪器 (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鼠抗人IgG和CD25抗体,PE标记的鼠抗人CD4抗体(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2)磷酸盐缓冲液(PBS)(北京利得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DT5-2型离心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有限公司);(4)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流式试管及配套设备(上海珂淮仪器有限公司);(5)飞利浦CX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上海创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表1 各组一般资料对比

1.3方法

1.3.1CD4+CD25+Treg细胞比例检测 采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于抗凝真空管中,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测。取2支FCM试管,各加入150 μl抗凝血,避免枪头触碰管底及管壁,动作迅速,不要将血挂在管壁上,操作完毕后振荡混匀,分别标记为对照管和染色管。于对照管中滴加IgG-FITC和CD4-PE各10 μl,染色管中滴加CD25-FITC和CD4-PE各10 μl,振荡摇匀后避光室温条件下放置20 min。然后在2支试管中滴加红细胞裂解液400 μl和PBS液400 μl,振荡摇匀后避光5℃放置20 min,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后再次滴加PBS液500 μl重悬制备单细胞悬液。将单细胞悬液置于流式细胞仪中检测,每个样品检测30 000个以上细胞,通过软件分析并计算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

1.3.2IMT测量 采用配置7.0~10.5 MHz线阵探头的飞利浦CX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受试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患者平卧位,头稍后仰,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将探头置于颈前,自颈动脉起始处扫描,多平面、多角度依次检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注意观察血管管壁、管径和斑块情况。在纵向探查血管壁时可见较亮的两条平行线,两线间垂直距离为IMT,以双侧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处1 cm、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处上方1 cm共3个部位的IMT平均值作为结果〔6〕。

1.4观察指标 (1)发病后1~7 d观察组、对照组及各亚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2)观察组IMT与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观察组脑梗死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变化 脑梗死后第1天和第2天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第5~7天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脑梗死各亚组发病不同时间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变化 脑梗死后第1~7天,三亚组间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观察组发病后1~7 d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变化

表3 脑梗死各亚组发病不同时间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变化

与轻度组比较:1)P<0.05;与中度组比较:2)P<0.05

2.3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MT的相关性 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颈动脉IMT值具有一定相关性,以发病后第4天为例,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与颈动脉IMT值呈明显负相关(r=-0.543,P<0.05)。见图1。

图1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颈动脉IMT值的相关性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伴随在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其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诊断和治疗AS性脑梗死提供重要指导意义〔7,8〕。CD4+CD25+Treg细胞是一种由Th1细胞分化而来的免疫调控细胞,可通过分泌炎性因子调控促炎/抗炎平衡,研究机体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可为监测患者病情动态变化、制定针对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9〕。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急性脑梗死后CD4+CD25+Treg水平是一个先下降后升高的过程。结合Knoflach等〔10〕的研究,分析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同全身免疫反应间平衡有关,脑梗死后早期炎症反应以局部促炎反应为主,辅助性T(Th)细胞、树突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致病性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趋化性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大量表达,通过破损的血脑屏障进入炎性区域与固有炎性反应共同发挥作用,因此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上述细胞及细胞因子刺激机体分化CD4+CD25+Treg细胞,目的在于表达Foxp3、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白细胞介素(IL)-10等细胞因子,从而抑制促炎因子表达,通过调节免疫平衡减轻梗死部位脑组织的免疫损伤,因此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11〕。本研究与胡月华等〔12〕的结果一致,说明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可作为评估AS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其机制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1)生成减少,AS往往伴随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生成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在单核细胞浸润的环境下,CD4+T细胞更易分化为Th1细胞,旨在通过分泌TNF-β、IL-2和IL-4等致炎因子,导致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下降;此外,机体异常激活状态也可直接抑制CD4+T细胞向CD4+CD25+Treg细胞分化。(2)自身凋亡,AS的进展也是氧化应激的过程,氧化应激状态可直接促进细胞凋亡,与其他CD4+T细胞相比,CD4+CD25+Treg细胞对氧化应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比例大大降低。综上,老年AS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可作为评估脑缺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冯 静,费 瑜,孟晓萍.CD4+和CD8+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8):707-10.

2张津华,马丽丽,李江坤,等.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J〕.广东医学,2014;35(20):3178-80.

3刘晓阳,康春阳,韩莹莹,等.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21-4.

4Mandavia R,Qureshi MI,Dharmarajah B,etal.Safety of carotid intervention following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14;48(5):505-12.

5金夕雅,王立波,赵云华,等.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23-5.

6王润芳,梁红萍.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5):73-4.

7蒋福生,张 平,张新华.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0):923-6.

8聂大奥,陈俊抛,邢一兰.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8-T细胞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30-2.

9张 倩,孙 薇,杨建波,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临床荟萃,2015;30(6):682-3.

10Knoflach M,Matosevic B,Rucker M,etal.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ischemic stroke—A matter of age〔J〕.Neurology,2012;78(4):279-85.

11Xie P,Su Y,Tang H,etal.The effect of 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 on the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dhes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J〕.J Clin Cardiol(China),2011;27(1):63-6.

12胡月华,郑燕华,唐 隽,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J〕.免疫学杂志,2011;27(5):420-3.

猜你喜欢
百分比外周血颈动脉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