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及CYFRA21-1联合检测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8-01-19 03:48王戌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影像学肺癌病灶

王戌娜 杨 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27)

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是一种发生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三级支气管以下的肺癌,多以腺癌为主,发病较隐匿,待患者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时预后多不佳〔1〕。如何选择较敏感的诊断方法进行早期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临床上多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现已成为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可良好反映支气管病变情况。近年来有学者指出,磁共振成像(MRI)也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起到辅助作用。MRI具有高分辨率、成像参数丰富、危害性较小等优点〔2〕,但是其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性尚存在争议。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是一种常用于诊断肺癌的肿瘤标记物,其体内水平改变受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等因素影响较小,可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定量诊断。本文主要研究CT、MRI 及CYFRA21-1联合诊断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36例,平均年龄(67.2±5.5)岁,病理分型:鳞癌31例,腺癌24例,腺鳞癌4例,低分化癌14例,肺泡癌10例。患者以胸痛、发热、咳嗽等症状就诊,病理穿刺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排除肺部其他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1.2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时均采用CT、MRI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飞利浦CT扫描仪在肺尖至肺底范围内行常规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80 mA,层厚及层距分别设置为10 mm,螺距1.0)。静脉注入100 ml碘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采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常规平扫,行横贯面SE序列T1加权像(T1WI)、横断位加冠状位T2加权像(T2WI)、BLANCE扫描,患者影像学资料均由该院具有多年经验的医师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抽取两组患者入院后清晨静脉血3 ml,离心后(1 500 r/min,2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YFRA21-1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与Graphpad prism 7软件,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CT、MRI检测周围型肺癌患者肿瘤内部结构及周围特征影像学结果比较 CT、MRI检测周围型肺癌患者肿瘤边缘形态、血管断面、侵袭情况、淋巴结转移、积液、钙化及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检测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CT、MRI检测周围型肺癌患者肿瘤内部结构及周围特征影像学结果比较〔n(%)〕

2.2周围型肺癌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下CYFRA21-1水平改变 周围型肺癌患者在不同血管断面、积液、钙化、胸膜凹陷征等CT表现下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灶大小、分叶形态、肿瘤边缘、侵袭、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下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CT、MRI、CYFRA21-1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比较 CT、MRI、CYFRA21-1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性依次为54.22%、48.19%、61.45%,误诊率依次为45.78%、51.81%、38.55%,CT、MRI、CYFRA21-1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49,P=0.229)。采用CT、MRI、CYFRA21-1联合诊断准确性(83.13%)明显高于单一方法诊断,误诊率(16.87%)也明显降低(χ2=18.55,25.17,11.17;均P<0.001)。

表2 周围型肺癌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下CYFRA21-1水平比较

3 讨 论

周围型肺癌患者发病因素复杂,主要与患者的吸烟史、周围的大气环境、既往肺部感染情况、遗传因素有关〔3〕。晚期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多伴发热,临床上采用一般抗炎治疗无效,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发热可缓解,热型常伴有反复〔4〕。近年来周围型肺癌在老年人群中发病呈现升高的趋势,出现临床症状时患者一般处于中晚期,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预后质量〔5〕。

对于周围型肺癌以往临床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对细小支气管反映较好,但是对于较小肿瘤,肿瘤周围影像学特征反映不清,容易导致误诊〔6〕。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CT、MRI技术逐渐引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上。CT扫描分辨率高,可良好反应病变内部及周围的情况〔7〕,此外还可以对病灶周围进行连续性扫描,对肺内细小结节检出率较高〔8〕。CT扫描还可以对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提高了病变位置检出的精确度,降低了容积效应。MRI扫描具有成像参数丰富、不存在电离辐射、对骨骼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磁场可变等优点〔2〕。本研究发现,CT对周围型肺癌患者肿瘤边缘形态的反映好于MRI,MRI对周围型肺癌患者血管断面、侵袭情况、淋巴结转移、积液、钙化及胸膜凹陷征的反映程度好于CT。有研究指出,MRI在结构细节及病变位置确定反映上比CT差,而对肿瘤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积液反映较为清楚〔9〕。本研究与上述文献一致。CYFRA21-1是肺癌诊断较为灵敏的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质量〔10〕。本研究还提示CYFRA21-1水平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此外,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相当,二者各有优势,应在临床上同步进行检测反映患者病灶内部及周围特征。采用CT、MRI、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方法诊断,误诊率也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Cch O,Ang KW,RCX S,etal.Dosimetric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NSCLC SBRT using Acuros XB and AAA calculation algorithms〔J〕.Med Dosim,2017;42(3):216-22.

2于立军.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3):416-9.

3Benej M,Capov I,Skrickova J,etal.Associat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white blood cells (WBC) count in peripheral blood after radic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left upper lob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overall survival-single center results〔J〕.Bratisl Lek Listy,2017;118(5):299-301.

4胡江鸿.早期周围性肺癌的CT和X线图像特征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369.

5Lee JM,Lee MH,Garon E,etal.Phase I trial of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CCL21 gene-modified dendritic cells in lung cancer elicits tumor-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and CD8(+) T-cell infiltration〔J〕.Clin Cancer Res,2017;23(16):4556-68.

6熊 庚.15例周围型肺癌伴发薄壁空腔的临床特征与CT征象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68-9.

7刘澜涛,代光政,田翠丽,等.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7):1438-44.

8陈 雷.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0):44-5.

9李孝忠,王学香,施乐年,等.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甘肃医药,2016;35(2):81-3.

10辛 丹.PET/CT联合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9):52-5.

猜你喜欢
影像学肺癌病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