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省助产特色专业教学教改为例

2018-10-26 03:43向安萍张年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实验组

向安萍,肖 娟,黄 谦,张年凤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助产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好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助产专业课程的基石。本课程讲述的是微观医学知识,用肉眼无法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微观结构的观察,学习过程中存在平面图形与立体结构相互转换的特点,而理解结构的同时,又要求建立三维空间结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枯燥、乏味、抽象[1]。因此,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真正学到知识。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侧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忽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讲台上神采奕奕,可学生不一定都听进去了、掌握住了。传统教学学生参与少,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大幅度受到限制,学生畏惧这门学科,大大制约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水平的提升[2]。

TPMP平台是我院吴彬教师带领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一个信息应用平台,该平台包括了教学管理体系在内的12个信息系统,包含了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其教学管理体系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管理模块,我们可以将整门学科所有的碎片化资源都输入其资源库里,碎片化资源包括课前导读知识点、课前测试、课前实验制作、微课视频、MOOC资源、目标测试、课后习题、能力拓展、课外答疑等,再根据专业的需求、学情特点的差异进行单元设计、知识重组,调整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运用手机微信公众号在移动终端学习,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服务,大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分析,并与其他课程教学进行对比,以探讨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7级高职助产专业两个班,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组,另外一个班为对照组,每组55人。两组学生均为普通高考录取的新生并随机分班,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高考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学生均拥有智能手机并安装了微信,学校已经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根据新生入学调查表得到的学情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统一的授课计划,使用统一的高职院校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并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理论和实践试卷考试,采用相同的评分方式阅卷。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利用讲授、板书、模具以及多媒体等进行课堂授课。

1.2.2 实验组 采用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方法,要求实验组所有学生关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号的微信公众号。课前,教师会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在TPMP平台上发布课前导读知识或增添课外小实验步骤,用以提升学生课前对本单元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学生则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TPMP平台,阅读课前导读知识并完成课前测试,利用课余时间到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上传至平台,教师在平台上与学生讨论所遇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安排;课中,教师利用碎片化的视频、动画、图片,重点讲解学生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再通过病案分析了解学生所学情况;课后,教师及时登录微信TPMP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并布置作业,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TPMP平台上的教学内容。

1.3 评价方法

1.3.1 客观评价 教学结束后,分别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2 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

1.3.3 与人体解剖学和医学遗传学平行课程进行比较 人体解剖学和医学遗传学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平行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课,实验组与对照组都采用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后调取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

1.3.4 病理生理学成绩跟踪 病理生理学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后续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效果。两组学生的病理生理学课程均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结束后的下一学期开设,学期末进行考试,阅卷结束后从学院教务处调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 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通过对各科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组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科目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人体解剖学和医学遗传学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组织学与胚胎学成绩人体解剖学成绩医学遗传学成绩病理生理学成绩对照组实验组P 55 55-76.55±9.87 84.58±9.18<0.05 77.83±10.63 79.87±10.12>0.05 76.81±9.73 78.12±10.89>0.05 79.12±8.19 82.89±8.93<0.05

2.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5份,收回有效问卷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实验组学生认为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见表2。

表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3 讨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手段及信息化加工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师摸索、探讨的问题。通过本研究证明,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并提高高职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整的知识结构被碎片化的知识所取代,而许多碎片化的知识点是通过TPMP平台以多种形式(如微课、动画、小实验视频)获得的,再经过知识重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碎片化知识的特征是内容少、时间短、容量小,完全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长时间专注于课堂讲授的弱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中存在大量微观的、形态结构复杂的组织细胞结构,其内容抽象且实验学时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将各个组织细胞的图片和微课小视频分各个知识点发布在平台上,同时利用一些三维动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通过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后续相关课程病理生理学的成绩分析发现,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及其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3.2 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国一直采用应试教育,应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最终目的。教学不仅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益。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通过课前学习、课中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4]。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讨论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自我肯定的信心。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会将某些知识点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博爱教育。如:在骨组织的知识点拓展中,提到中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粉碎性骨折的病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关爱父母的思想教育;又如:在讲授胚胎学总论时,教师会通过分娩的视频对学生进行助产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关爱患者、救死扶伤的意义。学生这些素质的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讲、学生听”,特点就是由教师把教学内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参与少,理论与实践分离,总感觉内容抽象、难懂难记,极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注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充分融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5-6]。如:教师在TPMP平台上发布一些容易制作的小实验视频(血液成分分析实验、骨质鉴定实验等),学生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大大提升学生协作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如:在讲授男女性生殖系统和胚胎畸形时,教师会在TPMP平台上发布社会调查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医院和社区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再到课堂上讨论并联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4 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问题。如:在教学改革初期,学生无法适应,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要耐心引导,加以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又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现代化技术应用不够熟练,某些知识点不能通过现代化技术表达出来,需应用其他教学手段进行补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进一步改进。同时,我们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后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基于TPMP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化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7]。但是我国基础医学教学教改尚处在初步尝试阶段,教学教改的道路还很漫长,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着眼于课程的总体设计与碎片化知识点的融合,真正实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教改。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实验组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