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聚居区回族常用养生保健方法的研究

2018-03-01 08:35易法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斋戒礼拜回族

刘 阳 易法银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我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体系,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体系。回族文化以波斯伊斯兰文化为基础,吸纳融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其他各文化而形成了一种多元的复合型文化体系[1]。回族文化吸纳了多种文化的精粹,底蕴深厚,其对回族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内容涉及到回族的生活方式、心理结构、饮食习惯、保健方法等方面。龙氏[2]对于轻断食的研究中发现伊斯兰教信徒的断食闭斋习俗,这些信徒身材精壮、精力充沛并且寿命较长。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时发现,宁夏地区的百岁老人中回族占有多数[3]。宁夏地区随处可见到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的老人,他们步履稳健,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回族大规模聚居地,具有较强的传统宗教观念,笔者认为回族的养生文化与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在此影响下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宁夏地区人群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研究,这对于当今备受关注的中医养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宁夏地区固原市20周岁以上的回汉族人群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整理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关于回族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及相关科研论文,并对回族人民所信仰的《古兰经》中与中医养生相关的文字记载进行整理归纳。

1.2.2 访问调查法 走访回族穆斯林长寿老人,对他们的日常情况等进行记录;走访固原市开发区清真寺,对做礼拜的回族穆斯林、寺内阿訇等18位穆斯林进行访问,了解他们的宗教习惯以及健康状况;对实地的部分穆斯林群众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1)问卷设计。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依据所整理的回族人群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结合社会学问卷设计制定最终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一般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婚否、文化程度等);②个人生活习惯及其频率(如是否吸烟,饮酒,作息,饮食喜好等);③健康状况(包括是否健康,既往病史以及家族遗传史等);④宗教信仰习惯及频率(包括是否封斋,做礼拜等);⑤个人对于影响健康长寿因素的看法。

(2)问卷抽样。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回汉比例(回族64.79%,汉族35.21%),回族发放648份,汉族发放352份,共计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总共回收问卷865份,剔除无效问卷36份,有效问卷共计829份,有效回收率为82.9%。调查人群中回族20~30岁、31~50岁、51岁以上人群分别占28.6%、33.2%和38.2%。汉族20~30岁、31~50岁、51岁以上人群分别占有24.2%、36.7%和39.1%。其中回族中男女比例分为56.9%和43.1%,汉族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1.6%和48.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活习惯

2.1.1 饮食因素 伊斯兰教教义对回族的饮食具有规范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回族穆斯林饮食文化。肉食中回族喜食牛肉、羊肉。中医认为牛肉具有补益气血之功,《医林篡改》中记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食用牛肉可以达到补脾胃,养气血。羊肉性温,中医认为羊肉可以补益虚劳,益气生精,温肾壮阳,而宁夏滩羊肉肉质鲜美,口感美味,营养价值极高,并且羊肉亦可作为中药入汤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为养血驱寒的代表方,治疗腹痛之血虚有寒,即寒疝证[4]。

穆斯林选择食用佳美与洁净的食物,回族穆斯林禁食猪肉,在《古兰经》中明确提出“血液、猪肉、自死的、以及未以真主之名宰牲的,不可食。”[5]韩愈曰:“凡肉有补,唯猪肉无补,故养生不食猪肉也”。回族人是不提倡吃夜饭的,在调查的过程中,回族50周岁以上的人群中不吃夜饭的占75.3%。《黄帝内经》中记载了饮食对于养生的重要性,“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6]。”节食的现象在回族中非常盛行,《古兰经》中对此具有明确而详细的记载:“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正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中医认为脾胃位于中焦,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当,可造成脾胃运化失调,气血失于调和,引起疾病的发生。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记载了饮食不当与疾病的关系:“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生痰癖。”2.1.2茶饮起居 回族有句谚语称:“回族老人寿数长,早起节食喝茶汤。”在此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长寿的回族老人都有早起、节食、喜饮茶的习俗。早起对应了《黄帝内经》中论述了四时阴阳的与健康养身的相关性,提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要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另外,回族的饮食文化中茶文化必不可少,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八宝盖碗茶、油茶等。明清时期茶饮文化传入西北,形成了具有穆斯林特色的茶品——八宝盖碗茶,盖碗茶的茶盅上有盖子,下有托盘,故得此名,其配料有茶叶、核桃、桂圆、红枣、枸杞子、芝麻、冰糖等,茶叶清利头目,红枣、枸杞、芝麻、核桃补中益气,养血填精,桂圆温补阳气,这些配料放在茶水里日常饮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走访当地长寿老人时发现,这些长寿老人大多都有喝茶的习惯,早起喝一碗油茶,搭配吃些干粮,随后自己搭配泡一些茶来喝,回族的老人特别会品茶,这也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之一。

