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在丧偶老人生存质量与心理需求中的中介作用

2018-01-19 03:48张怡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丧偶幸福感效应

麻 超 张怡萱 张 澜 马 利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丧偶作为严重的生活负性事件,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1〕。研究表明〔2〕,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其生存质量存在正相关。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比空巢更能影响其生活质量〔3〕。研究显示〔4~6〕,心理需求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会产生一定影响,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也会相应提高。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又与生存质量存在相关,由此可知,心理需求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心理需求满足程度越高,生存质量越好。提高老人的生存质量,不仅需要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社会支持系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在心理需求与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便利选取新疆石河子市638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38份(100%)。通过基本信息筛选出丧偶老人296名,其中男96名,女200名,平均年龄(79.17±7.36)岁。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问卷调查的老人。

1.2工具 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养老模式、教育水平、年收入、子女个数、与子女关系。②社会支持问卷(SSQ)中文版〔8〕共10个条目,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由各项得分构成,第二部分采用4点计分:0分无、1分极少、2分一般、3分全力支持,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度越高。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③生存质量估计简表(WHOQOL-BREF)〔9〕采用由原中山医科大学统计教研室在英文版基础上改编的生存质量简表,共26个条目。问卷分为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存质量主观评价、健康状况主观评价6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④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PNIE)〔10〕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5个选项,即“非常符合~非常不符合”,分别计“1~5”分。问卷分为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需求越少。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74。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影响丧偶老人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丧偶老人生活质量得分在不同性别、年龄、养老模式、教育水平、年收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女个数、与子女关系上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心理需求各维度的相关性 生存质量总分与心理需求总分及其子维度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呈正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子维度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也呈正相关(P<0.01)。心理需求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见表2。

2.3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根据温忠麟等〔11,12〕总结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检验社会支持在心理需求和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如果社会支持在心理需求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需满足3个条件:(1)自变量心理需求显著预测因变量生存质量;(2)自变量心理需求显著预测中介变量社会支持;(3)社会支持和心理需求共同显著预测生存质量。如果加入中介变量社会支持后,心理需求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则中介变量起着完全中介效应;反之,则中介变量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在符合以上条件基础上进行中介分析,可知社会支持在心理需求与生存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0.08×0.41/0.18×100%=18.22%。见表3。

表1 影响丧偶老人生活质量的一般资料比较分)

表2 生存质量、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各维度相关性(r值)

1)P<0.01,2)P<0.05

表3 社会支持在心理需求和生存质量间的中介效应(n=296)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认为自己生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及以下的丧偶老人占被调查丧偶老人的33.8%,对自己健康情况满意程度处于一般及以下的丧偶老人占被调查丧偶老人的49%。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各项功能都在日趋衰退,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强,而丧偶会增加老年人的抑郁倾向〔13〕,丧偶老人不仅要承受自身衰老的无助感,还要面对丧失配偶的精神痛苦,从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丧偶老人孤独感显著高于没有丧偶的老人〔14〕,因而更易导致抑郁、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生活质量下降。

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子女孝敬是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要素〔15〕,丧偶老人由于失去配偶陪伴,社会支持重心转移到了子女身上,当与子女关系越好时,也能体会到更多幸福感,生活质量也自然提高。

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一致〔16〕。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子女的支持能缓解丧偶老人的孤寂与抑郁情绪,能使其得到一定的心灵慰藉,进而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丧偶对于孤独感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17〕。为了缓解自身孤寂,丧偶老人更加需要与人交往,而这也体现了社会支持对于满足交往需要的重要作用。

本文提示,心理需求既直接影响丧偶老人的生存质量,又通过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其中有18.22%的影响是通过社会支持产生的。摩莱里〔18〕的需求——社会根源说认为,人天生就有需求,而人的需求和满足需求能力是不平衡的,能力总是稍落后于人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他人帮助以满足需求并促进个体发展。在本研究中,丧偶老人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使得一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质量自然下降,而如果能及时给予其充足的社会支持,使其满足自身需求,生存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日常生活中多关怀丧偶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社会支持,多沟通以了解其心理需求并适时满足,会对提高丧偶老人生存质量有很大帮助。

1Ong AD,Bergeman CS,Biscunti TL.Unique effects of daily perceived control onanxiety symptom atology during conjugal bereavement〔J〕.Pers Individ Differ,2005;8:1507-67.

2Saraçli Ö,Akca A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cognitive functions,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J〕.Clin Psychopharmacol Neurosci,2015;8,13 (2):194-200.

3温小飘,管超萍,梁 静,等.农村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1662-4.

4Kuykendall L,Tay L,Ng V.Leisure engage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meta-analysis〔J〕.Psychol Bull,2015;141(2):364-403.

5Milyavskaya M,Koestner R.Psychological needs,motivation,and well-being:a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across multiple domains〔J〕.Person Indiv Diff,2011;50(3):387-91.

6徐 凤,蒋 奖,邱 辉.“蚁族”的留京动机、需要满足程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10-3.

7Besser A,Priel B.Attachment,depression,and fear of death in older adults:the roles of neediness and perceived availability of social support〔J〕.Person Indiv Diff,2008;44:1711-25.

8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9郝元涛,方积乾,Power MJ.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的等价性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1-5.

10傅双喜.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报告〔C〕.海南: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2010.

11温忠麟,张 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20.

12温忠麟,侯杰泰,张 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74.

13Tiedt AD,Saito Y.Depressive symptoms,transitions to widowhood,and informal support from adult children among older women and men in japan〔J〕.Aging,2015;8(4):16-32.

14谢国秀.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孤独感之关系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7):856-60.

15Zhou Y,Zhou L,Fu C,etal.Socio-economic factors related with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rural elderly people living independently in China〔J〕.Int J Equity Health,2015;14 (1):5.

16Dahlberg L,McKee KJ.Correlates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in older people:evidence from an English community study〔J〕.Aging Ment Health,2014;18(4):504-14.

17Dahlberg L,Andersson L.Predictors of loneliness among older women and men in Sweden:a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J〕.Aging Ment Health,2015;19(5):409-17.

18摩莱里.自然法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1.

猜你喜欢
丧偶幸福感效应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