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三大流派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8-11-05 09:56王哲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

王哲

摘 要 现代教育主张教育公平,但是由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种种复杂因素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教育的质量效果也因此有所折扣。现代教育心理学中三大流派的理论及其实践给了教育教学很大启示,教学与心理学结合对教育将大有裨益。通过分析教育心理学三大流派的理论,切实地在学生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实践,凸显出在教学中教育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各大流派的长处,有助于教师充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13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 advocates education fairness, but due to various complicated factors such as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rue fairness, and the quality effect of education is therefore discount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hree schools of mode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ave given great inspiration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psychology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theories of the three school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practically practicing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student education, it highlights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eaching, and can als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rengths of the major school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elp teachers to fully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students are fully developed, and education achieves true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education; teaching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以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给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建设孕育了一大批人才。从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教育;可是在古代,教育只是贵族子弟专享的奢侈品,对于平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在当时,一些先哲就已经预见了教育的发展前景:柏拉图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從事同样的职业;[1]亚里士多德则提倡“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并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征,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2]中国伟大先圣孔子也主张“有教无类”,并开设学校,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王官之学的桎梏。[3]经过漫漫长夜,教育终于发展成了现代的大众的普遍性的教育,每个人生而有受教育的权利,也享受着同等政策的公平。但是由于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状态、智力发育水平、生长环境、受教育状况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很难得到真正同等的教育。因为教育效果真正的体现在于学生得到了适合于该年龄段应有的成长,而教师因为精力、水平、偏好等各方面复杂的因素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育的效果也有所折扣,教育平均水平被拉低,因此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不同为其量身打造一种便捷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教育平均水平的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却又异常棘手的问题。

教师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督促辅导某些学生加大努力,只能有限地使学生在一定时间掌握知识,并不能达到学生最佳学习效果。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通过无数的摸索、实践,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在教学中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设施外,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因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学生如何去学和教师如何去教等问题, 提供了各种教学方法和范式,能帮助教师有效应对个体的差异。”[4]教育心理学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流派:认知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这三个流派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策略各异,却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学生教育的不同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行为主义流派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5]行为主义流派的桑代克更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建立了S—R ( 刺激——反应) 教育心理学经典理论范式。在他看来,学习过程不过是通过无意识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动作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间的联结,而联结只能通过奖励才能增强。斯金纳对桑代克的理论做出了补充,他发现行为不仅有被动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应答性行为,也有有机体自身发出主动的或有目的的操作性行为。他赞同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塑造的反应方向不断给以强化,以达到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这样看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知识,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循循诱导,使他们得到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及其他一些奖励行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会做人;通过给予一些必要的小小的惩罚,比如打断学生听课学习的心不在焉以及禁止课堂上做无关事情等举措来引回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但行为主义心理学不是只能发挥教师教学的能动性,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每当在学生念对单词,做对题等正确学习的情况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学习。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诱导和强化,学生的行为朝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们最终可以塑造一个个完全发展了的人。

2 认知主义流派的作用

认知主义关注直觉经验的组织作用,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对信息形成整体的理解。[5]托尔曼发现人在学习一连串的刺激反应后会形成“符号—完形”的认知。布鲁纳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对与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这些分类就是编码系统,而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或改变。如果刺激跟人们已有的编码系统无关,那么刺激就很难被加工。奥苏贝尔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意义学习,即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认知观念产生实质性的联系。加涅则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解释了学习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看来,学生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相反,学生是信息的主动组织者和加工者。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时必须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以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记忆知识,形成有意义的认知结构。认知学派认为人会对信息形成整体理解,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介绍一个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会让这个学科更容易理解;先介绍一些范围大、常见的知识,再引入细致、不常见的知识会让学生觉得通俗易懂;先介绍直观的意象的知识,再解释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会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接受。奥苏贝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启发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启发式、探究式等有组织、有意义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同时也提醒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学生学习的内部外部条件。认知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由于其理论系统完善、研究范围宽广、实用价值显著等已成为现今教育心理学的主流,并拥有广袤的前景。[6]

3 人本主义流派的作用

人本主义流派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论,又反对认知主义过分注重人体感官的组织作用而忽视人的心理作用,提倡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以及普遍的自我实现。[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生长成熟的驱力。因此,为了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持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为学生充分打造一个安全、自由、温暖的心理环境,使每个学生真正得到有意义的学习,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优异潜能尽可能实现。

人本主义流派给课程教学一种别样的启发。教师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移情到学生身上,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积极做出合适的反应。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上的沟通者和呵护者;学生得到的不仅有智力上的发展,更得到了整个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提供学习的各种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和外部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表现真我,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有同理心,感受学生的心理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也必须以学生为主,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结合起来。教师积极打造促进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依靠学生内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创造性的、自我实现的学习。一方面,教师感受学生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另一方面,教师充分关怀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我实现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信心和需要。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兴趣或需要,并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教育就真正从学校迈向了社会,教育的深厚价值和终极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要切实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绝不简单,有教育心理学作为辅助,会相对容易许多。教育心理学的这三大流派虽然立论不同、主张各异且互相有辩驳、诘难,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功用。时代在发展,各种心理学理论层出不穷,或许以后会出现一种统摄教育心理学的权威心理学理论,又或许还如此般众说纷纭。然而,教育不可以停止,也不能等待。我们现在尽管可以以一种“拿来主义”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使用各个流派的理论、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当中,转换思路,更新教学形式和评估办法,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努力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 邹憬译注.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

[4] 杨迎,陈俊.教育心理學在中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4.

[5]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爱卿.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及趋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3.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