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2018-04-02 12:56陈冠灵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读本苍蝇小班

陈冠灵

(福州市教育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0)

在对小班幼儿阅读特点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早期的阅读中普遍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不善于理解主体与背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其表现为常常只能说出画面主体的名称;二是阅读集中的时间较短,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三是良好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阅读处于盲目的状态,常出现把一本书翻前又翻后,书本损坏率高,有效阅读率低。

怎样解决幼儿在早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自然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内涵,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呢?分享阅读作为幼儿早期阅读中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强调让幼儿在活动中激发阅读的兴趣。它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而是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阅读,而不是在阅读中学习。尤其针对小班幼儿,首先,读本不仅画面色彩明亮,视觉效果突出,符合小班幼儿喜欢颜色鲜艳、画面大的图书的心理特点,而且读本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匹配,能引起共鸣,唤起儿童阅读愿望;其次,在教师与幼儿互动阅读大书的过程中,能引导幼儿逐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主题与画面的关系,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整合,萌发对文字的初体验;同时在幼儿阅读小书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家长指导幼儿如何翻阅图书,体会阅读的乐趣;最后在分享阅读拓展活动中,让幼儿更深层次地理解读本中的内涵,实现书本和幼儿生活经验的统合、语言和其他领域的整合。以小班的分享阅读活动为例,简述如何实施适宜的指导与帮助,让小班的幼儿初步学会阅读。

一、以幼儿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幼儿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但是当他们接触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经验时,还是会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他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读本前,要先从读本中挖掘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经验出发,积累与读本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在阅读分享读本的时候有亲切感、生动感和生活感。让幼儿感觉到读本中发生的故事仿佛就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激发幼儿对读本的喜爱和兴趣,为幼儿乐意阅读提供了前提。比如《上幼儿园》的读本,在阅读前,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刚来幼儿园时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小朋友上幼儿园时会给小朋友准备些什么呢?”“在幼儿园里你喜欢做什么?”“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你们心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让幼儿回忆讲述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和心情变化,再引导幼儿进行《上幼儿园》的大书阅读,引导幼儿阅读大书了解到:“小河马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为她准备了什么?”“小河马到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因为有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幼儿就很容易与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小河马产生共鸣,想要了解小河马上幼儿园是不是和自己刚上幼儿园一样呢?对读本自然就产生了兴趣。有了生活体验的铺垫,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就得心应手。

此外,运用实践让幼儿获取经验,在分享阅读的读本中验证,同样也能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阅读。在分析读本中,发现有些读本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小班的幼儿对知识更多的是通过直观行为而获得,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现象的发现,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比如《我的影子》的读本,幼儿对影子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很多幼儿知道影子是自己,但对影子和光线的关系并不了解。教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让幼儿阅读读本,必然会导致幼儿对书中影子变化的茫然,在阅读中会逐渐因为对知识的不了解失去兴趣。这需要教师在阅读前让幼儿观察:“影子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影子什么时候会变短?”“影子什么时候会变长?”让幼儿知道影子的变化,同时通过“我和影子做游戏”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影子和自身的关系。当幼儿对影子积累了一定知识经验的时候,教师再让幼儿去阅读大书,对于大书中影子的有趣变化,幼儿就容易接受。

当然,在小班分享阅读的读本中,也有一些读本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是幼儿所陌生的。比如《雪人》的读本,由于环境的限制,使南方的幼儿无法切身感受到冬天堆雪人的快乐体验。这需要教师借助VCD等现代多媒体,让幼儿观看冬天北方幼儿堆雪人、打雪战的情景,同时通过堆沙人的游戏迁移,让幼儿体会堆雪人的愉快心情,初步了解堆雪人的简单过程。

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分享读本前,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教师挖掘读本中幼儿熟悉的体验,往往能让幼儿对读本产生亲近感,也就更乐意去阅读与他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相关的读本。

二、以环境创设切入,引发幼儿观察,体会阅读内涵

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可见,环境的创设已经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根据读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的实际,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为幼儿营造优美的意境和相关的活动氛围,借助教学挂图、活动图卡、大书、游戏背景图等,引导幼儿感知故事的意境、熟悉读本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体验角色情感、丰富知识经验、运用句式表述,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比如在《小海龟》的读本中,教师创设了大海的情境,以大海的音效和优美的音乐做背景,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让每个幼儿都来当小海龟,启发幼儿运用“xx看见了xx”进行情境描述,让幼儿不仅切身感受到小海龟出生后看到周围新奇事物的愉悦心情,而且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将“xx看见xx”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同伴、教师积极、友好地互动。总之,环境的创设应与读本的内容相关,不管是对读本内容的铺垫,还是对内容的延伸,都应注重让幼儿在理解读本内容的前提下,在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学习阅读,将阅读所学加以运用和转化。

