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

2018-10-16 07:21郭宏伟彭代银李永吉杨天仁桂双英匡海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药学健康中国中医药

杨 琳,郭宏伟,彭代银,李永吉,杨天仁,桂双英,匡海学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事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1],并明确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任务和举措。随着“一法一纲要”的出台,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顺应当前发展大势,进一步优化中药学类专业布局,服务和引领中药大健康产业转型发展、优化升级,是必须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1 中药类专业建设的现状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所中医学院的建立,开创了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新纪元。为了适应中药生产供应和科研工作需要,1958年国家有计划地兴办中药教育,1970年代,国家正式设置了本科中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认、种、别、用”能力的中药高级人才[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中药工业及其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呈现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增设了中药学类专业,下设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蒙药学、藏药学6个专业[3],结束了以中药学一个专业为整个行业培养人才的历史。2018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中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制药4个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社会服务面向和专业设置要求,自此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产业由最初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大生产转化,逐步形成以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为主体,覆盖三次产业的具有资源优势和自主性的产业链。中药产业一直是国家医药政策扶持的重要产业,2010—2016年中药工业主营业务由3 179亿元增长到8 653亿元,中药材批发市场成交额由412.74亿元增长到1 228.99亿元,中成药制造高技术产业利润额由3 053.69亿元增长到7 657.9亿元;2015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5 000万亩,总产值超千亿元,中药提取物、中成药行业也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4-5]。

随着中药现代化战略的推进,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的中药大健康产业悄然形成,主要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中药化妆品、中药兽药、中药农药、中药加工设备等产品,涉及中药种植、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在内的跨行业、跨区域以及跨国界的中药产业链[6]。2013年中药大健康产业已达到万亿元规模,产业链仍在不断延长,内涵日益丰富。

3 中药人力资源现状

1999年,国务院批准《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中药高等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1999-2016年,中药学类专业年招生数由2 199人增至10 770人,累计毕业生数将近11万人[7]。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开展全国中药学类专业建设情况调研,共有42所设置中药学类专业的高等学校参与。对近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学生选择在中药制药和流通领域就业,16.85%的学生选择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就业,17.11%的学生选择继续求学深造,而在中药材生产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仅占3.9%,另有18.53%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

2010-2015年,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量由44.90万人增加至62.96万人,增长40%;中成药生产企业研发人员由1.04万人增加至2.46万人,增长1.4倍[4-5]。截至2016年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34.21万人,其中中药学类专业5.4万人,占总数的15.78%[8]。而2010-2016年全国中药学类专业毕业生总量仅为6.2万人[7],由此可见,当前中药人力资源存量与中药大健康产业的人力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4 新形势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4.1 中药学类专业布局与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存在差距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至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9]。随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为中药大健康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政策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重将达到7.1∶52.5∶40.4,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根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传统中药产业向中药大健康产业转型发展的历程,及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对健康的需求,可以大致勾画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药大健康产业链[10],见图1。

图1 中药大健康产业链划分(图中标注代码为GB/T 4754-2011行业代码)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药大健康产业链横跨三次产业,由于自身的资源依赖和独具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因不同生产要素形成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相交错的产业特征。除去两个民族药专业,中药学类专业中新增的中药制药、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3个专业均为应用型专业,直接对接中药大健康产业链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部分行业,但仍然是与传统中药产业相关的专业,而与中药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专业,特别是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尚未设置。此外,从《中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中药学专业定位尚不能有效地填补当前中药大健康产业链已经初具发展规模或呈现发展萌芽的新兴业态的人才供给空白。

这说明当前中药学类专业布局与中药大健康产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药学类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产业发展错位明显,不仅不能完全适应传统中药产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尤其不能完全适应中药大健康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中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加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率将不断提升,中药大健康产业链不断丰富,这种结构性错位与失衡将会更为突出。

4.2 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 通过分析全国中药学类专业建设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各院校的中药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提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而人才培养方案却“大同小异”,未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缺乏对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当前针对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研究,特别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急需的专业设置研究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对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及人力资源需求缺乏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尚未形成有效的实践路径,导致现有的中药学类专业布局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布局之间呈现结构性错位,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5 “健康中国”背景下对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

5.1 遵循规律,服务需求,以中药学学科发展引领中药学类专业布局优化 中药学学科与中医学学科一样是中国原创、经过中华民族生命检验的学科体系,其学术发展和方法技能的传承创新,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突出贡献。中药学学科发展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因此调整优化中药学类专业必须要遵循其学科自身的学术发展逻辑,也要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及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