表1 回汉族人群日常生活中饮茶情况统计 (人)

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对回族和汉族饮茶频率进行χ2检验,F=3.844,P=0.045<0.05,宁夏地区回族饮茶情况与汉族相比,回族饮茶率显著高于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经常饮用与偶尔饮用比较P=0.713>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经常饮用和偶尔饮用分别与从未饮用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3 吸烟饮酒 现代研究表明,不当的饮酒对于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重大影响,与血栓等疾病的发生率具有密切联系[7]。回族穆斯林受到教规的影响禁烟禁酒,他们认为“酒是万恶之源”,《古兰经》中对此也有明确记载。研究表明,吸烟、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饮酒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如表2)。相比于全国吸烟率来说,回族男性的吸烟率远低于全国均值,回族不吸烟不喝酒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包含的养生哲学也对回族人群的养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宁夏地区的吸烟饮酒情况统计如图1。

图1 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吸烟与饮酒情况统计 (%)

2.2 风俗习惯

2.2.1 斋戒的养生保健作用 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其礼法中对斋戒有明确规定,回族穆斯林在每年伊历九月,成年健康且理智健全的穆斯林都必须进行封斋,斋月中黎明至日落期间,戒除饮食、房事及一切杂念。这种幕食朝戒的习俗,取代了一日三餐,使肠胃等消化器官得到了休息,使其他脏器在饥饿状态下相互协调,激发这些脏器在饥饿状态下的潜能。调查发现,回族穆斯林中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要显著低于汉族人群。见表2。

斋戒的本意即为克制,克制欲望贪念,反省自身的罪过。就其本质来说,斋戒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生活斋戒,调整日常生活习惯,这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层次;第二,行为斋戒,举止文明,讲话文明,行为端正,不闻秽语,不视污物;第三,心灵斋戒,戒除一切有违于伊斯兰教道德与教律的邪念,净化心灵,调养生息。现代研究表明,回族的斋戒行为,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饥饿疗法”,通过节制饮食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7]。斋戒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更是对穆斯林精神毅力的磨炼,是一种道德修养,穆斯林通过斋戒,激发身体的潜能,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表2 回汉族人群常见疾病患病情况统计 [例(%)]

