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8-09-11 02:36曹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曹禹

白城市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股骨头至股骨胫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群体由于生理机能降低,反应相对迟缓,髋周肌肉群退变,骨质较为疏松,在外力冲击作用下易出现股骨颈骨折[1-2]。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经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的差异性,以便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经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前均未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均经X线或CT扫描检查后确诊,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类疾病,排除认知障碍、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和有髋关节置换史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在65~80岁,中位年龄70岁;从骨折发生部位看,左侧25例,右侧20例;从骨折发生原因看,16例为跌落伤,11例为交通事故,10例为重物砸伤,8例为摔伤。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66~82岁,中位年龄72岁;从骨折发生部位看,左侧23例,右侧22例;从骨折发生原因看,18例为跌落伤,10例为交通事故,9例为重物砸伤,8例为摔伤。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骨折部位和原因构成比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基本步骤为:采用全身麻醉,切开并充分暴露骨折部位,运用C型机透视,固定3枚空心不锈钢螺钉,逐层缝合伤口,包扎无菌敷料。

研究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基本步骤为: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常规消毒铺巾,一般选择以大转子为中心的外侧切口,逐层切开至关节囊,用取骨器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底和臼缘软组织,植入髋臼假体,进行复位,检查活动度。确认后严密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留置引流管,再逐层缝合伤口,给予包扎。

1.3 观察项目

应用Harris量表对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Harris量表[3]对髋关节功能的评分判定治疗效果:优秀是指评分值在90分以上,良好是指评分值在80~89分,中等指评分值在70~79分,差指分值在70分以下。治疗有效率=(组内优秀例数+良好例数+中等例数)/组内观察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应用绝对数和相对数(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表示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术式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性,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种术式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18例疗效判定为优秀,10例判定为良好,9例判定为中等,8例判定为差;研究组患者中,22例判定为优秀,17例判定为良好,5例判定为中等,1例判定为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秩和检验表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出现感染、压疮和骨不连各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研究组术后出现感染和假体松动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

χ2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人们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由于股骨颈位承受的压力较大,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问题,因此,较小的外力也能出现骨折现象,影响股骨头部位的供血情况[5]。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一定的疗效,复位效果好。但老年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较慢,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期间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6]。

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但尚无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均具有较高临床疗效[7]。两类手术方法均具有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简单肢体运动,疗效确切。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失血量少等优点,但使用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易出现假体松动、下沉、软骨磨损和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等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需使用磨锉除去髋臼软骨,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面积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手术风险较大,对手术医生的要求较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较快,基本不会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骨不连,有利于远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显著,促进早日康复[8]。

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尚有争议。临床实践中,要综合考虑病情、年龄、全身情况等因素,如无手术禁忌证、患者情况一般、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以室内活动为主,首选半髋关节置换术,因为其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单、长期使用不会引起髋臼中心性脱位。但缺点是有较高的髋臼磨损率,假体柄松动。对身体状况较好,手术耐受性较强,术前并发症较少、较轻者则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人工全髋关节材料质量改进及手术器械配套完善,加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同时能更为充分地人事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更多地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是挽救失能关节疗效最好的一种人工器官,使用年限可达20年以上。随着医学科技进步,人工关节手术称为把握性较高的手术,可即刻消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正常活动功能,使患者免受关节病痛的长期折磨。人工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是不仅要设计合理的假体、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还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围手术期精细的专科护理、周密的康复锻炼计划和患者的密切配合[9]。

该研究选择该院经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中,18例疗效判定为优秀,10例判定为良好,9例判定为中等,8例判定为差,治疗有效率为82.22%,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研究组患者中,22例判定为优秀,17例判定为良好,5例判定为中等,1例判定为差,治疗有效率为97.78%,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能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