现代科技发展和中药学学术的进步,加速中药学一级学科分化,并进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形成新的二级学科,使其学术体系与产业发展更加有效对接,进而催生中药学类新专业。中药学一级学科分化,一方面是分化出较为成熟的、独具中医药特色的二级学科,如中药药性学、临床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资源学,以巩固中药学学科优势,确保中药学自身特色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是面对国家战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挖掘中药学一级学科的潜在优势,融合其他学科优势,加快战略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比如中药材保护和发展问题,当前我国中药材产值超千亿元,但是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品质下降,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种质种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直以来中药材种植研究仅是农学学科中一个比较小的研究领域,中药材自身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与方法、土壤与肥料、病虫害防治等特殊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多按照现代农业针对大宗农产品的思路对其进行研究与种植,势必影响中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药学学科分化过程中必须对中药农业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对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本科专业的设置科学性也需要随着二级学科研究的深入予以论证。诸如此类问题,是中药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也是中药学类专业设置和优化必须高度重视的。

新形势下中药学类专业布局优化,还应遵循中药人才成长规律、知识传承规律。例如,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要设置临床中药学专业以培养急需的人才,已成为业内共识,然而其人才层次(本科还是硕士)、学制(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还是六年一贯制硕士)、知识结构等尚未形成共识。但是,无论如何,都应充分考虑中药人才成长规律、知识传承规律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总之,应以中药学学科分化引领中药学类专业设置与优化,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在中药类人才培养上,形成横向延伸全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纵向覆盖自专科生至博士生培养的“学科全、层次全、专业全、人才类型(创新型、传承型、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全”的以本科为主的中药类专业布局和中药类人才培养的立体网络体系,并根据中药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人才培养类型进行合理定位,以适应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制造业、中药食品、中药保健品、中药化妆品、中医药信息、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等跨接三大产业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在内的多样化人才需求。

5.2 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导向,催生中药学类新专业 当前我国的中药大健康产业正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阶段,新兴产业的出现推动了中药学类专业的进一步分化,由以往应对传统中药产业的人才需求,向服务人类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中药大健康产业链转变,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应主动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设计论证中药学类新专业,进一步提升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根据中药大健康三次产业划分的预测,可以对中药学类专业进行重新布局。一是针对中药大健康产业涉及的一次产业,对原有的中药资源与开发(100802)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100806T)两个专业进行调整,设置中草药栽培学专业,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种子种苗繁育、采收加工、贮藏养护、品质鉴定、质量控制、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设置中药资源(经理)学专业,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的调查、规划、生产、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二是针对中药大健康产业涉及的二次产业,进一步明确中药制药专业(100805T)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中药制备、中药新剂型与新辅料研究、中药制剂工艺与工程设计、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增设中药资源开发专业,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如中药化妆品、中药保健品、中药农药、中药兽药开发等方面工作;增设中医药装备工程,主要从事中药制药装备、中医药智慧医疗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三是针对中药大健康产业涉及的三次产业,增设临床中药学专业,主要从事中药学服务工作;增设中医药贸易经济专业,主要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事中医药商务经营、商务管理和涉外经济等方面工作;增设中医药新媒体专业,主要从事中医药信息传播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工作;增设中医药健康管理专业,能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事个体及群体疾病防控、健康促进、营养指导等方面工作;增设中医药养生旅游专业,能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事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和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药大健康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新的职业门类也必将随之出现,设置中药学类专业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结构和招生规模,将有利于中药大健康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5.3 以中药大健康产业需求导向,建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当前是中药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力资源需求变化较快,包括结构性需求和人才总量的需求。随着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相应的行业发展可能会“此消彼长”,因此中药学类专业设置有必要建立“高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通过对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调研和对设置中药学类专业的高校拥有教育资源的综合分析,从宏观上把握人才培养规格、数量等指标与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契合程度,以此判断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合理度。

其中,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调研应包括对产业人力需求的调研和区域中药学类专业设置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可为高校增设或停招专业、调整招生规模提供参考依据,减少中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对设置中药学类专业的高校拥有教育资源的分析,主要是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进行分析,特别是已开设的中药大健康产业相关专业的优势特色,确保专业设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有利于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健康大会上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肩负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中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基于“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中药学类专业设置改革对于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与大健康产业和当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必将加快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步伐,有力推动中药大健康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中药学健康中国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多样化授课模式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