教师除了根据读本创设引发幼儿观察的环境以外,还应注意幼儿在小书阅读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包括明亮的空间优雅的环境,这些都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幼儿想说、敢说和能说的空间和时机。环境作为隐形课程,是激发幼儿在分享阅读中进行语言表达的重要条件,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恰当的环境氛围,实现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以教师引导为契机,启发师幼互动,提高阅读能力

分享阅读活动是教师和幼儿进行语言等方面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读本和幼儿之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需要教师把握读本的精髓,分析读本,了解通过读本能让幼儿知道什么,学习什么,幼儿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阅读,才能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发展。教师在分享活动的引导将是一个契机,帮助幼儿把握读本的主体内容,学会高质量地阅读。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读本中问题的提出

分享阅读的读本中都有明确的内容,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主体内容,提出1-3个问题,通过幼儿的回答,让其明确每一页所提供的信息。同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内容上,学习高效率地阅读。比如《苍蝇,苍蝇快走开》的读本中,教师通过提问:“苍蝇在什么地方?”“小男孩喜欢苍蝇吗?他会怎么做呢?还会说些什么?”让幼儿在回答中了解到苍蝇是害虫,大家都不喜欢它,而且认识了身体的部位,学会了“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xx上”的句式。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突现读本中的重点。此外,对于读本中平行关系的画面,教师的提问不要过多重复,以免幼儿失去兴趣。在翻到后面几页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来说。比如在《小船》的分享活动中,一开始教师通过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小船?”“它的帆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学习用“xx(颜色)的船,xx(颜色)的帆”的句式描述小船。在5-6页,教师就直接让幼儿尝试描述书上的小船。幼儿都能比较好地掌握,而且学会了句式迁移的方法。

(二)重视各种活动形式的运用

如果语言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必然会变得枯燥无味。尤其对于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且容易分散的小班幼儿。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不断刺激幼儿关注活动,学习阅读。比如在《小海龟》的读本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故事表演,幼儿当小海龟,教师当海龟妈妈,让“小海龟”和“妈妈”说说自己在海滩上看见了什么,从中学习句式“我看见了xx”。在互动的表演中,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也体会到小海龟刚出生时,看见周围新奇事物的喜悦心情。

(三)关注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能力

除了集中分享阅读活动之外,教师还应采用适宜的方法,指导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尝试在小书阅读的时候,不仅文字阅读,还可以自己进行想象,甚至是创编故事。比如《上幼儿园》的读本中,可以引导幼儿说说:“除了书上所说,小河马还会看到哪些新鲜的东西?”对于阅读习惯不太好的幼儿,教师则应在小书阅读的过程着重指导其翻书,培养指认文字的习惯。对于在阅读理解方面较弱的幼儿,建议教师不仅在分享阅读活动中,还要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提高其对画面的理解能力。

在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幼儿有效阅读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注意,根据读本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帮助幼儿阅读,理解主体内容;还要注意通过怎样适宜的形式,与幼儿做积极互动,从中学会阅读;更要通过对不同能力幼儿有的放矢地指导,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

四、以整合理念为突破,延伸各领域活动,促进幼儿多方位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发展的条件。分享阅读强调阅读学习和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相连,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分享阅读的读本内容设计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比如《小船》的读本中,涉及到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欣赏颜色搭配的美丽。在延伸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用硬纸皮制作小船,并且用美丽的颜色装饰小船,并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小船。将美工活动和语言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阅读以外的教育价值。再比如《苍蝇,苍蝇快走开》的分享阅读中,教师可结合苍蝇是害虫这一要点,结合认知活动,让幼儿认识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苍蝇这样的害虫可以和主题活动“我会保护自己”相结合,让幼儿知道遇到这些害虫要如何防护。

此外,很多主题活动也能通过分享阅读,帮助幼儿丰富有关的知识。比如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阅读《我会跑》,让幼儿知道有哪些动物具有跑的特性,从中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分享阅读活动从读本的设计到拓展活动的开展,教师应注重语言活动与其他方面教育之间的整合,离开这种语言内外整合的思想,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与此同时,幼儿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都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分享阅读读本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读本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是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是否学会阅读,是否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尤其是对年龄小、阅读能力薄弱和习惯较较差的小班幼儿来说,更需要教师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从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教学的引导以及活动的延伸等方面,采用适宜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其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体验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读本苍蝇小班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