调查中显示,回族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腰椎病和老年痴呆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人群,而糖尿病的患病率回族明显高于汉族人群。全国曾进行过两次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回族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当地汉族人群[8]。这可能与回族穆斯林特殊的膳食结构有关,八宝盖碗茶、油香、牛肉、羊肉等都属于高糖高脂类食物,对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2.2.2 礼拜的养生保健作用 回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养生体系。回族穆斯林重视身体和心灵的健康,礼拜属于回族宗教义务中“五功”之一,是伊斯兰教修养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所进行的一种宗教实践形式,其中包含了念功和拜功。伊斯兰教教法对礼拜具有明确的规定,讲究一日五拜(晨、晌、晡、昏、霄),每周进行一次聚礼,每年两次的节日。念功要求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这对大脑的记忆力也是一种锻炼。在调查中发现,宁夏地区回族长寿老人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信仰者,大多满面红光,头脑灵光,腿脚灵活,骨骼硬朗,很少有颈椎病、腰椎病的困扰,他们具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节制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时进行礼拜,动静结合,修养生息,这也是长寿所具备的条件之一。在礼拜前沐浴身体,保持身体的清洁,礼拜时要求完成举手、抬肩、鞠躬、叩首跪坐等一系列动作,入静时要求礼拜者,心无杂念,全神贯注,调养气息,凝聚心神,全身放松,静思默念,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使呼吸、心率逐渐平稳缓慢,降低代谢速率,有人认为回族的礼拜类似于一种“气功”。中医认为:“动则养形,静则养神”,礼拜具有动、静、洁的特点,调养形神,内外兼修,舒畅条达,强身健体,增寿延年。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对经常进行礼拜的236位回族穆斯林进行了一项调查,询问是否在礼拜完后感觉身心舒畅,有较好强身健体的效果。结果显示,61.4%的穆斯林回答是感觉身心愉悦,有较强的强身健体效果,34.3%的穆斯林回答是有效果,但自我感觉一般,仅有4.3%的穆斯林回答毫无感觉,没有任何效果。见表3。

表3 236位回族礼拜者对礼拜后不同程度的身心修养效果感受的人数、百分比

2.2.3 讲究清洁卫生 回族穆斯林始终坚持讲究卫生的良好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见面。讲究常沐浴,保持卫生,并且沐浴时讲究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由右至左,现代研究表明,沐浴是具有调节精神的良好方法,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并且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穆斯林教规要求在礼拜之前必须沐浴身体,穿洁净的衣服,方可进行礼拜,内外兼修,保持纯洁干净的状态。他们认为沐浴在洁净身体的同时,能够达到净化心灵、戒除丑恶的目的。并且回族用水时讲究不用回头水,用流动的水来洗手、洗脸,不用盆、桶进行清洗。在饮食方面讲究清真洁净,有“借锅不借盖,借碗不借筷”的习俗,这是因为锅经过长期高温烹饪、刷洗的过程能使锅保持相对卫生,碗也可以刷洗来保持干净,但木质筷子和锅盖不容易清洗掉上面的残留物[9]。在穿着方面,讲究穿白衣、戴白色礼拜帽,白色在穆斯林象征着干净与圣洁;在居处住所方面要求干净整洁,不允许存放垃圾,每日清扫庭院。

3 讨论

摄养身心使长寿,回族穆斯林教义在日常生活中对回族的约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对回族的养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有许多理论与中医学理论所提倡的健康养生理论相一致,当中包括回族的日常起居、饮食特色、风俗习惯等方面,从各方面来调养身心,有利于回族的健康长寿。

回族的居住特点属于“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的常住聚居地,生长在宁夏这片土地上的穆斯林自幼便被身边的人和事物所影响,耳濡目染地接受着穆斯林文化的熏陶,对宗教信仰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回族穆斯林的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方面蕴含了许多养生哲学,尽管许多穆斯林信仰者并不知道养生的含义,但他们千百年来传承的健康生活习俗却包含了深刻的养生之道,对现代养生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马宗保.试论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J].回族研究,2008(4):107-112.

[2]龙镜.麦克尔的轻断食革命[J].科学养生,2015(1):52-53.

[3]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28-30.

[4]吴国泰,刘峰林,杜丽东,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保健及医疗价值研究概况[J].食品与药品,2016,18(3):218-222.

[5]杨淑玲,李文治.回族的习俗[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6]黄晓,李冬云.从《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探讨肿瘤预防[J/OL].中医学报,2015,30(12):1706-1709.

[7]任文茂.宁夏回族的体质特征与其健康及发病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8]向红丁,吴纬,刘灿群,等.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3):131-133.

[9]单守庆.从清真饮食看养生之道(4)[J].中国穆斯林,2011(4):39-41.

猜你喜欢
斋戒礼拜回族
英文目录与摘要
枕枪而眠
印度一女孩斋戒68天饥饿而死
性失忆必须控制好时间
节俭教育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猜字谜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