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有效性点滴谈

2018-11-28 10:11
关键词:习惯培训语文

崔 静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北台小学)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语文不仅仅是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赖以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交际工具。其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即便是面对纲领性的课程标准,“少慢差费”仍然困扰着语文教学。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关注语文教学纵深改革的新思路,实现语文教学的“多快好省”,仍然是我们每一位潜心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在执着探索的发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还应该立足于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做好基础教育该做的事情,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教会学生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客观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智能的理论也告诉我们,语文教育应关注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样看来,语文教学确实承载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里,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要向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质量,做到省时高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上,我进行了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有效教学”的探索。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教师写的多,学生写的少;教师忙的多,学生忙的少。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占领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在课堂上想出来,说开来,写出来,忙起来,这课堂才真正是他们的课堂。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学生双主体理论日渐为人们所接受并推崇。这一理论指出,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全方位地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式等各方面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努力尝试结合教学实践,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改变角色、换位思考的改革思想为语文教学实践带来了不一样的春天。

一、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凸显双主体教育观

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份喜欢之后,才会乐于接受。先于喜欢,是需要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实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探求,把课堂变成学生探求知识的乐园呢?这就需要执教的老师明确自身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服务工作。这就成了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

1.兴趣源于广阔的生活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以感性认知为主的一个群体。只有来源于生活的场景才能让他们有身在其中之感,只有源于生活的事物才能勾起他们的似曾相识。而教师相比较于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积淀上都有着学生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教师以自身的“会”教给学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获取、主动体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不论是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还是语文活页的设计,教师都凭借自身优势,力求把语文学习构建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与生活有效接轨,既因兴趣而乐学、好学,也因贴切而丰富生活积累。

在识字写字课上,我结合孩子们逛超市的切身经历展开学习之旅,学生很快就融入到了学习情境之中。

导语:昨天老师去王府井的地下超市买了好多东西,想知道老师都买了什么吗?东西太多了,我没办法拎来,所以我用美图把它们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学习词语“面包”

①(出示面包图片):看,这是什么?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语?(练读词语)

②面包的种类太多了,所以我挑自己喜欢的多拿了几样,看看你认识这些面包吗?(出示铜锣烧、黄金起酥、布朗尼的图片认读)

(2)学习词语“牛奶”

①(出示牛奶图片)看,我还买了什么?(认读)

②牛奶的牌子也有很多,这些牛奶你喝过吗?(出示辉山、伊利、光明等品牌牛奶)

(3)学习词语“火腿肠”

①早餐有了面包、牛奶,还需要配什么副食呢?(出示火腿肠图片)

②生认读(强调“肠”是翘舌音)

(4)学习词语“牙膏”

①(出示牙膏图片)吃的买完了,我又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的东西。看看老师又买了什么?(认读)

②牙齿的健康很重要,牙膏可以帮助我们清洁牙齿卫生。

从孩子们最为熟悉的逛超市说起,从孩子们经常食用的面包说起,孩子们亲身的经历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也正是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兴趣源于用心的探索与实践

兴趣是以需要为前提的。当有符合需要的事物出现时,人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同时,兴趣又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发现问题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又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总会不断地产生需要。就这样,兴趣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扩大,逐渐丰富,不断地形成与发展起来。对学习而言也是一个道理。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当需要得到满足,也就是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因为学习实践而得到解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引发新的兴趣,再通过实践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实践活动在兴趣的培养与形成过程中扮演着起承转合的重要角色。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必然成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人物。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才学、智慧、真情、爱心全都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积极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实现学习过程的事半功倍。

第二课堂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生发展内驱力的有效平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门功课,走进第二课堂进行学习。我们学校有一位美术老师,她开设的超轻黏土手工课堂受到学生们的狂热追捧,这给语文的写话训练带来了一个有效的实践契机。

在作文课上,我提前指导学生们学习写人物动作的技巧和方法,强调关注自己制作手工时手部动作的同时,关注手里作品的变化。然后,让他们在手工课上一边制作一边体会。

这节手工课上,学生们制作的是“小蝌蚪找妈妈”。制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比以往更认真、更用心,尤其是每做完一步,他们都会对作品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瑕疵,还会进行再次的修正。这样带着观察任务的真正的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兴趣盎然,更让他们有了作文创作的第一手材料。信手拈来的一幅幅生动的手工制作画面让人读来忍俊不禁:“小蝌蚪的身子是滚圆滚圆的,制作它的身子最简单了,就是一个搓。我用手揪了一块黑色的黏土,放在手心里开始来来回回地搓动,生怕这块黏土经不起我的摧残,我一点儿也不敢使劲儿。黏土在我的手心里一点点地收回了棱角,越来越圆……”

“开始画青蛙的眼睛了,我看见同桌的手抖得像过了电一样。毛笔尖上的白丙烯颜料颤颤巍巍地绕成了青蛙的白色‘拉锁眼’,我们几个同学禁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的同桌自己也笑了。”

其实,在校园生活的学生,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只要老师们能抓住这样的实践活动,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享受着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着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功。

二、养成有效学习习惯,凸显双主体教育观

乌申斯基说过一句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概括一下就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孩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主动预习、用心听课、端正写字、随时使用工具书、认真记课堂笔记等等,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才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实现自我价值。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以养成教育享誉全国的窗口学校。在这里,育人理念以“养”为核心,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现行的“双主体”教育观在强调习惯养成的同时也在强调着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可以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着各类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规律,为有效实现语文习惯的养成继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行着不断的尝试与探索。

1.有效的习惯养成从“我”做起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并且应该做好。师生的情感、认识、经验有效互动,从而获得同步增长,体现双方的生命价值。就在言传身教之间,让模仿力极强的学生因你的榜样示范作用而渐渐变得更加出色。

