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生字词语用元素的有效挖掘

2018-11-06 08:59滕锦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晏子渔夫生字

滕锦华

(连江县实验小学,福建 连江 350500)

在传统观念中,生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中高年级大多淡化生字词教学,一般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检查或提醒。其实,中高年级虽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字词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在生字词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缺席。对于那些关涉情感内涵、文章主旨、篇章结构的重要字词,必须挖掘其语用元素,加强理解、辨析、积累和运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精深化。

一、聚焦汉字本源,领悟语言表现力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往往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思想、感情,具有意浅蕴深的特性。为此,汉语言学习“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唯有遵循汉语言学习规律,从汉字的特点出发,才能保证字词教学不流于表层,不浮于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记忆。

1.借助字理,探究用语秘密

汉字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每个字都是有来源、依据的。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这就是字理识字。借助构字原理,探究语言秘密,是字词教学的一条路径。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题目中的“窃”是个生字,又是“文眼”,非得来一番仔细推敲、细致探究不可。学生预习时通过网络,根据字源解说找到如下资料:

引申线索:

图1

教学伊始,学生看了这些预习资料(图1),一下子明白了“窃”的来源,它与洞穴、粮食、杂物有关,进而意识到,不管选择哪一种解释,“窃”都是一个贬义词,容易让人做“盗窃”“盗贼”“偷窃”的联想。于是,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很不雅、人人避之不及的文字,作者林海音怎么愿意安在自己的身上?这里面一定含有秘密。带着对这个秘密的探究欲望,学生开始读书,很快发现,作者“窃”的不是粮食杂物,也不是他人财物,而是知识。再读课文,又发现作者对学习、对知识是那样的孜孜以求,简直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这种状况只有“窃”方能精准传达、形神兼至,是表现文章主旨的绝妙之笔。又读课题,有学生发现,“窃”字看似贬,实为褒,如此“先抑后扬”拟题技巧,实在妙不可言,非高手难以觅得。如此,借助一个“窃”字,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标题,都被学生一一梳理、细细品赏,用字之妙,深入人心。

2.引导咀嚼,品悟语言深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品悟这些语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成了深入理解课文、习得语言表达的重要任务。如六年级上册的《穷人》有这么一个重点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其中生字“熬”可谓传神。高年级的学生看到四点底“灬”,就很自然地想到“火”字,以及与火字有关的“热”“煮”“煎”“熟”“焦”“蒸”等字,进而意识到“熬”就是表示一样东西被熊熊大火猛烈地烧着,凶狠地烤着。渔夫说自己的生活为什么用的是“熬”?既然如此痛苦,可他为什么又那般坚定、自信地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学生联系前文,体会到用“熬”字概括渔夫一家的生活实在是太准确了:渔夫不顾惜身体,不顾忌生命安全,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现在又增加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日子肯定更艰难、更困苦,“熬”道出了生活窘迫与困境。这是“熬”的第一层意思。面对这样的日子,渔夫一家必将付出更多的劳动,吃更多的苦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渔夫和妻子桑娜都要更加不惜力、不惜命地干,再脏的活、再累的事,都要咬牙坚持。这是“熬”的第二层意思。这样的生活换一个人难免愁眉苦脸,哀叹连连,可渔夫却是“总能熬过去”,多么坚定,多么开朗,多么自信。这是“熬”的第三层意思。本来无需如此艰难度日,是桑娜主动抱回孤儿,渔夫也欣然接受,毫无怨言,这不是自找苦吃、自作自受吗?可他们心甘情愿,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人性的光芒格外耀眼。这是“熬”的第四层意思。如果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般地步步深究,学生不仅感受到“熬”之深意,更体会到用字之精妙、之高格。

二、整合知识要点,训练阅读统整力

许多知识互为关联,互有联系,将这些知识加以整合学习,其实是一种“类”的学习,它改变了“个”的知识学习的零碎和散乱,实现了知识的集成化、系统化,既便于吸引与内化,又利于调遣与运用。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加强知识整合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必须初步具备。

