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与药理学整合教学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26 03:43李春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班

李春艳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医学专业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临床课,生理学和药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的主干课程,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且是临床课的基础。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对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的增强或减弱,因此,药理学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体生理状态下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及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同时也是临床上重要的药物,因此,生理学教学中常会涉及药理学内容。基于二者密切的关联性,尤其是护理专业中的涉外护理专业方向专业课学时少(生理学36学时,药理学54学时,其他专业生理学、药理学均为72学时),为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效果,将两个学科进行整合教学。

一直以来,涉外护理专业都采用小班授课制,其专业课授课时数明显少于其他专业,生理学和药理学往往由不同教师任教,分两个学期进行(生理学在第一学期开设,药理学在第二学期开设)。要开展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整合教学,就需要任课教师对两门课都非常熟悉,了解内在关联性,在整合教学中省去交叉、重复的内容,使两门学科有机融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能力,对学生其他学科的自主学习也是一个有益的启发,也可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使其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或一专多能型教师,这也符合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1 课程整合的历史发展及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课程整合。事实上,课程整合在教育教学发展史上早已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著名的课程整合理论有齐勒计划(历史、文学、宗教中心整合论)、麦克默里的地理中心整合论和帕克计划。20世纪末,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课程整合再一次走进课程研究的中心视野,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有学者预言,课程整合是21世纪课程设计的主流。整合主要是融合、集成,使成为整体、一体化等,即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间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本文中的整合即指狭义上的整合。

2 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1 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要素或子系统)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构成系统整体的各部分相互联系与作用,并产生某种系统效应,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间简单相加的总和。当各部分之间相互合作、协调、同步、互补时,系统整体发挥正效应,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生理学和药理学属于基础医学体系的主干课程,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使其协调、同步、互补发展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系统学习,从而加深对生理学和药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2.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意义建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生理学与药理学的整合,正是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即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二者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3 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分解性科学研究基础上的传统“百科全书式”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近代教育中,率先提出采取学科渗透、进行综合化教育理论的是德国近代教育家赫尔巴特,他提出“综合教学是建立在它自身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它能承担教育所要求的建立整个思想体系的任务”。在人类进入新世纪时,课程改革运动向纵深发展,倡导课程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比较,跨学科、跨文化的教学思想应运而生。其整体结构由分散趋于整合。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生理学与药理学的整合正是适应这一形式的发展。

2.4 教材整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有些医学院曾使用过整合的校本教材,如辽宁医学院。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在2004—2007年使用过《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它是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的整合教材。高职康复专业使用的《解剖生理学》就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整合教材。迄今,把生理学和药理学整合为一体的教材尚未出现,本次研究将为填补这一空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随机选取我校2016级高职涉外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班作为实验班,实施生理学与药理学整合教学(整合为6个系统9个模块);将另一班作为对照班,实施传统分学科教学。两班学生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班由同一教师任教,授课总学时、所用教材均相同。课程结束后于同一时间用相同考试题(由教务处从题库随机抽取生理学试卷和药理学试卷各一份)对两班学生进行测试,并于考试结束后对两班学生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对上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4 研究过程

对照班按传统教学法先学习生理学(36学时),生理学教学结束后学习药理学(54学时)。实验班按整合教学法授课,将生理学与药理学内容划分为9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生理指标—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药理治疗”的顺序教学,现以生理学“动脉血压”和药理学“抗高血压药”的整合教学为例,将具体过程介绍如下。

(1)首先点明血压的概念、血压正常值、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生理指标);(2)然后指出低血压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危害,尤其是高血压病更具普遍性和严重性(病理改变);(3)接着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临床表现);(4)提问:该如何治疗高血压?其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分别是什么?指出降压药的分类和降压机制,重点强调高血压的代表药物名称及不良反应(药理治疗)。

各个模块的整合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模块:把两门课的第一章整合为一章,尤其是把药物的跨膜转运和人体细胞膜物质转运内容进行整合。

第二模块:把生理学第一章“神经调节”、第九章“神经系统”和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整合在一起。神经系统是生理学的难点,开学初,学生学习任务轻、积极性高,会有足够的精力学习。如按以往教学顺序,这章内容在临近期末考试时学习,那时学生急于复习,没有太多精力学习,效果不好。

第三模块:把血液生理和血液疾病用药整合在一起。从血液组成、功能到血液凝固过程阐明抗凝与促凝药物的作用机制,从红细胞生成条件到条件破坏所致的贫血引出贫血治疗的药物,如铁剂、叶酸等。

第四模块:把两门课的第四章整合为一章。

第五模块:把呼吸生理过程和平喘药整合在一起。

第六模块:把胃液主要成分胃酸的分泌机制和抗溃疡药整合在一起。

第七模块:把尿生成过程和利尿药整合在一起。

第八模块: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是人体内的激素,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作为药物应用人体时则发挥药理作用,其药理作用就是生理剂量分泌过多的表现,因此把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

第九模块:临近期末,学生的精力大多放在复习上,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以学生最熟悉的、最常用的“抗菌药”作结。这一部分仅是药理学最后几章的整合,注重介绍药物的分类和典型代表药。

5 结果(见表1~2)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调查结果(人)

表1显示,实验班期末考试及格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不及格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显示,实验班对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生理学与药理学整合教学效果好于传统分学科教学。

6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6.1 学生层面

(1)整合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注重系统知识的掌握,课程内容的编排与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课程评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而整合教学法注重课程之间知识的有效连接,有效整合其重复内容,深化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以启发式、发散式的教学方式,互动型的师生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原则。学生学到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和自身生理、疾病与用药相关联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学得高兴、学得快乐。从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班。从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可以看出,实验班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

(2)整合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理学和药理学理论性、逻辑性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通过整合教学,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40名学生喜欢整合教学的学生有31名,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教学方式;而对照班40名学生喜欢分学科教学的学生只有19名,说明有一半以上学生并不认可传统分学科教学模式。

(3)整合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临床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向学生介绍科研和临床的新动态,使他们明白知识不是限于书本上的死内容,而是不断更新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生理学、药理学相关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生理学、药理学的重要性。

6.2 教师层面

整合教学法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整合课程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牢记在心,还要厘清思路,搞清每个知识点的作用和地位,并且要设计出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教学程序。

6.3 教学和教育层面

整合教学促进了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一专多能、“双师型”教师是近年来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双师型”教师不光指拥有2个或2个以上的执业资格证书,更主要的是指拥有理论知识及岗位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整合教学对学生、教师、教学和教育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并非仅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班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艺术药理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