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开展策略

2018-04-02 12:56林其渊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阅读课整本书课外阅读

林其渊

(大田县建设中心小学,福建 大田 366100)

笔者长期扎根于农村小学,深知农村小学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难处,主要表现为:第一,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校领导、任课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原始自发状态,更别说是整本书阅读了。第二,学生家长不支持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与考试无关,生怕学生浪费时间、影响学业。第三,缺乏教师、家长的正确指导,导致学生对课外书的选择发生偏差,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随意性强,失去方向感,容易造成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

曹文轩教授说:“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幅作品很不一样的。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还不是特别重的时候,去读一些整本的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学校环境建构,营造读书氛围,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先行条件

1.硬环境布置,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现在农村的校舍虽然没有城市的健全,但是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有较大改善,有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有新建的教学楼,有一间图书室,有一个操场。学校可以在楼道、图书室、教室、操场进行墙体布置。楼道上每一层都布置国学经典、名人故事之类的标牌,走廊布置读书名言等。在班级里开辟学习园地、作品展示栏、好书推荐天地等空间,及时、全面地展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成果。图书室更要精心布置,有读书之星、学生阅读作品展示、好书推荐等。让学生一走进学校,一抬头,一行走,就有一股书香陪伴他们一天的学习。

2.软环境建设,保障整本书阅读的落实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搭建学习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代课教师。提供一些有助于教师成长的书目,尤其是关于儿童文学的书籍,定期召开教师读书交流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打开教师的格局,开拓他们的视野。学校教导处在课程安排上,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教研室在安排每学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时,指定开设两节课外阅读公开课。学校统一设置学生作息时间,每天午读半小时,课前三分钟吟诵国学经典、语文每单元主题延伸知识,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比赛,如讲故事比赛、经典吟诵、舞台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前提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对学生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课外阅读的篇幅急剧增多。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要有大阅读观。

1.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从为学生选书开始

如何提升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第一步就是要学会为学生选书:教师所选书目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阅读能力的书。如果是由教师或家长带领学生阅读的书,尤其是通过朗读方式教给学生听的书,可以挑选略高于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目;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吸纳语言的书。如果教师或家长也喜欢这本书,而且愿意和学生共读,并和他们聊书的话,会让学生对整本书的印象更深刻,收获更大。

2.让学生有兴趣翻开书本阅读,从关注封面开始

拿到一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家长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猜测封面内容,让学生充满疑问,再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这样学生会对书中情节、内容更有印象,在逐步阅读、释疑中获得阅读成就感。比如《一百条裙子》这本书,从题目开始就能够引发疑问:谁有一百条裙子?这些裙子都有什么故事?封面上画着两个女孩子打着一把伞走在雨中,她们是裙子的主人吗?在远处的教室里,讲台桌后面坐着一位女教师,她的眼睛注视着手中的纸张,嘴微张着,想说什么呢?在这位教师后面的墙壁上,到处都挂满了图画。每幅画都是华美的设计,到底有多少张呢?这些画是做什么用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这几个中的哪一个?如果不是,那又会是谁呢?她为什么不会在封面中出现呢?这里面又有什么隐情呢?……随着学生问题的不断出现,教师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这一切的一切,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如饥似渴地想去读这本书。

三、教师全过程陪读、上好阅读课,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核心

1.兴趣只是学习的开始,习惯才是整本书阅读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面对毫无阅读经验的农村小学生,想要提高整本书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远远不够,而需要培养学生自主、长期阅读的习惯。担当者行动“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活动进驻笔者所在学校时,给每个班级捐赠了70多本的优质图书。笔者要求学生中午一点半就到学校来看课外书,而笔者作为校长,也坚持每天准时带领学校教师进班指导学生阅读或陪读。刚开始的一个月,午读时间进行得并不顺利。但是当学生看到教师都能每天准时拿着书,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低年级教师每天中午都会拿起绘本给班级学生讲故事,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纸袋公主》《驴小弟变石头》《小黑鱼》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渐渐地也去拿起书本来翻阅。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一年过去了,现在的午读时间,即使教师不在场,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能捧着书静静地看,阅读习惯已经养成。

2.上好整本书的导读课、交流课,在课堂上教学整本书阅读

在导读课上,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读书方法、看目录猜情节、赏析书评、与学生共读精彩片段、走进作者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方法。当然,导读课最关键的任务还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最关注的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有声有色地介绍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并在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吊足他们的胃口,引发他们自己去阅读。

在交流课上,教师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如围绕共读书目进行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思维导图评比、讲故事比赛、书中知识大比拼、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参与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而赢得阅读自信,获得成就感,爱上阅读课,始终保持高涨的阅读热情,在阅读课上一展所长。

四、与教材课文学习的融合,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契机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材占据着重要位置,语文书里的课文虽然受结构限制,篇幅短小,但却短小精炼,可以成为整本书阅读的“载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可以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作为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因为这篇课文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序,上完文本之后,笔者给学生推荐《城南旧事》这本书,并为学生导读。然后班级学生每四人一本,进行班级整本书阅读,阅读的同时完成阅读小报。五年级的学生看书速度比较快,书本又不厚,半个月后,召开读书交流会,和学生一起来聊聊这本书,并评选出“书香小组”。再如,以友情为主题的单元,笔者选择推荐《夏洛的网》,并与观看影片相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注、支持,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阅读课整本书课外阅读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论语》整本书阅读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