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
——以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为例

2018-04-02 12:56彭秀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书法家长学校

彭秀兰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书法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汲取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同样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横竖方圆。[1]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进课堂,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将书法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的实践载体,推动书法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着力推进书法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

一、用好三个“+”,联动共塑品牌

学校采取“课堂+活动”“学校+家庭”“常规+节日”这种相互协调、多方联动的方式,致力于营造“常态+长效”的书法学习氛围。

1.常态管理,培塑学风。一方面,教学项目化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务处、美术及语文教师骨干为成员的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全面协调书法教学工作,并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研究制定《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书法教育特色项目实施方案》,加大经费投入,采购书法教学设施设备,设置专门书法教室,确保书法教育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课程固定化设置。实施“每日一练”活动。每日例行书法时间,学校统一分发练字纸张,由当天在该时段的任课教师担任“书法时间”辅导教师,规范学生良好“双姿”,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力争做到时间保证、指导到位,帮助学生养成练书法的好习惯。学校书法教育领导小组随机检查督导,并以每个月为时间单位,将学生优秀书法练习作品装订成册予以保存。

2.家校联动,环境熏陶。第一,宣传发动。学校把家庭作为一支重要的书法教育力量,通过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向家长宣传书法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性格涵养、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获得家长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第二,参与融入。鼓励家长常态化监督孩子练字情况,不仅要保量,更要重质,重点查看孩子写字姿势、笔法运用等是否正确,并主动参与,加入和孩子一起练字的队伍;发动家长为孩子建立“书法成长日记”档案,收藏好孩子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合作。第三,走进社区。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书法教育模式,积极开展“服务进社区”志愿活动,组织有书法特长的家长和孩子现场写春联赠送社区居民,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奉献的快乐,提升书写的兴趣;开展千人同书“廉”活动,福建省书法教育委员会专家、丰泽区纪委、区教育局等单位共100位领导莅临参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3.活动浸润,积淀底蕴。第一,设立“书法节”。举行“我与书法家面对面”系列讲座、书法教学展示课、校园书法之星评选等活动,以“节”推动书法教育亲切化、普及化,营造墨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第二,举办“书法教育展”。集中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介绍书法常识及历代名家、名帖,提高学生国学文化认知。第三,举行“开笔仪式”。每年一年级新生的入学仪式上,还原传统礼仪,让新生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集体提笔写字,让“认真写字、端正做人”的思想在学生的启蒙阶段生根发芽。

二、唱响“三台戏”,助力师生成长

学校完善书法教育培训体系,以“请进走出”相结合的方式,让全校师生“学有平台、展有舞台、比有擂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养提升,“书韵”环境不断优化。

1.搭建学习平台。一是通过“以书为师、写字育人”的师训引导,加强教师书法教育的学习与培训力度。学校开设“教师书法馆”,外聘一名市书协的专家作为特约书法辅导教师,每周定期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里对全校教师进行书法技法和教学方法的辅导。同时,还选派书法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归校后进行“二次培训”,向全校教师汇报学习心得、交流经验。二是践行“认真写字、端正做人”的生训要求,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帮助其养成踏实、耐心的性格品质。学校成立书法社团,邀请名师到社团现场指点学生习作,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培训,并让优秀社团学员担任助教,辅导带动其他学生。每周二、五下午,学生自行举行“小小书法家”竞赛,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共同进步。

2.提供展示舞台。学校以打造校园“书韵写意”的软体环境为契机,积极开展“书韵班级”评选活动,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建设、心语墙、植物角、板报文化、书法作品展示区的设计都主题鲜明,创意满满。特别是每个班级设置的“优秀作品展示区”,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书写优秀的与有明显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在这里亮相,以展示激励学生树立书写的自信。另外,还建立书法展览室,集中展示学校师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书法作品。

3.承办竞赛擂台。学校积极承办市、区各级书法类竞赛,让全体教师近距离、全方位地欣赏名师和专家的书法创作过程,激发创作灵感,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书法比赛,参加书法课教学大赛,通过切磋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在学生培养上,同样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精心组织以书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书法演变历史、书法家的成长历程,挖掘自身在书法学习中有趣的故事,把语言应用训练和书法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书法促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瞄准三方向,活化书法课堂

学校加强书法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如何推进书法进课堂、如何以书法美育促德育发展等课题,研究掌握书法教育教学规律,切实提升书法教育教学工作。

1.开发校本课程,磨好阵前剑。邀请书法教育专家做顾问,组织学校书法骨干教师因材施教、教学分层,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特点,编写各年级校本课程,充分挖掘书法中的人文因素,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书法历史、名家典故和书写技能等融会贯通,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同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课件,以图片、动漫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介绍典故、鉴赏作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主题课堂,守好主战场。首先是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学期初要求各班级制定学期书法教育进度表,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专门的书法教学。根据“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等要求[2],切实抓好课堂落实。其次是与经典诵读相结合。书法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在每周三下午设置经典诵读的固定课程,要求每个年级每周挑选经典诗文组织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经典启智,以书法育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3.整合其他学科,打好组合拳。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把书法文化和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科教育的多元价值,在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中渗透书法相关的国学、典故、艺术品鉴等内容,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提高审美情趣,使校园书法教育特色培育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生命力。

四、抓牢三维度,形成科学评价

学校改变以往师生双向考评方式,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三维立体评价;另外将考评类目、标准细节化、具体化,形成了可量化、可统计、可衡量的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体系。一是日常检查。学生坚持每日练字,教师每天为学生的习作打分,对错误书写进行修改和指导。二是等级评定。利用学生写字等级评定制,鼓励学生参加书法等级考试,积极参与书法竞赛,充分挖掘学生写字潜能。对于脱颖而出的书法特长生,由学校予以表彰并重点培养。三是班级考核。为形成良好书写氛围,建立起集体考核制,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年级评比,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2.教师评价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学校严格执行教师练字制度,要求教师要坚持每天练字,坚持每天完成一份硬笔或软笔字的书写,并每周装订成册以供抽检。要求教师教学板书要写正楷字,把教师的“三笔”考评纳入“教学常规”月查记录,并把考核的主动权交给家长及学生,每学期由家长及学生对教师书法辅导、课堂板书的情况进行评议,家长及学生评议的结果直接影响学校对教师优秀课程的评定。

3.家长评价体系。以查看家长的配合度与参与度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采用问卷调查、家长座谈、家访沟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评价,并将评语和评分记录到学生的成长手册中。

几年来,书法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品性修养和审美情趣,也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一支书法教育的优秀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校园文化底蕴不断沉积丰厚,书法教育已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片。学校还被授予“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福建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但是我校书法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书法促使学生发生的变化不能量化;专业书法师资力量依旧不足;未能联合社会力量共同营造书法育人的氛围,从而提升书法教育的影响力等。这些都将成为学校今后探索的方向。学校将坚持不懈地走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以书法励志、以书法促学、以书法育人、以书法兴校,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第八中心小学的校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书法家长学校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书法欣赏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