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社区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8-08-21 08:18郑国华郑欣李俊喆段廷进凌昆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颈动脉太极拳受试者

郑国华,郑欣,李俊喆,段廷进,凌昆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病因和独立危险因素,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密切相关[1]。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颈动脉功能(如物理性状、血流动力学环境、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变,早期检测颈动脉功能异常改变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警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或预防脑卒中[1-2]。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规律性运动可延缓或改善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规律性运动具有抗感染、降脂、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等功能有关[3]。太极拳是一项中低强度的有氧心身运动,动作圆柔连贯、连绵不断,练习时要求练习者心静、身体放松、全身肌肉张弛有序,精神高度集中,呼吸调整与身体运动配合,同时要求手眼协调、思想平和,使内在的意、气、神与外在的肢体动作协调统一,不仅是一种体力锻炼,也是一种精神心理的调理[4]。研究显示,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使练习者血管内血流加快,血管切力增加,剌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5];也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减少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对预防脑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6-7]。本研究旨在探讨12周规律性太极拳运动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太极拳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作用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的3个社区通过在社区公告栏张贴宣传海报、分发宣传单等方式招募受试者2 176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取脑卒中高危人群170例。脑卒中高危的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项目技术方案》,符合下列(1)~(7)中任2项或满足(8)者判断为脑卒中高危人群:(1)高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心房颤动;(3)吸烟史(吸烟≥1支/d,持续1年以上);(4)血脂异常,或正在服用降脂药;(5)糖尿病,或正在服用降糖药、使用胰岛素;(6)肥胖(BMI≥24.0 kg/m2);(7)脑卒中家族史(家族中近3代有患脑卒中者);(8)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8]。受试者纳入标准:(1)年龄55~70岁;(2)近1年内未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30 min/次、3次/周、持续时间>3个月);(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卒中史;(2)既往长期练习太极拳或太极系列运动;(3)患有严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及其他运动禁忌证,不适宜进行太极拳运动;(4)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或精神障碍等疾病,无法有效交流。本研究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13-020-02。

1.2 研究方法 纳入受试者分组的随机分配序列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循证医学中心统计人员采用统计软件生成,由未参加招募工作的课题组项目管理员负责管理,并在受试者完成基线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电话通知其入组情况(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5例)。

1.2.1 干预方法 (1)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方式,不进行运动干预。(2)干预组进行规律性太极拳运动,采用1965年原国家体委编排的24式简化太极拳,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具有教练资质的体育教师带领练习。受试者以居住小区为单位,在小区中固定场所集中练习,60 min/次、5次/周,共练习12周。

1.2.2 随访方法 干预结束后进入12周的随访期,研究员采用电话与上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询问并记录两组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情况,1次/2周。

1.2.3 资料收集 (1)基线资料收集,包括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体质量、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脑卒中危险/保护因素暴露情况,如既往史(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吸烟、饮酒、血压、每日活动时间等。(2)颈动脉功能检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随访后,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师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德国西门子公司)测量两组的颈内动脉血管功能,包括内中膜厚度、窦部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斑块情况。(3)安全性评价:记录干预期间受试者发生的与干预有关的不良事件。

1.3 统计学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配序列采用SAS 9.1统计软件生成,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部分受试者颞窗闭合,TCD检测中未能检测到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因而未纳入数据分析;部分受试者干预后、随访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缺失,采用均值替换法进行缺失值插补。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基本情况 170例受试者在干预期间退出23例(对照组12例、干预组11例),随访期间失访14例(对照组8例、干预组6例)。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既往史(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和饮酒情况、收缩压和舒张压、每日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干预和随访期间,受试者无与干预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组别在左侧内中膜厚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在右侧内中膜厚度、左侧窦部血流速度、右侧窦部血流速度、左侧阻力指数、右侧阻力指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在左侧内中膜厚度、右侧内中膜厚度、左侧阻力指数、右侧阻力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在左侧窦部血流速度、右侧窦部血流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各项指标上均无交互作用(P>0.05,见表2)。

2.3 两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 组别在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占比上主效应显著(χ2组间=13.901,P组间<0.001);时间在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占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时间=4.214,P时间=0.122);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χ2交互=1.089,P交互=0.580,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n/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carotid plaque between groups at baseline,at the end of intervention period and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period

3 讨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通常被作为一个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早期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或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重要信号[9-10]。规律性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减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降低血管内中膜厚度,改善中心和外周血管功能,并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1-1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规律性运动对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形成的影响。张春金等[13]在一项为期1年的运动干预试验中发现,运动训练可降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为期1年的有氧和阻力运动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少颈动脉内斑块形成[14]。本研究发现,12周的太极拳运动干预可以明显阻止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左侧内中膜厚度增加、降低颈动脉左侧血管阻力指数,并明显减少此类人群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未发现太极拳能明显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右侧内中膜厚度、窦部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可能与本研究干预时间偏短(仅为12周)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延长干预时间,可能会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太极拳运动起源于明末清初,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养生保健的重要运动方式。太极拳以我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辨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多功能,同时结合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以及古代导引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且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15]。不同于一般运动,太极拳运动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通过以意领行,导引经络,使练习者神形合一,从整体调整人的心理、身体及精神状态,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16]。既往研究证实,规律性太极拳运动不仅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人群的平衡、本体功能,增强心肺免疫功能[17];而且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部分传统危险因素,如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代谢等[18-19]。近期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程度,降低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20]。本研究结果也提示,长期太极拳练习可能有利于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少斑块的形成,可能是预防脑卒中风险的一种运动干预方式。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groups of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at hig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oti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between groups of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at hig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本研究的太极拳干预时间仅为12周,可能偏短。从研究结果来看,干预组受试者部分指标(如颈动脉右侧内中膜厚度、窦部血流速度)相比于对照组可能有改善的趋势,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干预时间偏短有关。(2)本研究纳入各组的受试者各为85例,但由于参与者颞窗闭合、退出与失访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实际测量样本偏少,可能影响统计学检验效能。虽然如此,本研究严格遵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实施,采用了随机化分组、随机分配序列的隐藏以及结局测量者盲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性偏倚和测量偏倚,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规律性太极拳干预对阻止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降低血管阻力、减少斑块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能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一种有效的运动干预方式,但其具体效果尚需要干预时间更长、更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作者贡献:郑国华负责研究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过程指导,并撰写论文;段廷进、凌昆参与课题设计,并负责太极拳练习的指导;郑欣、李俊喆负责干预现场管理、数据管理与结果分析。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颈动脉太极拳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