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中变式训练的应用

2018-12-29 09:13刘磊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变式训练初中数学

刘磊

摘 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其教学成果的有效性不容忽视。基于此,结合变式训练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研究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示例;变式训练

一、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想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挖掘这些练习,重点放在“修改”或范例和练习的扩展上。

知识的最大可能覆盖面,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也有利于知识的构建。

在△ABC中,∠ACB等于90°,AC等于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

②DE等于AD加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等于AD减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从以上证明可知,当A和B在MN的同一侧时,当A和B是时,存在DE等于AD加BE。

当MN在另一侧时,存在DE等于AD减BE。这个问题的表面上是为了证明三条线段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是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等的,这个不变的结论可以猜测出三条线段DE,AD,BE的尺寸关系,以上仅仅是简单介绍“变式训练”应用的教学实例的组合,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有所不同,使用“变式训练”来提高教学效果。大力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积极思考,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了数学解题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多题一解,在求同存异的同时寻求共同点,通过变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许多数学练习似乎不同,但其内在本质或解决问题的想法是相同的。教学中的教师重视这些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共同理解,并让学生启发自己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例:如图1,在△ABC中,∠C等于90°在△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探索S1,S2,S3,之间的关系。

变型1:如图2所示,在△ABC中,△ABC外部为∠C等于90°,AB,BC和CA分别为等边三角形的边。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1,S2和S3。请探讨S1,S2和S3之间的关系。

變型2:如图3所示,在△ABC中,△C等于90°,分别为AB,BC,CA为直径做一个半圆。三个半圆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1,S2和S3。请探讨S1,S2和S3之间的关系。

变型3:当考虑图的特征时,S1,S2和S3都有这种关系。通过上述变型,图表被转换,以便学生对毕达哥拉斯定理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意识到他们可以在相应的边上使用AB,BC和CA作为相似的图像。这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深度和广度。

三、通过转变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单一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问题的多解决方案是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同一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来获得相同的结果思考过程。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利于知识与知识间联系传递,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点,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加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趣味。如下图:已知AB与AC相等,延长AB直到点D,使BD与AB相等,E平分AB,求证:CD与2CE相等。

分析:

1.采用线段“倍半”关系中的“加倍法”,如上图(a)和“折半法”如上图(b)、(d)成为线段平等的证明问题。

2.通过做辅助线“中线或倍长中线法”,利用中线有关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如上图(c),上图(e)所示。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一个看似独立的问题,老师带领同学通过变式训练的方法,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易于理解的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爱上数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淑英.浅谈变式训练在出现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

[2]郭惠娟.浅谈变式练习在初中数学概念 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1).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变式训练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变式训练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政治试卷评讲课变式训练角度探究