1.巧用词串,同中求异

词串教学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运用,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一个词串往往由字数相同、意思相近的三、四个词语组成,这些词语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有着语意、语境、语情上的内在关系,一组词语连起来往往就是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幅生活的画面。尽管如此,词串中的若干词语还是会有或细微或明显的差异,弄清这些差异,更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象美、意蕴美、音韵美和表现力。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有这样一句话:“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眺”是本课生字,理解起来并不难,学生说是“看”的意思。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它意思相同的词,学生很快找出“瞄”“望”。还有些学生说出了“瞧”“瞅”“盯”“窥”“睬”“瞪”“瞰”“瞥”“瞟”等字词。同样表示“看”,那课文为什么用“眺”呢?能否与“瞄”“望”调换?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发现这个由“眺”组成的“眺望”是其他同义词难以替代的。一是站在高处往远处看,用“眺”恰如其分;二是群众和连队的安全转移是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眺望”中充满无限的欣慰、喜悦和自豪;三是五壮士深知自己即将牺牲,“眺望”着远去的群众和连队,多少眷念、牵挂与祝福蕴藏其中,饱含着对人民深沉的爱;四是“眺望”视野开阔,给人豪迈、威武之感,生动展现出五壮士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如此以词串为抓手,既借助近义词比较辨析,又联系具体语境理解,既丰富了对“看”这个意思的词语积累,又学习了如何准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情感,培养语言的敏感性。

2.一线串珠,提纲挈领

碎片化阅读是当下语文课堂常见的现象,表现在生字新词学习上,就是一个生字一个生词地分散着教,难以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费时低效。高年级的生字词教学完全可以选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并以此为阅读理解的红线,把生字学习、整体把握、课文理解、篇章阅读等进行有效统整,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避免知识教学的琐碎与无效。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就可以围绕“侮辱”这个生字词展开教学。第一步,识记“侮辱”,理解意思。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借机出示“侮辱”,学生认读。引导观察“侮”字,告诉学生左边的“イ”表示一个人在旁边看,右边表示一个人欺压母亲,这就是“侮”。接着,出示“”及它在字典里的三个意思:①耻辱;②被羞辱;③辜负,让学生说说“侮辱”的意思。第二步,拓展词义,把握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在“奇耻大辱”“宠辱不惊”“不辱使命”这三个成语中,“辱”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奇耻大辱”的“辱”是耻辱,“宠辱不惊”的“辱”是被羞辱,“不辱使命”的“辱”是辜负。师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知道楚王一共三次侮辱晏子。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这三个成语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说: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却一次次想侮辱晏子和齐国,面对这“奇耻大辱”,他“宠辱不惊”,巧舌如簧,机智反驳,最终“不辱使命”,让楚王不得不认输。第三步,问题统领,深化阅读。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的呢?学生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三个故事的阅读,并紧扣晏子说的话,体会其语言技巧,感受语言艺术,丰富对晏子和楚王的人物认识。第四步,回顾全文,明晰作用。这是在理解课文后的又一次整体性阅读,学生就会发现“侮辱”一词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了事情发生的起因,并引领故事的发展,全文都围绕着“侮辱”一词而展开。同时,“侮辱”又与文末的“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形成了前后呼应,使得整个故事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就这样,生词“侮辱”如同一条红线,从字形到字义,从内容到语言,从人物到结构,连缀成了一串珠子,实现了阅读思维的整体发展和纵深推进,培养了学生阅读统整能力,省时又高效。

三、注重学以致用,培养经验建构力

任何知识只有经过学习个体的经验化,才能转化为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经验建构力是非常重要的。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小学语文教材的生字词学习从中年级开始,就在每组单元后增加了“词语盘点”,由“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个部分构成。前者重点是讲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强调“写”,后者是讲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重在“记”。这一板块编排意图非常明显,即如何利用遗忘规律有效进行词语的复习与整理、积累与运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获得言语经验,达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之目的。如何用好“词语盘点”呢?

首先,把握每一组“词语盘点”编排的特点:哪些词语可以分类?哪些词语可作略处理?哪些词语学生一直容易错?哪些词语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哪些词语在运用上还可以突破?……不要简单地抄抄写写,也不能炒冷饭重复学一遍。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难点,确立相应的训练点,该强调的强调,该深化的深化,不求全,但求精。

其次,活用“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资源,丰富训练形式。可以分类识记,让学生根据词性、构词特点等给词语分类,变随意识记为趣味积累;可以拓展训练,为学生设计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练习,变单纯积累为有效理解;还可以学用结合,让学生利用其中的词语,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或造句、写话,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情允许的,可增加难度,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或编写想象性小作文,以写促读,以用促记,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丰富语言。

猜你喜欢
晏子渔夫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晏子不辱使命
生字辨识大闯关
渔夫和小猫
晏子使楚
渔夫之利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晏子使楚
生字变身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