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2018-01-19 03:48王爱玲翟晓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阴道镜病理学上皮

王爱玲 翟晓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妇产科,山东 临沂 276004)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是临床上高危型CIN病变,其进展为宫颈癌的概率较高,在治疗上以宫颈锥切术等手术为主。研究〔1〕称,14%~34%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会再次感染,造成手术失败。HPV负荷量和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HPV负荷量和HPV感染自然清除率负相关。HPV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有效性,病毒负荷值下降或消失则预后较好,否则提示病变残留或病变复发。所以在临床上要早期认识到术后HPV感染的病变情况对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CIN 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的临床诊治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69例CIN 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患者,年龄40~50岁,平均(46.6±5.7)岁;病程1~8个月,平均(5.7±1.3)个月;平均孕次为(1.86±1.34)次;平均产次为(0.84±0.41)次;性伴侣数平均为(1.6±1.3)人;职业类型:体力5例,脑力31例,商业18例,其他15例;符合诊断标准〔2〕,均经过液基细胞、组织病理学等确诊。均排除合并有外生殖部位真菌、滴虫等感染,排除哺乳期、孕期,排除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心血管、肝肾功能损害疾病。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如性交出血、带下异常、外阴感觉异常、腰部酸痛、二便异常、宫颈糜烂等。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组合靶基因自动检测仪快速检测HPV,观察其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上的变化情况。在月经干净后的3~7 d,无生殖器官炎症后在腰骶椎麻醉下宫颈周围注射2 U垂体后叶素生理盐水80 ml后再行宫颈锥切术,用荷包法缝合,对病变组织送检。对术后HPV感染患者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抹干宫颈,在月经干净3 d后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栓塞剂栓塞阴道,有病灶则需阴道镜下活检排除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如有病变需再次手术并考虑扩大手术范围。

1.3疗效评定〔3〕观察HPV感染后临床症状情况,治疗前后在宫颈口和黏膜交界处,用专门的二代杂交捕获(HC2)样本采集毛刷同一个方向旋转3 w,停留10 s后将小刷子保存,然后送检,依据裂解、杂交、捕获、反应、冲洗等步骤。治疗前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先用棉签擦去宫颈表面和阴道分泌物,观察鳞状交界及血管,再在镜下观察上皮、镶嵌、点状和各种异型血管等,运用碘试进行。然后运用Reid评分进行边界、上皮、血管、碘试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临床表现 对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进行比较,在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性交出血6例(8.7%),宫颈糜烂4例(5.8%),腰部酸痛4例(5.8%),无症状63例(91.3%)。

2.2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辅助诊断 HPV感染前的6~12个月为潜伏期和亚临床期,仅有分子生物学检查了发现HPV感染,亚临床期感染时无肉眼可见病灶,但细胞学、醋酸试验、阴道镜、病理学等可发现HPV感染,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上表现为阴道形成局部小而柔软的疣状丘疹,随着病灶增大而出现凹凸不平,典型为乳头状、菜花状外观,外观为白色、红色,质脆,镜下为鳞状上皮,在棘层细胞中、上层为灶状分布的“挖空细胞”。

2.3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后65例(95.65%)HPV转阴,治疗前后HC2值、阴道镜Rei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分)

3 讨 论

HPV会随着基底细胞分化成熟而逐渐向表层移动,细胞内病毒的复制也会随着DNA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4〕。研究〔5〕指出,HPV感染后无典型临床症状,主要是宫颈内的渗液增加明显,直至症状较严重时会出现外阴感觉异常、带下异常等,后期不治疗则可表现为疣状赘生物,颜色为肉至灰色,高度角化,附着在皮肤上病变从平滑、珍珠样至边缘不整齐凹凸不平,互相重叠,质地较为柔软,触之有出血。研究〔6〕指出,HPV感染传播主要途径是性交直接传播,也可通过物品间接传播,以上主要是亚临床感染的表现,对于隐性感染的患者,则要进行相关的检测辅助诊断。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作为目前诊断HPV感染金标准。报道〔7〕指出,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感染的敏感度为77.47%,特异性为94.25%,假阳性率为4.26%。而目前最先进的是采用宫颈脱落细胞薄层涂片技术,也是应用普及率较高的方法,该方法在计算机辅助下,能识别细胞的形态异常,且能对滴虫、霉菌等引起的细胞异常也能做出生物学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准确率和敏感性〔8〕。本文结果说明CIN Ⅲ级患者感染HPV的预后是较满意的。而在治疗HPV上目前主要为局部用药、物理治疗和免疫治疗。局部药物主要是三氯醋酸等局部应用,而物理治疗则主要是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和冷冻治疗。而微波治疗适应证是宫颈或阴道较小的病变,而激光治疗则适应于外阴或肛门处较表浅的病灶,其治愈率在95%以上,而冷冻治疗则主要是病变较为平坦的病灶,需治疗1~3次〔9,10〕。但目前免疫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免疫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防、治疗和降低HPV感染复发等均有重要意义。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方便,不影响日常生活等,患者接受度高。但对于病变体积较大者则仍需手术治疗。

1赵方辉,戎寿德,乔友林,等.山西省襄垣县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22(5):375-8.

2Hu SY,Hong Y,Zhao FH.Prevalence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attitudes towards HPV vaccination among Chinese women aged 18~25 in Jiangsu province〔J〕.Chin J Cancer Res,2011;23(1):25-32.

3何 玥,吴玉梅,王 彤,等.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8):598-602.

4Colón-López V,Ortiz AP,Del Toro-Mejías LM,etal.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infection among high-risk men of Hispanic origin attending a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clinic〔J〕.BMC Infect Dis,2013;12(1):57-9.

5张立冬,裴 静,张慧敏,等.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宫颈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关系〔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5):346-8.

6张东红,林美珊.人乳头瘤病毒在国人宫颈病变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287-90.

7Vu LT,Bui D,Le HT.Prevalence of cervical infection with HPV type 16 and 18 in Vietnam:implications for vaccine campaign〔J〕.BMC Cancer,2013;13(1):35-8.

8叶峻杰,马 丽,赵树华,等.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及巨细胞病毒协同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238-41.

9Wang HW,Zhang LL,Miao F,etal.Treatment of HPV infection-associated cervical condylomata acuminata with 5-aminolevulinic acid-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J〕.Photochem Photobiol,2012;88(3):565-9.

10周来来,陈陆俊,徐春兴,等.鲍恩样丘疹病皮损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5):329-32.

猜你喜欢
阴道镜病理学上皮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