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2018-09-11 02:36周晴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呼吸衰竭

周晴晴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可能存在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发生几率比较高,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护理指导工作,按照实际要求实施。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结合实际病症和概况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明确机械通气方式,对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在初期治疗过程中采用制动措施进行,在初期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出现萎缩以及其他异常反应等。考虑到呼吸衰竭以及实际情况等,在后续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后恢复指导,为了避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整个治疗的阶段,为了避免对患者自身造成异常影响,必须给予合适的护理指导。早期护理指导干预以患者为中心,为了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选择该院近一年收治的88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形式,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8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形式,护理后对效果分析。两组都是44例患者,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1:23,年龄区间在58~74岁,平均年龄(64.2±0.5)岁。乙组的男女比例分是23:21,年龄区间在 62~76 岁,平均年龄(65.9±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资料可以对比和分析。

1.2 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甲组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严格按照实际护理流程要求进行。乙组采用的是早期护理干预形式,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整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由于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存在呼吸不畅以及发作频繁的情况,患者情绪容易出现波动,甚至出现烦躁以及焦虑等现象,患者对自身病情缺少了解,导致心理压力比较大,结合文化程度以及改良等,进行病症分析后能符合要求。实际护理效果明显,在护理干预阶段结合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情况等进行指导和帮助,符合要求。

1.2.2 呼吸道护理干预 呼吸道护理指导优势明显,在病症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痰液障碍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促进排痰,如果存在呼吸困难以及异常反应等,需要帮助患者翻身和扣背,促进排痰。结合分泌概况和要求等,进行分泌物调整,能帮助患者排痰[1]。

1.2.3 用氧护理 在护理指导阶段用氧护理符合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合适的干预形式,护理人员间隔24 h对患者的肌肉能力进行评估,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指导,避免出现二氧化碳滞留。

1.2.4 制订活动干预计划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制定合适的计划,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肌肉能力进行评估,根据概况和报道等,制定2 d的运动量,在实际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呼吸机,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氧气支持[2]。

1.2.5 卧位指导 卧位护理的优势明显,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适当对床头位置进行调整,保持半卧位姿势,便于患者关节活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按摩,肌肉以及肢体等主动活动,适当的按摩后保持休息。

1.3 评价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依从情况进行分析。显效:患者病情恢复,能让患者尽快恢复。有效:整体效果明显,不存在明显的异常反应。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进行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1例和34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3.2%和77.3%,乙组的优势明显,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现象分析

在该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分析,甲组和乙组出现异常的患者分别是8例和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8.2%和6.9%,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现象分析

2.3 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现象分析,乙组依从患者41例,依从率为93.2%,甲组依从人数35例,依从率为79.5%,乙组的依从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分析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当前常见的一种综合症状,由不同因素引起的,对于呼吸衰竭重症的患者,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了解实际情况,做好实际护理指导工作。患者如果存在呼吸衰竭或者异常等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存在心肺功能损伤以及其他异常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概率高。患者自身可能存在代谢障碍的现象,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好帮助,通过辅助护理后,能提升效果[3]。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适当给予镇静以及镇痛治疗,由于患者可能存在休眠的状态,为了减少自身耗氧量以及氧代谢等现象,在护理阶段需要了解循环功能、神经素质以及肌肉组织概况等,适合的治疗后能保证稳定性[4]。

早期护理干预符合要求,在整个阶段需要明确护理实际内容,通过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活动干预形式等,从整体上提升护理效果。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可能存在疾病不了解的现象,呼吸衰竭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疾病缺少了解,可能存在很多不良情绪,给予有效的护理指导后,能让患者尽快恢复。适当的心理护理指导后能让患者尽快恢复,由于患者心理压力大,必须告知患者常规性注意事项。只有提升肢体活动能力,才能报纸器官功能的稳定性,在后续干预护理的过程中促进血液循环,合适的治疗后能避免出现并发症。合适的护理指导满足现状要求,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了解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氧分压等指标,通过早期护理指导后能提升氧分压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5]。

结合实际病症以及概况等,需要了解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等,合适的治疗后能减少异常反应。早期护理指导的过程中按照流程要求实施,能缓解自身身体机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3.2%和77.3%,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分析,甲组和乙组出现异常的患者分别是8例和3例,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8.2%和6.9%,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现象分析,乙组依从率为93.2%,甲组依从率为79.5%,乙组的依从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说明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效果明显[6]。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在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中有明显的作用,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7]。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呼吸衰竭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