2013年至今,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积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校参加了辽宁省的“大阅读实践行动”。我们每位参与的教师都融入到了 “师生同读一本书”的子课题研究中。

早自习,我与学生们一起捧读着《曹操上学了》《荒野传奇》《狼辙》《睡床垫的熊》……教室里弥漫着醉人书香……

阅读课,我与学生们共同交流《一年级的曹操快乐的校园生活》《会魔法的新老师》《混血豺王》……一样的作品不一样的体验……

阅读竞赛中,曹操上学的趣事娓娓道来,惊心动魄的荒野较量如数家珍,油麻地童心的成长各论短长……

与老师共同经历,与老师共同分享。老师都能津津有味完成的阅读过程一定是最值得经历的过程;老师都能捧腹大笑的作品一定是最引人入胜的作品。“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意义正是这样实现的。走近孩子们,无声无息的阅读总会感动你,渐渐地,好习惯便根植于他们小小的心灵。

2.有效的习惯养成从保持简单入手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美国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理论: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一个习惯的巩固则需要三个月。可见,一个习惯的养成也是对一个人毅力的考量。作为一名学生,在习惯养成的时间段里,不仅需要自己有毅力,也需要教师有信心、有耐力,把心理承受底线降到最低点,与学生共同战胜各种不利因素,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养成上,我总结出一个方法,那就是反复进行做小事的训练。其实,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有些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没把简单的小事放在眼里,没把反复做一件事当成必不可少的功课。而成功就在这反复做小事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主体作用,培养着学生们一个个良好习惯的自主养成。

特别关注细节、不达目的不罢休是我最想做到的。批改学生的注音写字本前,对全班学生提出的要求就是:每一个字都要做到字体端正、笔画到位、大小适中;每一篇作业都要求学生有最用心的态度,做到没有涂抹;每一个作业本都要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物品,争取没有卷边;每一天都要认真检查自己的书包,交作业时一本不缺。在作业的“收、批、发、讲、改、收、复批、发”的过程中,对每一本作业都做一份翔实的记录。其实,细细解读之下,我感到每一项要求都不是大事,但就是因为我们在小事上有了这样具体的要求,而且坚持做到次次检查、回回落实,所以每一个学生在书写和作业管理上都是最优秀的。每学期的作业展览过程中,保持简单的教学管理风格总会得到同人的肯定。而这份肯定的背后应该就是我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训练上的一种成功吧。

默默地坚持,在这样无声的规范中,每一个学生都渐渐地习以为常。好习惯就这样成了学生的自带光源。

3.有效的习惯养成以奖励优秀为机制

习惯养成是一个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而面对每个生动的个体——学生,我们教师不能硬性地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绝对的效能,现在的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因此,我们需要一套鼓励的办法,在学生面临困难时,能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战胜困难。这种勇气和毅力最根本的来源就是一个人被肯定、被赞美后的自信心。建立一套长效、高效、时效的管理机制,是实现良好习惯养成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我们教室的后面有一块预示着起帆远航的班级展示台。在这块展示台上,我给孩子们设立了“畅游金色童年”评比台,从听课习惯到写字习惯,从朗读习惯到发言习惯,从准备学具习惯到使用工具书习惯……项项有要求,项项有落实。每周总结一次,表现优秀的孩子总会获得一条或几条小鱼,攒够一定数量的小鱼就有机会在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参加丹东红色之旅、与乡村孩子手拉手、步行街上小报童、救助黑熊我先行等中队活动,孩子们热情极高。借助这样一种形式,师生共同关注每一个习惯的养成。班级管理过程中,“良好习惯自觉养成”的信条,在语文教学的有效落实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曾经,教师们都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勤勉地耕耘着,但“教什么,怎么教”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在飞速变革的时代面前,在浩瀚无垠的语文世界里,仍然让今天的我们产生了雾里看花的感觉,也都感到些许无奈。

而通过实践,在我看来,有效的兴趣培养,有效的习惯训练,都只是想保留住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守住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的执着。只要我们有一份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的初心,就一定会有不期而遇的收获。

规范校外培训还应内外发力/刘义杰

最近,各地关于培训机构乱象的报道很多。例如,湖北省仙桃高三女生10万元天价全托培训,4个月后考试成绩却下滑140分,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媒体的深挖下,培训机构玩各种套路包装老师、推一对一课程,利润可达40%等信息也被曝光。

高三女生花巨资参加校外培训,成绩应该提升才对,结果却是成绩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从道理上的确令人难以接受。从现实来看,校外培训原本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可以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帮助一些学生实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然而,如今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却大有突破合理范畴,与校内教育分庭抗礼之势,随之也产生不少问题。例如,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问题;校外培训机构与个别校内老师“合营”,牺牲课堂教育质量和学生利益,诱导逼迫学生上课外班的问题;培训机构组织学科类等级考试和竞赛,涉及黑色利益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令教育者们振奋的是,新年伊始,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首次明确校外培训不能“超纲教学”,不能组织中小学生考试及竞赛等,力度堪称“史上最严”。各地也紧随相关部门连放大招,如浙江和黑龙江两省先后出台政策,准备推行中小学早上推迟上学,其目的就是将为孩子减负落到实处。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推进素质教育不可谓不努力,但现实中学生的负担依然较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不得不正视的是,校外培训是此种现象的主要推动力。校外培训深谙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这种不适,通过舆论宣传和利益等诱导家长和老师,恶意扩大校外培训的“外延”,致使校外培训过度火热,侵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和学生权益,因此,各地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号召,对于此类非法培训机构要挥出重拳,予以坚决治理。

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总动员,教育命题的破解从来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规范校外培训也是如此,没有家长这个基础支持,规范校外培训将十分困难。只有家长和教育部门合力而为,校外培训才能够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习惯培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上课好习惯
培训通知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