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原发黑色素瘤伴出血1例

2018-05-15 09:16陈凡耿任李琮高悦陈大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黑色素肌力

陈凡,耿任,李琮,高悦,陈大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1.神经肿瘤外科,2.肾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primary melanocytic neoplasms,PMN)起源于软脑膜黑色素细胞,临床少见,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06%~0.10%[1]。而中间级别黑色素瘤国内外少见报道,合并出血者尚未见报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2月收治1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儿,8岁,右利手。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 h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痣及色素沉着,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头MRI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见团块状混杂信号,大小3.6cm×2.4cm,T1加权像呈混杂信号,边缘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及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像呈稍低及斑点状稍高信号,边缘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大致居中(见图1、2)。

治疗经过:采用左侧顶叶入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基底节区,肿瘤周围存在新鲜出血,清除血肿后,见肿瘤呈灰黑色,质地韧,血供丰富,边界清,显微镜下将所见肿瘤分块切除,肿瘤内存在陈旧性出血。病理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胞浆呈嗜酸性,无明显色素颗粒,可见中间级肿瘤细胞及其间质,肿瘤细胞显示异型性,核分裂突出(见图3)。免疫组织化学:GFAP(-),S-100(+),EMA(-),HMB45(-),Syn(-),Ki-67(+)(见图4)。病理诊断:中间级别黑色素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级Ⅱ级。患者术后3 d右侧肢体肌力Ⅰ级,7 d恢复到Ⅱ级,20 d恢复到Ⅲ级。患者住院21 d出院,未行放化疗,随访7个月时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现随访10个月,患者右侧肢体肌力完全恢复。

图1 术前核磁共振T1加权像

图2 术前核磁共振T2加权像

图3 肿瘤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HE染色×400)

图4 S-100阳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法×400)

2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PMN占黑色素瘤的1%,已经提出了关于黑色素瘤起源的几种组织基因学理论(中胚层起源,外胚层起源和神经源性起源),最近的理论表明胚胎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细胞致癌基因NRAS的过度表达是发病的原因之一[2]。SALAME等[3]提出诊断PMN的3个条件:皮肤和眼球无黑色素瘤;无黑色素瘤切除病史;其他部位无黑色素瘤转移。本例患者符合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PMN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大多数PMN患者表现为颅内压升高(43%)、神经功能缺损(35%)、蛛网膜下腔出血(14%)或抽搐(12%)等特征[4]。

中枢神经系统PMN的MRI表现因黑色素含量不同而不同,可分为4型[1]:①黑色素型;②无黑色素型;③混合型;④出血型。MRI的T1像信号强度与肿瘤黑色素含量呈现正相关,而T2像信号强度则与肿瘤黑色素含量无相关。DOGLIETTO等[5]指出,MRI易受出血、水肿等因素影响,尤其是黑色素瘤容易出现卒中,干扰正常显像,无法单从MRI显像区分黑色素瘤的类型。血液中的很多物质都具有磁性,尤其是金属离子螯合物、血红蛋白等都可MRI顺磁性质子弛豫时间增长,因此发生出血时,可因肿瘤内含血量和吸收状态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6]。笔者综合文献发现:黑色素瘤随肿瘤黑色素含量的增加,而越接近典型影像学表现,只有当黑色素细胞含量>10%时,才会出现典型影像表现,即T1像高信号和T2像低信号,无色素型黑色素瘤受水肿、出血等因素干扰最重,无特异性表现。

黑色素瘤的诊断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光镜下恶性黑色素瘤显示细胞形态为多形性,排列紧密,细胞核未分化多见,凝固坏死者多见[7]。综合文献发现:中间级别黑色素瘤镜下无色素颗粒,肿瘤细胞虽显示异型性,但较恶性黑色素瘤程度轻,核分裂突出。免疫组织化学对于黑色素肿瘤有一定特异性,抗黑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和s-100蛋白Melan-A,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被认为是黑色素性肿瘤的生化标志物[4]。MIEDEMA等[8]认为核的大小是鉴别黑色素细胞分型的一种依据。检索文献发现已报道中枢神经系统中间级别黑色素瘤Ki-67≤5%,提示肿瘤低增殖。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内有不同阶段的黑色素小体。

检索文献发现本病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在保全患者神经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全切肿瘤,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尽管有部分学者认为黑色素瘤具有放射抗性和化学药物抗性,但放化疗仍在PMN术后起一定作用,尤其是未能完全切除者,可给予全脑或局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类固醇[4]。有报道指出甲基乙基酮抑制剂Cobimetinib与威罗菲尼合并用药有助于黑色素瘤患者获得更长久的无进展生存[9]。本例全切,术后7个月患者肢体肌力恢复,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尚需长期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 考 文 献:

[1]MA J, ZHANG Z, LI S, et al.Intracranial amelanotic melanoma:a case report with literature review[J].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5, 13(1):1-7.

[2]PEDERSEN M.Primary melanoma of the CNS in children is driven by congenital expression of oncogenic nras in melanocytes[J].Cancer Discovery, 2013, 3(4):458.

[3]SALAME K, MERIMSKY O, YOSIPOV J, et al.Primary intramedullary spinal melanoma: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problems[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1998, 36(1):79-83.

[4]BALAKRISHNAN R, PORAG R, ASIF D S, et al.Primary intracranial melanoma with early leptomeningeal spread:a case report and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J].Case Reports in Oncological Medicine, 2015, 2015(5):DOI:10.1155/2015/293802.

[5]DOGLIETTO F, COLOSIMO C, LAURIOLA L, et al.Intracranial melanocytic meningeal tumours and melanosis oculi: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BMC Cancer, 2012, 12(1):220.

[6]任爱军, 王亚明, 郭勇.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42(12):1249-1252.

[7]HATTORI Y, SENTANI K, HATTORI T, et al.Balloon cell malignant melanoma in a young female: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ase Reports in Oncology, 2016, 9(1):262.

[8]MIEDEMA J, MARRON J S, NIETHAMMER M, et al.Imag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elanocytic histology[J].Histopathology,2012, 61(3):436-444.

[9]BOESPFLUG A, THOMAS L.Cobimetinib and vemurafe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J].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6, 17(7):1005-1011.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黑色素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黑木耳黑色素F1 的结构初探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 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SOX2/GLI1-ST3GAL1-AXL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
啊,头发变白了!
Q7.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